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牡丹

(明代馮琢庵詩作)

鎖定
這是明代文人馮琢庵創作的一首七言詩。詩題名是《牡丹》。
作品名稱
牡丹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處
古代詩歌集
文學體裁
七言詩
作    者
馮琢庵

牡丹作品原文

牡丹
作者:馮琢庵
數朵紅雲靜不飛,含香含態醉春暉。
東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風前已賜緋。

牡丹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寫牡丹初開時的動人情景。
“數朵紅雲靜不飛”,以“紅雲”喻牡丹之繁之鮮,很新穎別緻。這是詩人遠望時的感覺。雲彩是美好的,卻又是飄忽不定的,人們欣賞它,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為之嘆息。而眼前那一朵朵猶如片片雲彩的紅色的牡丹花,卻是靜止的,儘可以滿足人們的欣賞。它們靜靜地舒展着自己的姿色,讓人從自己的身上感覺到春天的美麗。雲彩本來是流動的,而牡丹卻“靜不飛”,這個“靜”字,寫出了牡丹嫺靜文雅的姿態,讓人體會到一種端莊美。
“含香含態醉春暉”,則是從近距離的視覺嗅覺,寫牡丹的姿美色香了,詩人從遠處走近牡丹前,盡情地去欣賞它的姿色,卻嗅到了一陣陣襲人的芳香氣味。在近乎朦朦朧朧的氛圍中,詩人彷彿覺得連明媚的春光都被牡丹花這色香姿美給陶醉了。這是借喻,實際上是詩人為牡丹的色香姿美傾倒了,陶醉了。“含香含態”,一是寫嗅覺,二是寫視覺,而“態”字就不僅僅是盛開的花朵了,還有那些欲開欲閉嬌羞半遮面的,以及正在吐芽露蕊的花骨朵了。
“東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風前已賜緋。”“東皇”,是指司春之神。“緋”,是紅色。這兩句寫牡丹如此之美,一定是司春之神寵愛它的結果。司春神真可謂偏愛牡丹,你看它送給了牡丹多少陽光與雨露,並賜給了牡丹鮮紅可愛的姿容。“昨夜風前已賜緋”,從時間上表明瞭牡丹花正值初開時節,它的顏色還是鮮嫩紅豔的,正是蓓蕾初吐之日。這與首句“數朵紅雲”相呼應,都在説明牡丹還不當盛開季節。而這早開的數朵紅得可愛的牡丹花,卻別有一番姿色,它的氣味,它的形態,已足夠令人陶醉了,何必更待盛開時節呢?詩人以欣賞到早開的牡丹花的獨特風韻為自豪,流露出內心早佔春色時的喜悦和美的享受感覺。

牡丹作者簡介

馮琢庵(1559~1603),名字馮琦,字用韞,號是琢庵、朐南,臨朐人。明萬曆五年(1577)進士。歷任編修、侍講,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後卒於官。 [1]  [1] 
參考資料
  • 1.    侯忠義主編.世情諷喻小説 下:遼寧教育出版社,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