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樓春·子規

鎖定
《玉樓春·子規》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杜鵑啼血的典故起興,代閨中思婦抒寫盼望丈夫早日歸來離情別恨。該詞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將人與鳥對比,生動表現出思婦的愁怨。
作品名稱
玉樓春·子規
作    者
歐陽修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歐陽文忠公文集
文學體裁

玉樓春·子規作品原文

玉樓春·子規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曉。露和啼血染花紅,恨過千家煙樹杪
垂玉枕屏山小。夢欲成時驚覺了。人心應不似伊心,若解思歸歸合早。 [1] 

玉樓春·子規註釋譯文

玉樓春·子規作品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②禽啼:此處指杜鵑鳥啼叫。
③啼血:傳説中,杜鵑鳥啼叫時啼出血。師曠《禽經》引張華注:“巂周,子規也,甌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濺草木。”又傳説上古時蜀王杜宇冤死,化為杜鵑,哀鳴不斷。 [2] 
④杪(miǎo):樹枝細梢。
⑤雲:雲髻,代指頭髮。屏山:屏風。
⑥伊:它,代指丈夫。
⑦若解思歸:杜鵑啼聲若不如歸去,後人常用來寫思歸之情。 [1] 

玉樓春·子規白話譯文

江南三月已經是暮春時節,春光已經漸漸逝去,月亮落下,杜鵑鳥在枝頭啼鳴,天還沒有亮。杜鵑鳥啼出的鮮血將鮮花染紅,遺憾經過千家煙樹的梢頭。
(女主人公)躺在牀上,滿頭雲發垂在玉枕上面,夢剛要做成就被杜鵑啼叫聲驚醒。行人的心應該不似杜鵑鳥一心思歸,如果他知道思歸,就應該早點回來啊。 [3] 

玉樓春·子規創作背景

在歐陽修所處年代,很多男人獨自在外恣情遊蕩,尋歡逐樂,而其妻子被幽囚於深閨之中,獨守空閨,無法掌握自身命運。這些女子既期盼丈夫歸來,又對其埋怨。歐陽修看到這一現象,寫下這首思婦詞。 [3] 

玉樓春·子規作品鑑賞

玉樓春·子規文學賞析

該詞全篇分成四個層次。上片的前兩句,作者寫“春光”、“月落”、“天未曉”,點明瞭杜鵑啼叫的節令以及時間;後兩句運用師曠《禽經》“嶲周、甌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的典故,狀寫出杜鵑鳥啼叫聲的悲慘哀痛。作者將鏡頭鏡頭聚焦於杜鵑鳥,女主人公實際隱藏在台後。下片前兩句,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正在夢境中和她的丈夫相會,而後被杜鵑鳥的叫聲所驚醒。“雲屏”句寫女主人公身在閨房,牀前立着小屏風,牀上放着精緻的枕頭,她躺在牀上,滿頭雲發垂在玉枕之上。她本來想好好睡一覺以驅趕痛苦愁思,但杜鵑啼鳴令她欲夢不成,痛苦不安。下片女主人公直接走上台前。“雲屏”句寫女主人公身在閨房,牀前立着小屏風,牀上放着精緻的枕頭,她躺在牀上,滿頭雲發垂在玉枕之上。她本來想好好睡一覺以驅趕痛苦愁思,但杜鵑啼鳴令她欲夢不成,痛苦不安;而末兩句作者就着杜鵑鳥“不如歸去”的叫聲做文章,代思婦呼喚她的丈夫儘早歸來。而這種聲音也不禁讓女主人公埋怨遠方行人。“人心”二句説行人的心應該不似杜鵑鳥一心思歸,如果他知道思歸,就應該早點回來啊。這言外之意便是人不如鳥,因為杜鵑鳥還知道念念不忘“歸”,只是歸不了。這兩句巧妙利用了鳥叫聲與人的語言的巧合之處,表達出本篇抒情主人公——閨中女子的心聲,在人、鳥對比中,作者進一步突顯女主人公相思的愁怨。
該詞看似寫杜鵑鳥,實則是借杜鵑鳥起興,表現女子思念丈夫的憂愁怨之情。 [3] 

玉樓春·子規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評論家潘游龍《古今詩餘醉》:“末語比擬精當,且矯健。” [4]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中文系教授羅家坤:“《玉樓春》寫妻子對遠行的丈夫的刻骨思念。” [5] 

玉樓春·子規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幼貧而好學。1030年(天聖八年)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退居穎州。諡文忠。提倡古文,獎掖後進,為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富陰柔之美,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學韓愈、李白,古體高秀,近體妍雅。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6] 
參考資料
  • 1.    鬱玉英.歐陽修詞評註: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34
  • 2.    師曠《禽經》:鸛,巂周,子規也。啼必北響。《爾雅》曰:“巂周,甌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鳴皆北向也。”
  • 3.    劉揚忠.歐陽修詩詞.北京:中華書局,2014:220-221
  • 4.    潘游龍.古今詩餘醉.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03 .
  • 5.    羅家坤.簡論歐陽修的詩詞分工論及詞作特色》:天水師範學報,2005:64-67
  • 6.    唐圭璋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