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洞仙源圖

鎖定
《玉洞仙源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 
該畫作描繪長松參天,洞壑奔雷,雲塞幽谷,松濤掩映樓閣,一人臨流靜坐停琴,童子四人,趨走前後。該畫作勾勒精工,秀雅纖細,佈局嚴謹,極有氣勢,設色沉靜。 [2] 
中文名
玉洞仙源圖
作    者
仇英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縱:169cm,橫:65.5cm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材    質
絹本

玉洞仙源圖畫作內容

此畫描繪的是遠離塵世的人間仙境,展現的是士大夫理想的隱逸環境。畫面為奇峯峻嶺,蒼松翠柏、瓊樓水閣,溶洞流溪,雲煙縹緲其間,山壑時隱時現。在溪水潺涯的溶洞前面,一位高人臨流盤膝,停琴而坐,沉醉在自然的美景之中,侍童們則忙着煮茶、端盤,陳設古玩。 [3] 
款識:“仇英實父制。”
鈐印:朱文“仇氏實父”。
鑑藏印:朱文“仙客”、“卞令之鑑定印”(二次)、“式古堂書畫印”(二次)、“安”(圓印)、白文“儀周鑑賞”,另有一印不辨。 [4] 

玉洞仙源圖創作背景

仇英長期與文人交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故而創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如讀書、彈琴、賞泉、論畫等為題材的畫。 [5] 
描繪遠離塵埃的人間仙境,這樣的題材和構思,在前人作品中經常出現,但仇英在《玉洞仙源圖》的突破是在幽美寧靜之中賦予更多歡悦、明快的情調,在同類隱逸題材中是頗具特色的。 [6] 

玉洞仙源圖藝術鑑賞

玉洞仙源圖主題

山頂峯巒間,有瓊樓隱現於林中,而半山的溪流中有水閣築其上,這些地方都有人類活動,與《秋山問道圖》《高士圖》等山中的空寂有極大區別。山下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有溪水從洞中潺潺流出,洞外坡石上,有一個高士面溪盤膝,停琴靜息,松柏圍繞,寧靜祥瑞,這應該是畫的主題了。但主人並不孤寂,背後有侍童或煮茶,或端盤,或陳設,溪橋上有侍童正在過橋。仇英來自民間,他讓高士隱居的山林充滿了絢麗斑斕的色彩,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這其實也反映了無論平民還是文人都有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5]  此圖具有一種健康歡樂的意趣,較少消極遁世之感。 [3] 

玉洞仙源圖技法

《玉洞仙源圖》局部
《玉洞仙源圖》局部(3張)
作品取景宏闊,結構嚴整,高山上插雲霄,流水低迴洞中,數重山巒脈絡清晰,樓閣樹石佈置有序,境界顯得既幽深又高遠,複雜而不失明暢。人物刻畫精細,位置顯著,雖小而突出。在駕馭複雜場景、安排主次方面,反映出畫家精深的造詣。筆墨、設色主要運用傳統的青綠法,用細勁的線條勾勒輪廓,濃豔的石青石綠渲染山色,同時融以細密的皴法,追求色調的和諧,在宗法南宋青綠山水大家趙伯駒的基礎上有所變化。 [6] 
圖以高遠法展示了從山腳一直到山頂的全景,然而細勁的鐵線勾出蒸騰的雲霧,將山分成三段,此手法卻似乎與荊、關、李、郭等不同,直取隋唐畫法。他用“留白”減少了畫面着色的面積,而絹的底色,正可用以調節平衡濃豔的石青、石綠色對視覺的衝擊。 [5] 

玉洞仙源圖歷史傳承

著錄:清代吳榮光《辛丑銷夏記》卷五。
傳承:該畫曾經清代卞永譽、安岐遞藏,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4] 

玉洞仙源圖重要展覽

2017年9月—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玉洞仙源圖》在展覽中第二單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中展出。 [7] 

玉洞仙源圖作者簡介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明代傑出畫家。仇英早年曾是個油漆工,後改學畫,師周臣。仇英善於摹古,不拘一家一派。人物、鳥獸、山水、樓觀、舟車之類,都是他常描繪的對象。他的畫題材廣泛,風格工整秀麗,深受當時地主富商的喜愛。仇英的人物畫最為精妙,尤其是仕女圖,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婉轉舒暢,或勁麗豔爽,創歷史風俗的新格,畫風流麗纖巧,在當時反響很大,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代表作有《松溪論畫圖》《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玉洞仙源圖》《春夜宴桃李園圖》等。 [8] 
參考資料
  • 1.    玉洞仙源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7-14]
  • 2.    郎承文主編,中國畫百事通[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06,第45頁
  • 3.    張弘主編,中國山水畫名作鑑賞[M],遠方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第161頁
  • 4.    田洪編,王南屏藏中國古代繪畫 上卷=Wang Nanping's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07,第89頁
  • 5.    明·仇英《玉洞仙源圖》鑑賞  .騰訊新聞.20080410[引用日期2018-06-30]
  • 6.    張啓明主編,中國名畫快讀[M],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1.07,第197-199頁
  • 7.    900歲《千里江山圖》故宮開展 排隊3小時才能一睹真容  .法晚網.2017-09-15[引用日期2018-06-30]
  • 8.    瑋珏編著,妙筆傳神 中國人物畫欣賞,新世界出版社,2015.04,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