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獺江

鎖定
獺江,惠安邑治東行三十里,至海濱望之,宛在水中者,獺江也。周圍可五六里,四面環水。水之外,北繞青山、崇武、大岞、小岞,南繞關鎖、岱墜、祥芝,西有石橋七里許,即通郡邑道路者,東則汪洋無際,可通台灣、澎湖暨日本、琉球諸番,蓋中國東南隅邊地也。其名「獺窟」者,不知始於何代。傳聞父老之口,則曰“堪輿家以地形像“獺”,故名焉”。
中文名
獺江
地理位置
惠安邑治東行三十里
所屬地區
惠安
所屬國家
中國

獺江獺之變遷

考古唐、宋、元間,居民稠密,人皆事於通洋,遂為舟楫輸運津頭,稱富盛焉。迄今存者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即現之四石柱遺址),石柱狻猊、浮屠,皆高大精巧,非富盛能若是乎?而有石橋七里許,均可想見其世也。
古未有城池,至明洪武建國之初,始命江夏侯度地設城。惠設四巡司,獺有司城。而當明之世,人益眾,家益富厚,户口計萬,均無貧乏者。士庶之家,各置鉅艦採捕,環江而陳,帆無間隙,蓋千數也。
——據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洪昆氏撰《獺江新考》原文載。

獺江獺之户口

獺江曾姓境主“媽祖” 獺江曾姓境主“媽祖”
曾氏——號煙樹。明初來居於此,後有分居西厝、西鬥、荷山者,其族蕃焉(明清至今,全獺均以吾曾氏為最興盛)。
陳氏——號前園。明正統三年(1438、戊午年)自晉江御殿頭分居於此。後分居長山者,其族亦蕃盛。
林氏——號後茂。明初由晉江玉山(石壁)分居於此,其族亦蕃盛。
曾氏、號東溪。曾氏、號北處户龍。曾氏、號大厝。曾氏、號城內
曾氏、號磚仔埕。曾氏、號新厝。曾氏、號三間埕。曾氏、號高窗(等等)
陳氏、號霞庫。吳氏、號吳厝。陳氏、號下埕。莊氏、號莊厝
張氏、號張厝。呂氏、號宮兜。呂氏、號呂厝。張氏、號溝尾
張氏、號埔中央。李氏、號下殿。張氏、亦居埔中央
尚有雜姓或絕祀或卑微,俱不盡載。

獺江曾氏入獺簡錄

福建惠安縣獺江曾氏族譜
福建惠安縣獺江曾氏族譜(2張)
獺江曾氏始祖淮公、號思齋(龍山十九世、武城五十四世),系入閩始祖延世公之子二房運公之後,球公之孫孝和公之後八世孫元靖公之子。公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奉江夏侯周德興(時鎮守福建)防海之命,建城及炮台於獺窟並由南安白石遷家住獺江,建宗祠於煙樹下。地處海濱門,隔江遙望高山,鍾靈毓秀,左有街門、右有華表,得龍虎之把門。人文蔚起,子孫繁衍播遷閩台,遍及海內外各地。歷代科第,文風鼎盛,名仕官宦輩出,誠祖德之光克振獺水之家聲也!
獺江曾氏始祖淮公、號思齋,明誥命奉政大夫(文職官正五品),誥授都督同知(文職官從一品),又授榮祿大夫(文武散官從一品),升授光祿大夫(散官一品階)。祖妣贈宜人、繼祖妣贈安人。祖墓合葬於本獺峯山盞籬潭下,坐幹向巽兼戌辰,號曰“半月沉江”。(即獺江中學後)
思齋公生五子:長楠、號玉峯;次椻、號永峯;三杞、號宜峯;四梓、號宏峯;五椿、號安峯。
長房玉峯公生四子:長芳山、次古山、三秀山、四明山。玉峯公派下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遷居台灣台南“鐵砧腳”。(全族外遷,但大多數遷台灣,今廈門還有少數長房堂親。
二房永峯公子孫世代居獺守祖。生三子:長煌公、號東溪,傳石深井刊,次燿公、號西鬥、斗山,傳荷山刊、西鬥刊。三華表公(外遷)。派下子孫繁衍昌盛,詩書相繼不絕。
(2012)獺江曾氏宗祠春祭 (2012)獺江曾氏宗祠春祭
三房宜峯公生一子:神山公。神山公於明永樂年間遷居張阪塘邊(後又分支後吳),宗風遠播、蜚聲遐邐。
四房宏峯公子孫居獺,生四子:長仁山、次義山、三禮山、四智山。宏峯公之三子禮山公之後七世孫肇輔公遷居惠安螺城洪厝圍(即今世界曾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理事長曾文仲家族)。
五房安峯公生二子:長自潛、次見海。派下子孫居獺,因家譜散失未知何世分支播遷福州,其文風鼎盛,清朝期間來獺祭拜祖先,並豎匾『五子登科』於獺江曾氏宗祠。
今吾獺曾氏至少在近2000人之多,堪稱“全獺之冠”。

獺江獺江曾氏節孝坊

獺江曾氏節孝坊 獺江曾氏節孝坊
獺江曾氏家譜有關節孝坊記載:十一世考飛龍公(獺江曾氏二房荷山刊分支大厝刊)(獺江小學邊)、字國雲、號田菴。妣節孝王孺人旌表名坊。生三男:長秉忠、次秉義、三秉德。十二世考秉德公,諱有德,字惟達,號敬亭。生於康熙甲申年(1704)七月初十日,卒於乾隆壬戌年(1742)九月十一日。丁未年入泮。乾隆戊午(1738)科舉人。乾隆三年,秉德氏為母請旌節孝,奉旨建旌,旌表修入縣府志,進主節孝祠,春秋配祭,有志銘行略、載小傳。
節孝坊頂對聯為:
“疾風勁草知清節、寒雨青松識母儀”。

獺江獺江曾氏字輩

獺江曾氏字輩 獺江曾氏字輩
獺江曾氏昭穆字輩
洪(五十八)伯子敦 肇元國志
經際克紹 貽謀燕翼 昭其世守
聯以友敬 和厚致祥 永為家慶
注——獺江曾氏以第五世始用字輩,故“洪”字輩為獺江五世祖,即武城宗聖曾子公第五十八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