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猙獰

(漢語詞彙)

鎖定
猙獰,漢語詞語,拼音為zhēng níng,意思是指行為、性情或相貌十分可怕,出自《題畫鷹送羅緝熙》。
中文名
猙獰
拼    音
zhēng níng
出    處
《題畫鷹送羅緝熙》
釋    義
指性情、行為或相貌十分可怕

目錄

猙獰解釋

1、兇惡。指行為或相貌十分可怕。 [1] 
2、猶兇猛。
3、民間傳説的怪獸,人形,直立行走,面目恐怖。在野外與人相遇,先將上肢遮蓋其面目,待人接近時,突然放下上肢,露出面目,使人驚嚇而死。後用來形容面目兇惡、極度恐怖的怪物。

猙獰出處

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往常你統着兵車百乘,如今卻落不的折箭半莖,卻甚不動刀鎗自太平。你也忒跋扈,忒猙獰。”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叫家丁妝了一班牛頭馬面,魔王夜叉,極猙獰的怪物。”
曹雪芹 《紅樓夢》第八十回:“寶玉天性怯懦,不敢近猙獰神鬼之像,是以忙忙的焚過紙馬錢糧,便退至道院歇息。”
説岳全傳》第十五回:“分明是狠金剛下降,卻錯認開路神猙獰。” [2]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還有兩人……都是身材驕健,面目猙獰。”
老舍四世同堂》九:“還有許多西洋人在 北平 ,東洋的武士須戴上一張面具,遮蓋上猙獰的面孔。”
李東陽 《題畫鷹送羅緝熙》詩:“大鷹猙獰爪抉石,側目空巖睨秋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