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狐藉虎威

鎖定
狐藉虎威,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 [1] 
這則成語原意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嚇唬百獸,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它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1-2] 
中文名
狐藉虎威
拼    音
hú jiè hǔ wēi
近義詞
狐假虎威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反義詞
獨擅勝場獨步天下特立獨行
出    處
《戰國策·楚策一》
注    音
ㄏㄨˊ ㄐㄧㄝ ˋ ㄏㄨˇ ㄨㄟ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賓語

狐藉虎威成語出處

荊宣王問羣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羣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 [3] 
後人據此提煉出“狐藉虎威”這個成語。

狐藉虎威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敍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説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説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着老虎的鼻子説:‘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説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着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着。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憑着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羣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 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説,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4] 

狐藉虎威成語寓意

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羣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説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的下場。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着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着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藉虎威”來形容。一切狡猾,奸詐的人,總是喜歡吹牛皮,説謊話,靠欺騙過日子。這種人雖借外力能逞雄一時,而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的。 [4]  [5] 

狐藉虎威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狐藉虎威”指狐狸憑藉老虎的威勢嚇跑百獸,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 [1] 
運用示例
南朝·梁·沈約宋書·恩幸傳序》:“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 [1] 
參考資料
  • 1.    狐藉虎威的解釋|狐藉虎威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10-24]
  • 2.    王俊編著.走進中國傳統文化(能力篇 )1.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64-66
  • 3.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文字上的中國·成語.北京:中國鐵道出版,2018:88
  • 4.    張英偉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講.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46
  • 5.    李魁彩著.中華經典寓言故事鑑賞.北京:金盾出版社,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