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虛宮

(湖北省旅遊景區)

鎖定
玉虛宮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道教聖地的武當山腳下。在中國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
玉虛宮位於武當山北麓,坐落在5平方公里的盆地之上,從東天門、北天門的位置看,武當山城區都是玉虛宮的範圍,眾山周護,劍河環繞,地勢開闊,是武當山旅遊集散地。 [1] 
中文名
玉虛宮
地理位置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鎮 [2] 
開放時間
8:00-17:30 [2] 
所屬國家
中國
建造時間
永樂年間
景區介紹
玉虛宮是武當山建築羣中最大的宮殿之一,位於老營的南山腳下,距玄嶽門西約4公里,襄渝鐵路順着宮前橫貫而過。 玉虛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規制謹嚴,院落重重。現存建築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牆、兩座碑亭、裏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雲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
玉虛宮曾為張三丰修煉之地。張三丰曾預言“武當異日必大興”。果然,明永樂十一年(1413)永樂皇帝敕建玉虛宮,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建。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描述其曰“太和絕頂化城似,玉虛彷彿秦阿房”,可見當時規模宏大。
玉虛宮整個建築採取宮廷建築規制,以嚴謹的中軸線對稱佈局,宮殿重重,飛金流碧,富麗堂皇,周護宮牆,造成帝宮威武、莊嚴肅穆的氣勢。原為五進三路院落,前後崇台疊砌,規制謹嚴;左右院落重重,樓台毗連;其間玉帶河穿插縈迴;四周宮牆高聳渾厚,狀如月闌繞仙闕。現存宮牆、宮門、父母殿及四座碑亭。宮門為石雕須彌座,拱券三孔,磚木結構,兩側建八字牆,上嵌琉璃瓊花圖案,下為琉璃瓊花和石雕須彌座。門前是石雕飾欄台階,朱碧交輝。進入宮門,十分開闊,為約2.5萬平方米的大院落,中間青石鋪路。正中間的青石尺寸較大,規格整齊,兩邊的青石則差一些,説明當時等級森嚴。穿過曲折蜿蜒的玉帶河,層層高台之上分別為龍虎殿、朝拜殿、正殿和父母殿。
宮內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對峙,亭內置石雕贔屓馱御碑,大小不一。最大贔屓通長6.06米,高2.85米,寬2.35米,御碑高6米,寬2.35米,通高9.03米,重達百餘噸。四座贔屓馱御碑上分別刻着明成祖《下大嶽太和山道士》、《御製大嶽太和山道宮》碑文和明世宗《御製重修大嶽太和山玄殿紀成》、《重修宮觀》碑文。碑文書體雋永圓潤,碑額浮雕蟠龍,矯健騰舞。贔屓馱御碑,俗稱“龜馱碑”,其實贔屓不叫“龜”,而是“贔屓”或“負屓”,為古代神話“龍生九子不成龍”中的第八子,善負重,皇帝以之作碑趺,象徵江山穩固。這幾座贔屓雕刻精細,造型逼真,其甲殼、肌肉有明顯不同的質感,腿腳有用勁負重之神態,尾卷一盤,呈使勁承受高大的御碑之狀,形體完美,是國內外罕見的石雕藝術品,極為珍貴。
玉虛宮是武當山規模最大的一宮,明代,武當道教常在這裏舉辦規模宏大宏大、氣氛莊嚴的齋醮活動。在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秋七月,明成祖朱棣以 武當山宮觀告成,命正一嗣教真人、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玉虛宮提點任自垣等在玉虛宮修建“金籙報恩延禧普渡羅天大醮”七晝夜,登壇法眾、登壇執事官員達 五十多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十二月,明孝宗在玉虛宮修建“吉祥好事”齋醮,長達49晝夜,花費白銀3000多兩。可以想象玉虛宮當時那張燈結綵、鼓樂聲聲、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繁榮場面。明天啓七年,即1627年,玉虛宮發生了毀滅性火災,其軸線主要建築均遭火劫。百年後,即清乾隆十年,玉虛宮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屬建築一併化為灰燼。1935年夏,山洪暴發,數十萬方沙泥直泄玉虛宮,大片房屋被吞沒,號稱南方“故宮”的玉虛宮自此成一片殘垣斷壁……
玉虛宮大殿修復工程於2007年5月啓動,經過5年的保護性修復,玉虛宮宮牆、御碑亭、山門、龍虎殿、玉虛殿、玉帶河、宮內石板地面等工程已經完工。該修復項目完全按照修舊如舊的辦法,嚴格遵循文物維修的方式和原則,由清華大學古建築研究院設計。
2012年9月底,武當山玉虛宮大殿修復落成典禮在玉虛宮隆重舉行,2012年10月16日,武當山大興六百年羅天大醮在這裏舉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