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狀元橋

(四川省富順縣狀元橋)

鎖定
狀元橋屬於實用建築與核心設施亞類中的景觀公路、鐵路與橋樑。
位於文廟大門內第一重院的泮池之上架設三座石拱橋,俗稱“狀元橋”,橋兩側亦設石欄,雕刻滿古樸花紋。中間圜橋橋面原浮雕“龍戲珠”圖案。 [1] 
中文名
狀元橋
所屬地區
四川省富順縣

狀元橋歷史背景

富順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佔地面積約5960平方米。富順文廟是作為祭祀孔子和舉辦官學共用的場所,歷經、清21次修葺和改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歷史上最後一次維修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

狀元橋地理環境

富順文廟所在地屬東亞季風控制的範圍,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型,年平均氣温 17.5℃至18℃,所處地形屬低丘陵河谷平壩地貌類型,地勢相對平坦,背靠神龜山,南距沱江約160米。所在地地表土壤為黃沙土,文廟周圍植被較少,文廟內有桂花樹等。富順文廟前臨解放街,有圍城公路從文廟前25米處經過,往東過紅旗大橋可到東街車站,往西可到商業廣場。附近有文廟社區居民600餘人,主要以經商為主,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交通方便。

狀元橋規模體量

狀元橋整體為一大兩小三座石砌單洞古橋於泮池之上,中間一橋長9.02米、寬1.74米,拱高1.85米,兩側橋長8.25米、寬1.8米,拱高1.3米。

狀元橋文化典故

古時學子進入文廟入拜孔子先師,須從狀元橋上經過,叫入泮,寓意吉祥的意思,正是“蟾宮摘丹桂者方能其上”,孤兒稱為狀元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