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灘獅舞

鎖定
瀘縣玄灘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俗稱“耍獅子”,是瀘縣的傳統舞蹈之一。它有固定表演套路、基本舞步和步形、基本伴奏形式,屬中國獅舞中北獅派系的武獅流派。
玄灘獅舞一般以雌雄成對出場表演,常配有小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愛哺小獅,盡顯自然之美趣。它有20餘個表演套路,10餘種基本步型和多種情態,將音樂、舞獅、武藝交相輝映。 [4] 
2009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玄灘獅舞
始    於
清末

玄灘獅舞歷史沿革

據《瀘縣誌》記載:“明末清初,縣域內獅燈盛行,常與龍燈、幺姑燈結隊表演,新春佳節多為走街串户演出”。乾隆年間,瀘縣境內耍獅子非常流行,出現了高台獅子、地獅子,搬打獅子等流派,在表演上分為文獅和武獅兩大系派。 [3] 
清道光年間,瀘縣裏仁鄉龍得章藝人,在玄灘獅舞自身藝術的基礎上學習提煉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中堂獅子、高蹺獅子、搬打獅子而自成一派,形成了玄灘獅舞的雛形,成為了當地的“龍獅子”。後來逐步規範其套路,固定其基本舞步和步形,並系統總結出了獅舞演出的流程。 [3] 

玄灘獅舞表演特徵

瀘縣玄灘獅舞屬於中國獅舞北獅派系文武流派中的武獅流派,獅子造型酷似真獅,一般以雌雄成對出場表演。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綠結者為雌獅。玄灘獅舞表演時,常配有一對小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愛哺小獅,盡顯雌雄恩愛和諧之美趣。根據表演場面和內容需要,猴子、和尚穿插參與表演,以體現玄灘獅舞表演特色,增強看點。特別是獅舞表演,它經過150多年的傳承發展,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豐富的演技內涵。 [3] 
演動作有獅出洞、伸腰、伸腳、刷洗、尋物、吃果、跌撲、翻滾、過橋、上肩、上腿、倒立、單立、跳躍、搔癢、梅花樁、雙獅搶球、接拋球、空翻前座、高蹺等20餘種套路。其表演動作,模仿形體非常逼真,形如一頭活獅子在運動。玄灘獅舞通過長期的表演和積累,整理出了獅子舞的基本步型和步伐。基本步型為弓步、馬步、虛步、跪步、跳步、搶步、碎步、追步、麒麟步、蟠龍步和大小兩移步共10餘種。玄灘獅舞道具、面具等的製作均是手工製作。獅子多用竹紮成獅頭,用彩紙和彩布裱背,用顏料繪製而成。 [3] 

玄灘獅舞傳承保護

2009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2022年2月,入選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