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膝菊屬

鎖定
Galinsoga Ruiz et Cav. 牛膝菊屬,菊科,一年生革本;葉對生;頭狀花序小,具柄,近頂生和腋生,異性,放射狀;舌狀花少數,雌性,1列,舌片白色;盤花兩性,管狀,5裂;總苞片少數,1-2列;花序託圓錐狀或長形,有託片;瘦果有角,頂冠以全緣或睫毛狀的鱗片。5種,分佈於熱帶美洲,其中辣子草G. parviflora Cav. 1種,中國西南部亦見之。
中文學名
牛膝菊屬
拉丁學名
Galinsog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菊科 Compositae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向日葵族 Trib. Heliantheae
牛膝菊屬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於美洲
模式種
G. parviflora Cav.

牛膝菊屬形態特徵

牛膝菊
牛膝菊(7張)
一年生草本。葉對生,全緣或有鋸齒。頭狀花序小,異型,放射狀,頂生或腋生,多數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疏鬆的傘房花序,有長花梗;雌花1層,約4-5個,舌狀,白色,盤花兩性,黃色,全部結實。
總苞寬鍾狀或半球形,苞片1-2層,約5枚,卵形或卵圓形,膜質,或外層較短而薄草質。花托圓錐狀或伸長,託片質薄,頂端分裂或不裂。舌片開展,全緣或2-3齒裂;兩性花管狀,檐部稍擴大或狹鍾狀,頂端短或極短的5齒。花葯基部箭形,有小耳。兩性花花柱分枝微尖或頂端短急尖。瘦果有稜,倒卵圓狀三角形,通常背腹壓扁,被微毛。
冠毛膜片狀,少數或多數,膜質,長圓形,流蘇狀,頂端芒尖或鈍;雌花無冠毛或冠毛短毛狀。 [1] 

牛膝菊屬分佈情況

牛膝菊屬
牛膝菊屬(5張)
約5種,主要分佈於美洲。中國有2種,歸化,分佈西南各地。 [1] 

牛膝菊屬下級分類

1、牛膝菊 Galinsoga parviflora Cav.
2、粗毛牛膝菊 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 et Pav. [2] 

牛膝菊屬代表植物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Cav.
一年生草本,高10-80釐米。莖纖細,基部徑不足1毫米,或粗壯,基部徑約4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疏散或上部稠密的貼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莖基部和中部花期脱毛或稀毛。
葉對生,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5)2.5-5.5釐米,寬(0.6) 1.2-3.5釐米,基部圓形、寬或狹楔形,頂端漸尖或鈍,基出三脈或不明顯五出脈,在葉下面稍突起,在上面平,有葉柄,柄長1-2釐米;向上及花序下部的葉漸小,通常披針形;全部莖葉兩面粗澀,被白色稀疏貼伏的短柔毛,沿脈和葉柄上的毛較密,邊緣淺或鈍鋸齒或波狀淺鋸齒,在花序下部的葉有時全緣或近全緣。
頭狀花序半球形,有長花梗,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花序,花序徑約3釐米。總苞半球形或寬鍾狀,寬3-6毫米;總苞片1-2層,約5個,外層短,內層卵形或卵圓形,長3毫米,頂端圓鈍,白色,膜質。舌狀花4-5個,舌片白色,頂端3齒裂,筒部細管狀,外面被稠密白色短柔毛;管狀花花冠長約1毫米,黃色,下部被稠密的白色短柔毛。託片倒披針形或長倒披針形,紙質,頂端3裂或不裂或側裂。
瘦果長1-1.5毫米,三稜或中央的瘦果4-5稜,黑色或黑褐色,常壓扁,被白色微毛。舌狀花冠毛毛狀,脱落;管狀花冠毛膜片狀,白色,披針形,邊緣流蘇狀,固結於冠毛環上,正體脱落。花果期7-10月。
產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生長於林下、河谷地、荒野、河邊、田間、溪邊或市郊路旁。原產南美洲,在我國歸化。
全草藥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對外傷出血、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膽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在歐洲及蘇聯,這個種也有歸化的。此外,還有1種。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1979年:第75卷 383頁
  • 2.    牛膝菊屬  .中國植物誌[引用日期2017-01-03]
  • 3.    牛膝菊  .中國植物誌[引用日期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