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獅子山

(浙江省杭州市獅子山)

鎖定
獅子山,海拔188米。因形如蹲獅而得名。獅子山周邊一帶是西湖龍井茶的原產地。峯東麓即為西湖第一茶鄉—龍井村。龍井茶為馳名中外的西湖特產。
中文名
獅子山
地理位置
杭州
景點級別
西湖羣山
著名景點
胡公廟
宋廣福院遺址(龍井寺)
沿風篁嶺上之龍井路西南行,或沿滿覺隴路西行,或由九溪十八澗北行,或由十里郎當北段終點附近東行,均可到獅子山。
峯下落暉塢內有顯應廟,北宋時建,俗稱胡公廟,內祀兩度出任杭州知府的胡則。胡則,浙江永康人,官至兵部侍郎。史稱其在杭州任職期間,屢施惠政,整治江滸,使州民免受錢江潮患之苦。去世後葬於龍井山中,范仲淹為其賦寫了墓誌銘。相傳北宋末期方臘起義,胡則曾顯靈助朝廷滅剿滅義軍,朝廷封其為顯應侯,併為之建廟。胡公廟旁山崖下,就是著名的老龍井,周邊青草叢生。泉面呈半圓形,寬約3米,水質純潔。《湖山便覽》稱其“巖壑幽奧,林樾蔽虧,有一水泯泯叢薄間,寒碧異常。”龍井寺最早即建於此泉旁,現井旁還有宋廣福院(龍井寺之古稱)遺址。如今這一帶已被闢為休閒旅遊景點。
關於龍井產茶的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至北宋,當時杭州太守趙抃在游龍井寺時,高僧辯才曾烹茶待客後,趙抃有詩記其事:“珍重老師迎意厚,龍泓亭上點龍團。”可見北宋時龍井已產茶。只不過當時天竺一帶的香林茶、寶雲茶更為有名,所以龍井茶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
到了元朝,龍井茶開始著名,詩人虞集贊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之句。
明清時龍井茶聲譽雀起,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説:“武林諸泉,唯龍泓入品,而茶亦唯龍泓山為最。其上有老龍泓,寒碧倍之,其地產茶,為南山絕品。”乾隆帝下江南時,曾游龍井茶園,親自採過茶葉,看過茶農炒茶,留有詩作。據説他採摘過的茶樹共有十八棵,後人於是圈地而養,稱之為“十八棵御茶”,並以之為貢品每年進奉朝廷。如今這十八棵御茶依然生機勃勃地長於獅子峯原胡公廟旁。
關於十八棵御茶,還有個有趣的傳説。古時候,龍井村裏住着一個靠賣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她種的十八棵茶樹枯萎了,老太太正着急時,一老翁進來説要用五兩銀買下她家牆邊的髒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沒錢,於是爽快答應了。她將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十八棵將死的茶樹下邊。不久,老翁帶人來抬石臼,一看石臼乾乾淨淨,忙問石臼裏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如實相告,老頭懊惱地一跺腳道:“我要買的其實就是那些垃圾呀!”説完揚長而去。老太太眼看到手的銀子不見了,心裏着實憋悶。 可沒過幾天,奇蹟發生了,那十八棵枯萎的茶樹新枝嫩芽一齊湧出,茶葉又細又潤,沏出的茶特別清香怡人。從此這十八棵茶樹名揚天下,被皇帝封為御茶。
明清以前正宗的龍井茶產量很低,產地也僅限於獅子山一帶。清代御史趙堯生在《龍井訪茶記》中説:“龍井地既隘,山巒重疊,宜茶地更不多,溯最初得名之地,實維獅子山。”至民國時,產量漸多,產地也分為“獅、龍、雲、虎”四處。“獅”指以獅子山為中心,包括四周胡公廟、龍井村、棋盤山、上天竺等地。 “龍”指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白鶴峯一帶。 “雲”指雲棲、五雲山、琅璫嶺(郎當嶺)西等地。 “虎”指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等地。
後龍井茶歸為“獅、龍、梅”三個品類,梅指梅家塢,三者統稱西湖龍井。正宗龍井茶至今仍屬獅子山一帶,這是由自然環境所決定的。獅子山、龍井村周圍的茶地四面是30度以上的丘陵坡地,日照時間長,又易於排水。西北有高山擋住凜冽寒風,東南有南向開口的九溪谷地,南來的空氣可以自然吹進。使茶區保持着充分的濕度和温度。加上此處林木茂密,溪流縱橫,土壤呈酸性,都有利於茶樹的生長。龍井茶一年可多次採摘,清明前採摘的稱為“明前”,是龍井茶中的極品。穀雨前採摘的稱為“雨前”,亦為上品,餘則稍遜。
龍井茶有“四絕”,即色綠、香郁、味醇、形美。色澤淡綠清瑩,形似蓮心雀舌,香氣如同豆花,滋味甘美舒爽 ,清《湖壖雜記》稱“啜之淡然,似無味,飲過則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如今獅子山一帶茶園遍佈,每年清明前後採茶女忙着採擷新茶嫩芽,炒茶高手忙着炒制上品龍井茶,到處是歡聲笑語,馥郁茶香,一派熱鬧景象。“龍井問茶”因而被為列為新西湖十景之一。
獅子山西南有一山,名獅峯,海拔358米,上有電信193站。獅子山、獅峯並非一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