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狹葉柴胡

鎖定
狹葉柴胡,為柴胡的藥用植物,以乾燥根入藥。習稱南柴胡。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功效。主治表證發熱,少陽證,肝鬱氣滯,氣虛下陷,臟器脱垂,退熱截瘧。
中文名
狹葉柴胡
拉丁學名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別    名
香柴胡
南柴胡
小柴胡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傘形科
柴胡屬
亞    綱
薔薇亞綱
超    目
菊超目
中文學名
紅柴胡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

狹葉柴胡形態特徵

狹葉柴胡
狹葉柴胡(7張)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發達,圓錐形,支根稀少,深紅棕色,表面略皺縮,上端有橫環紋,下部有縱紋,質疏鬆而脆。莖單一或2-3,基部密覆葉柄殘餘纖維,細圓,有細縱槽紋,莖上部有多回分枝,略呈之字形彎曲,併成圓錐狀。葉細線形,基生葉下部略收縮成葉柄,其他均無柄,葉長6-16cm,寬2-7mm,頂端長漸尖,基部稍變窄抱莖,質厚,稍硬挺,常對摺或內卷,3-5脈,向葉背凸出,兩脈間有隱約平行的細脈,葉緣白色,骨質,上部葉小,同形。傘形花序自葉腋間抽出,花序多,直徑1.2-4cm,形成較疏鬆的圓錐花序;傘輻 (3) 4-6 (8),長1-2cm,很細,弧形彎曲;總苞片1-3,極細小,針形,長1-5mm,寬0.5-1mm,1-3脈,有時緊貼傘輻,常早落;小傘形花序直徑4-6mm,小總苞片5,緊貼小傘,線狀披針形,長2.5-4mm,寬0.5-1mm,細而尖鋭,等於或略超過花時小傘形花序;小傘形花序有花 (6) 9-11 (15),花柄長1-1.5mm;花瓣黃色,舌片幾與花瓣的對半等長,頂端2淺裂;花柱基厚墊狀,寬於子房,深黃色,柱頭向兩側彎曲;子房主稜明顯,表面常有白霜。果廣橢圓形,長2.5mm,寬2mm,深褐色,稜淺褐色,粗鈍凸出,油管每稜槽中5-6,合生面4-6。花期7-8月,果期8-9月。

狹葉柴胡分佈區域

廣佈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安徽、廣西及內蒙古、甘肅諸省區。也分佈於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及西部、蒙古、朝鮮至日本。

狹葉柴胡生產環境

生於乾燥的草原及向陽山坡上,灌木林邊緣,海拔160-2250m。

狹葉柴胡藥用功效

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狹葉柴胡主治

主治表證發熱,少陽證,肝鬱氣滯,氣虛下陷,臟器脱垂,退熱截瘧。

狹葉柴胡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熱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鬱宜醋炙,昇陽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狹葉柴胡加工及炮製

1、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
2、南柴胡: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醋南柴胡: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通則0213)炒幹。

狹葉柴胡藥材形狀

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狹葉柴胡注意事項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陰”之説,陰虛陽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狹葉柴胡化學成分

狹葉柴胡根含柴胡皂苷a、c、d及揮發油、柴胡醇、春福壽草醇、α-菠菜甾醇等。

狹葉柴胡聲明

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