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獅子巖

(福建安溪縣碧翠山寺廟)

鎖定
獅子巖座落在碧翠山北側的湖上鄉飛亞村四子峯上。據縣誌記載,獅子巖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舊名“歐巖”。獅子巖四周叢林密佈,奇石、奇竹、奇洞散落其中;民間傳説,獅子巖曾是明朝末代皇子的隱居之地。 [1] 
中文名
獅子巖
地    址
碧翠山北側的湖上鄉飛亞村四子峯
舊    名
歐巖
始    建
南宋淳熙年間

獅子巖幾經興廢

獅子巖寺 獅子巖寺
沿曲折的盤山公路驅車緩行,獅子巖隱隱而現。拾階而上,來到一方石洞前,石洞是由幾塊巨石拱成,內有一座始建於宋代的舍利塔。據説,是為曾任主持的覺恬和尚埋葬骨灰之處。石塔直徑1米多,高近3米,塔底呈正六邊形,塔身為圓柱形,底座6面浮雕清晰可見,有麒麟、鹿等動物。
舍利塔 舍利塔
往上再登幾步,便來到巖寺前。巖殿是一座平房,現存為土木瓦頂結構,是村民集資於1996年翻建所得,內祀三代祖師、觀世音菩薩安溪三巖”祖師(清水巖清水祖師泰湖巖惠應祖師、泰山岩顯應祖師)等,門前有副對聯“神光普照龍湖殿,聖地鍾靈獅子巖。”龍湖殿所指便是德化四大名剎之一的龍湖寺。據《龍湖寺燈譜》所載,獅子巖是龍湖寺的重要分爐。巖殿內還有副對聯:“基建期巖褒樸祖,重修此廟在原方。”飛亞村書記李添水介紹,樸祖指的是湖頭李氏六世祖李森(號樸庵),近千年來,獅子巖曾幾建幾毀,明代,湖頭鄉紳李森曾捐資主持重修巖寺。 據悉,獅子巖的舊址規模宏大,依山而建,佔地幾十畝。巖內曾住有僧人,左側建有僧房,現仍有部分地基存在,四處可見瓷片碎瓦,還曾發現陶罐、茶杯、湯勺,以及一枚馬齒。在巖殿的右邊,有一口石槽,深達半米以上,容積之大,是為少見,槽面上刻有“歲次甲戌年春初”等字樣。當地村民説,該水槽可能是僧人餵馬或洗食物所用,至於其他,也無從得知。 [1] 
發現的瓷片、馬齒 發現的瓷片、馬齒

獅子巖方竹奇石

四方竹 四方竹
獅子巖四周叢林茂密,景色秀麗,奇竹、奇石、奇洞散佈其中,或獨立成型,或相映成輝,幾乎每一樣東西背後都有一段傳説故事。
巖殿旁長着一片青翠、美觀、奇異的野生四方竹。看起來是圓的,摸起來卻是方的,有四條稜,很奇特。相傳,四方竹是巖寺僧人在菩薩面前倒插筷子許願,要是願能成,筷子會發芽成竹,最後這雙筷子竟神奇般地生根發芽,長葉成竹,以至成片。
鷹嘴石 鷹嘴石
沿着巖殿右側後方的林間小徑,攀登數百米遠,還可看到兩塊巨大岩石組成的懸崖峭壁,當地俗稱“鷹嘴石”,其寬、高若十丈,神似張開的鷹嘴,仰天長嘯,威風凜凜。崖下是深不可測的崖洞,幽深盤曲。村民李永生説,兒時放牛,他曾私自下崖採草藥,半中,對洞口大聲説話,有回聲,頗為有趣。如今,崖洞內雜草叢生,成了蝙蝠、鳥雀的天堂。
奇石異景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兩個會“冒”冷氣的石洞。在巖寺後方,有一塊二三十見方的石頭,如同屋頂一樣,與周邊巨石相拱而出一塊空地,是村民避雨、飲茶、講古的場所。石洞就位於空地石壁上,洞口不大,人一蹲下來,頓時會感到一陣柔和而涼爽的風迎面吹來。曾有地質專家表示,獅子巖周圍分佈有石灰岩,很有可能存在着溶洞,與地表相接,由於温差形成空氣流通,“冒”出冷氣。
溶洞一説,似乎也與村裏那個神秘的傳説吻合。相傳,獅子巖與碧翠巖之間,有條天然地道“鷹喉竇”,使二巖合而為一,兩巖寺住持經常從地道穿行往來,談經説禪,飛亞村的村民也是通過地道到湖頭趕圩。曾有好奇的村民,把一隻母鴨綁上竹籤,羽毛用紅漆做記號,放入這洞中,幾天後,竟然在湖頭溪美村找到了這隻母鴨。只是,時至今日,地道的真正的出入口卻也無人能夠找到,只留下另一個神秘的傳説口口相傳。 [1] 

獅子巖神秘傳説

據介紹,獅子巖,也稱四子巖,傳説明朝末代四皇子在此削髮為僧,躲避戰亂,隱居終老。
四子茶 四子茶
當地傳説,曾有湖頭人在朝為官,明朝滅亡之際,皇子被帶回了湖頭,落髮為僧,整天與獅子巖的火炎禪師、碧翠巖的慧真長老談經禮佛,並在山坡上荷鋤種植,種上京城帶來的茶苗。為此,兩位老禪商議,把獅子巖更名為四子巖(也叫太子巖),把他種的茶葉叫“四子茶”,如今巖地附近還可見此茶。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流落到湖頭的可能是南明隆武帝——朱聿鍵。清乾隆甲子版《湖頭李氏祖族》載:“隆武帝曾賜封文武大臣李光龍、李光堯。”錢海嶽所著《南明史》載:“上實潛遜為僧安溪妙峯山,法號參唯,崩葬山中”。清乾隆《安溪縣誌》又載:“僧參唯,來住靜碧翠之妙峯山……嘗與裏中餘隱山人往復。餘隱山人者,前癸未進士李光龍也。”
據傳,南明滅亡後,隆武帝找了一位替身,兵分兩路逃亡,其替身在汀州龍巖長汀)被殺,而他本人和湖頭籍大臣李光龍等來到了湖頭,在妙峯山建築一座寺院,叫做“悟巖”,君臣削髮做和尚,隆武帝自稱“南方僧”,讀書練武,打算恢復明朝江山。後來清兵追至,眾僧被殺,隆武帝看大勢已去,就死心做和尚,最後死在湖頭,而他的身份,除了李光龍本人外,無人知曉。李光龍臨死時,吩咐他的後人,每年都要到“悟巖”祭祀,後來人們在悟巖發現隆武帝做的詩,才知道這件事。他的詩,如今還有兩首在湖頭一帶流傳:
風塵僕僕苦相侵,天意漸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自入悟巖馨懶敲,笑看黃屋寄丹瓢。
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違飛鳳攀,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歸何處?惟有羣鴉早晚朝!
然而,“悟巖”已無處尋,只有一座古塔尚存於妙峯山麓,碑刻“參大師之塔”。“歐巖”是不是就是“悟巖”?“參唯”又是不是指隆武帝?問題的答案,與神秘的獅子巖一起,等待世人的挖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