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牡荊子

鎖定
牡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Sieb. et Zucc.) Hand.-Mazz.的果實。分佈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
中文名
牡荊子
拉丁學名
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Sieb. et Zucc.) Hand.-Mazz.
別    名
小荊實
牡荊實
荊條果
黃荊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馬鞭草科
牡荊屬
牡荊
分佈區域
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採收時間
秋季
毒    性
無毒

牡荊子入藥部位

果實。

牡荊子性味

味苦、辛,性温。

牡荊子歸經

歸肺、大腸經。

牡荊子功效

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

牡荊子主治

用於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

牡荊子相關配伍

1、治寒咳,哮喘:牡荊子12g。炒黃研末,每次6-9g,每日3次,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2、治哮喘:牡荊果15g,地膽草、一枝黃花各9g。水煎服。
3、治胃痛:牡荊果實、樟樹二層皮各15g,生薑2片(火烘赤)。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中暑發痧:幹牡荊果實15g,水濃煎;或研末為丸,每次3g,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牡荊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或浸酒。

牡荊子使用注意

惡石膏。病非幹外邪者一概不宜用。

牡荊子炮製

牡荊子一、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用手搓下,揚淨,曬乾。

牡荊子二、炮製方法

1、牡荊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打碎。
2、炒牡荊子:取淨牡荊子,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鼓起,有香氣,取出,放涼。用時打碎。

牡荊子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炒牡荊子,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牡荊子形態特性

牡荊又名:楚、荊、蚊香草、鋪香、午時草、洋公柴、五指柑、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黃荊條、荊條棵、黃荊柴。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稜形,密生灰白色絨毛。掌狀複葉,小葉5,少有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每邊有少數粗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釐米,寬1-4釐米,兩側小葉依次遞小,若具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的2片小葉無柄或近於無柄。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釐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絨毛;花萼鍾狀,頂端有5裂齒,外有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頂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近球形,徑約2毫米;宿萼接近果實的長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牡荊子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分佈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牡荊子鑑別

牡荊子一、藥材性狀

果實圓錐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圓,有花柱脱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長約3mm,直徑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細絨毛,包被整個果實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齒裂,外面有5-10條脈紋。果實表面棕褐色,堅硬,不易破碎。斷面果實較厚,棕黃色,4室,每室有黃白色種子1枚或不育。氣香,味苦、澀。以顆粒飽滿、氣香者為佳。

牡荊子二、飲片性狀

牡荊子參見“藥材性狀”項。炒牡荊子形如牡荊子,表面棕褐色,鼓起,微有香氣。

牡荊子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
2、鎮咳作用。
3、祛痰作用。
4、抗菌作用。
5、降血壓作用。
6、毒性,無毒

牡荊子現代應用

1、治療小兒咳喘。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牡荊子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主治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腸炎,痢疾。”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