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燈舞

鎖定
牛燈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民間舞蹈。起源於該鎮倆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過模仿牛的生活習性和勞作,來表現農民對牛的崇敬和對土地的眷戀,後來演變為對豐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賀,是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民間表演藝術形式。通過包裝和打造,“牛燈舞”已從鄉間走向全國,獲得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最高獎“精粹獎”等,道具還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
中文名
牛燈舞
非遺級別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    色
模仿牛的生活習性和勞作
起源時間
唐朝

牛燈舞牛燈舞簡介

牛燈舞 牛燈舞 [1]
威遠縣“越溪牛燈舞”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該縣被列入的第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越溪牛燈舞”起源於越溪鎮的倆母山下,最初稱為“牛兒燈”。清朝中期,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時代,人民勞動之餘,就在田間地頭用農具做道具,模仿耕牛的動作自娛自樂。隨着時代的發展,“牛兒燈”逐步演化為一種民間文藝形式,廣泛流傳於越溪及周邊山區農村。隨着現代娛樂方式的推進,鎮文化部門對傳統的“牛兒燈”進行改編創新,由單牛表演改為雙牛表演,冠以“牛燈舞”的名稱,以舞蹈的形式讓“牛兒燈”從田間地頭和大街小巷登上了舞台表演。2008年,該舞被列入內江市政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榮膺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最高榮譽獎——“精粹獎”的威遠越溪牛燈舞。
2012年於除夕至初七,獲邀獻演第二十七屆北京地壇公園文化廟會“南北民間花會薈萃”。新編劇目《雙牛鬥財主》,歡快、詼諧又充滿濃郁巴蜀鄉土氣息。 [2] 

牛燈舞自建陳列館

牛燈舞
牛燈舞(2張)
2012年元旦,對住在內江威遠縣越溪鎮的吳雙林來説終生難忘,這天不僅迎來了新的一年、還是他兒子結婚的大喜日子。更重要的是,他從事牛燈舞30多年來,終於自籌資金15萬元,籌備了一年多時間,在當地成立了“威遠越溪倆母山牛燈舞藝術陳列館”。 牛兒燈創新為牛燈舞進京表演獲大獎。這也是全國獨有一家民間牛燈舞藝術陳列館。
2010年6月,吳雙林和鄉親共6人進京參加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表演,獲得了最高榮譽精粹獎。自籌資金建起陳列館籌備了一年時間。
威遠越溪倆母山牛燈舞藝術陳列館位於越溪鎮吉祥村3組,佔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核心展示區30多平方米,有表演訓練場地、展覽區,館內陳列有演出道具、圖片等。建立這個陳列館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從前期構想、策劃到竣工,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作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牛燈舞”第六代傳人,吳雙林將陳列館作為彩禮,贈送給元旦當天舉辦婚禮的兒子、“牛燈舞”第七代傳人吳志挺。 [3] 

牛燈舞傳承保護

2022年2月,“越溪牛燈舞”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