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狹葉委陵菜

鎖定
狹葉委陵菜(學名:Potentilla stenophylla)為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產四川、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及多礫石地,海拔2700-4500米。
中文名
狹葉委陵菜
拉丁學名
Potentilla stenophylla (Franch.) Diel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薔薇科
亞    科
薔薇亞科
委陵菜族
委陵菜屬
枝狀花柱組
多花系

狹葉委陵菜形態特徵

委陵菜
委陵菜(16張)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壯,圓柱形,木質化。花莖直立,高4-20釐米,被伏生絹狀疏柔毛。
基生葉為羽狀複葉,有小葉7-21對,通常排列較整齊,間隔0.1-0.3釐米,連葉柄長4-16釐米,葉柄被伏生或絹狀疏柔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小葉片長圓形,長0.3-1.5釐米,寬0.2-0.5釐米,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頂端截形稀近圓形,有2-3齒,稀上半部邊緣有4-6尖鋭鋸齒,下半部全緣,上面被稀疏長柔毛或脱落幾無毛,下面沿脈密被伏生長柔毛,其餘部分無毛,幾無毛或被絹狀長柔毛,莖生葉退化成小葉狀,全緣;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被疏柔毛或脱落無毛;莖生葉托葉草質,綠色,披針形或卵形,頂端漸尖,全緣。
單花頂生或2-3朵成聚傘花序,花梗長1-3釐米,被伏生長柔毛;花直徑1.5-2.5釐米;萼片卵形,急尖,副萼片橢圓形,急尖,與萼片近相等;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超過萼片2倍以上;花柱側生,小枝狀,柱頭稍微擴大。 [4] 
瘦果表面光滑或有皺紋。
花果期7-9月。 [1] 
狹葉委陵菜
狹葉委陵菜(5張)
本種與康定委陵菜P. tatsienluensis Wolf很相近,但後者小葉卵形,通常邊緣有4-7圓鈍鋸齒,下面沿脈被疏柔毛,可以區別。 [1] 

狹葉委陵菜生長環境

狹葉委陵菜生山坡草地及多礫石地,海拔2700-4500米。(模式標本採自大理蒼山)。 [1] 

狹葉委陵菜分佈範圍

狹葉委陵菜產四川、雲南、西藏。

狹葉委陵菜主要價值

藥物名稱:狹葉委陵菜
別名: 狹葉人蔘果、“僧給白瑪”(藏族語)。 [2]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狹葉委陵菜 Potentilla stenophylla (Franch.) Diels 的全草。
生境分佈: 分佈於迪慶等地。詳見《雲南主要天然藥物》光盤。
性味歸經:澀,涼。
功能主治:解毒,接骨。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食物中毒

狹葉委陵菜栽培技術

1.氣候土壤:宜温和乾燥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2.整地:播種前翻耕土地1-2次,並施廄肥或堆肥,作畦寬約1.5m。
3.種植:3月下旬,在畦面開溝,深6-7cm,溝距18-21cm,然後將種子與細土混和,疏播在溝中,覆土一層,澆水。
4.田間管理:播種後約3周出苗,當苗高3-6cm時勻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後每隔15天左右,除草鬆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長花蕾前,前者以氮肥為主,後者以磷鉀肥為主。乾旱嚴重時須灌水。 [3] 

狹葉委陵菜土壤準備

委陵菜食用器官為肉質根,應選土質疏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塊。選地後先深翻土地,結合翻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 ~4000 公斤,與土壤混勻翻入土中,將土塊打碎整細。做成寬30 釐米、高20釐米的高壟,壟距20 釐米。

狹葉委陵菜精心播種

委陵菜肉質根為食用器官,育苗移栽易傷根,使肉質根發育畸形,故播種方式一般採用直播。播種前進行浸種,一般温水浸種8~12 小時,種子充分吸水後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在壟頂按10釐米株距穴播,每穴播2~3粒種子,播後覆土,稍加壓實。播後順壟溝澆水,水量以浸透壟頂土壤為宜。適宜温度下,3~5天即可出苗。
間苗中耕:幼苗1或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選生長健壯的植株每穴留l株,其餘拔掉,然後進行淺耕,除草保墒,促使幼苗生長。

狹葉委陵菜澆水追肥

委陵菜發芽期應視土壤墒情進行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疏鬆以利於種子發芽,保證苗齊、苗全。幼苗期前促後控,肉質根開始膨大前應控制肥水管理,防止幼苗徒長。肉質根開始膨大時是需肥需水的關鍵期,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若水分供應不足,易使肉質根木質部木栓化,側根增多;若澆水不均勻,則肉質根容易開裂。收穫前1周停止供水。栽培委陵菜應多施速效肥,如碳酸氫氨、硫酸銨、尿素等,共施2~3次肥,肉質根開始膨大時第一次追肥,半個月後第二次追肥。每次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適當配合施用鉀肥。再過15~20天進行第三次追肥,施用量可比前兩次略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