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牲,漢語一級字 [9]  ,讀作牲(shēng),本義指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1-6]  [8] 
中文名
拼    音
shēng
部    首
五    筆
TRTG(86);TTGG(98)
倉    頡
HQHQM
鄭    碼
MBMC
筆    順
撇、橫、豎、提、撇、橫、橫、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544) [9] 
平水韻
下平聲·八庚 [10] 
總筆畫
9(部首4,部首外5)
四角碼
2551₀
統一碼
7272
筆順編號
312131121
注音字母
ㄕㄥ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牲shēng
⒈ 家畜:牲口。牲靈。牲畜。 [8] 
⒉ 古代特指供宴饗祭祀用的牛、羊、豬:三牲。獻牲。
基本詞義
◎ 牲 shēng
〈名〉
(1) (形聲。從牛,從生。本義: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8] 
(2) 同本義 [cattle sacrifice]
牲,牛完全也。——《説文》。按,牛完全當為字之訓。
全曰牲,傷曰牛。——《穀梁傳·哀公元年》
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禮·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鄭注:“大牲,牛也。”
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傳·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牲體(古時祭祀用的犧牲的軀體);牲禮(祭祀時的用牲之禮);牲玉(供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牲事(古代祭祀中有關準備犧牲的事)
(4) 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 [animal sacrifice;livestock]
掌牧六牲。——《周禮·牧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左傳·莊公十年》
(5) 又如:牲犢(古代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牲餼(所獻贈的活的牛羊豕);牲醪(牲體);牲頭(祭祀用的牲畜之頭);牲糈(祭祀用的牲畜和精米);牲幣(犧牲和幣帛);牲號(犧牲的名號)
(6) 指野生動物 [ wild animal]
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7) 通“腥”。生的肉食 [flesh]
凡諸侯之禮,上公五積…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陳。——《周禮·掌客》 [8]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説文》牛全完。從牛,生聲。《易·萃卦》用大牲吉。《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傳》色純白曰犧,體完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實曰用。《疏》經傳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周禮·天官·膳夫》膳用六牲。《注》馬牛羊豕犬雞也。
又《庖人注》六畜,六牲也。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春秋·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從,乃免牲。《左傳》牛卜日曰牲。《注》即得吉日,則牛改名曰牲。
又葉倉經切。《班固·東都賦》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按周禮秋官典客雲:上公牲三十有六。注云:牲當為腥,聲之誤也。釋文依注音星,蓋周禮本當作腥,誤作牲。鄭註明言其誤。正韻引此,另音星,非是。 [7]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sang1 sen1 [梅縣腔] sang1 sen1 [海陸豐腔] sang1 sen1 [東莞腔] sang1 [沙頭角腔] sang1 [寶安腔] sang1 [陸豐腔] sen1 [客語拼音字彙] sang1 sen1 [客英字典] sang1 sen1
粵語:saang1 sang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