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津中國論壇

鎖定
牛津中國論壇(Oxford China Forum)是一個由牛津學生髮起、策劃、舉辦的年度峯會,旨在通過邀請世界級政治家、企業家、媒體、學者討論研究中國,為大眾看待、理解中國提供新鮮視角,也為所有對中國感興趣的人提供一個深度瞭解中國的機會。
牛津中國論壇(OCF)成立於2013年,旨在為行業人士、學者、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的對話平台。
OCF 致力於彙集中國話題的領域行家,與來自英國各地的中外學生們,共同對變化中的中國進行深度的討論。在往屆論壇曾邀請到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1]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華誼兄弟CEO王中磊 [2]  、嚴歌苓、馮唐金星徐冰等文藝界人士、 著名導演謝飛忻鈺坤文牧野黃信堯、知乎CTO李大海 [3]  等在內的超過 80 名嘉賓。
中文名
牛津中國論壇
外文名
Oxford China Forum(OCF)
地    點
英國牛津大學
屬    性
非盈利學術交流平台
主    席
梁皓喆

牛津中國論壇論壇背景

牛津中國論壇是牛津大學的中國學生於2013年設立的以中國為主題的開放式論壇,每年舉辦一次,意在邀請在國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各領域領軍人士及知名文化學者與在英的中國專家共同展開對話,為全英的學生學者們提供關於現代中國經濟轉型、政治及文化領域的廣泛視角,共同對變化中的中國進行深度討論。

牛津中國論壇歷屆論壇

  • 2018《新新中國》
2018牛津中國論壇圖冊
  • 板塊:
1. 國際關係——《命運共同體-鏈接中國與歐洲》
2. 哲學——《中國未來之儒學展望》
3. 農村——《農村青年的機遇挑戰》
4. 文學——《文學翻譯與影視改編》
5. 藝術——《藝術與文化的尋根和維新》
6. 科技——《人工智能與未來工作》
7. 企業家——《企業 的上下求索》
  • 嘉賓:與會嘉賓包括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Rana Mitter、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Michael Wooldrige、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守英等學者,嚴歌苓、馮唐金星徐冰等文藝界人士;
  • 2019《十四億心跳》
2019牛津中國論壇圖冊
  • 板塊:
1. 電影——《來自現實的沉重荒誕:當代華語電影變奏曲》
2. 對外經濟——《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方案“》
3. 公共衞生——《全民健康:成就與挑戰》
4. 文學——《女性與當今華語文學》
5. 科技——《中國科技引領世界?》
6. 藝術——《全球藝術共享時代-未來藝術表現的多元化》
7. 女性主義——《中國女性的獨特挑戰:信息時代的“中華田園”女權》
  • 2020《中國在全球逆境中砥礪前行》
2020牛津中國論壇圖冊
經濟分論壇——合作與競爭:新時代城市羣的協同發展與機遇
經濟分論壇將探討中國城市羣的未來發展。出席嘉賓包括中國社科院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研究室主任張明、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華南理工教授袁奇峯,和微博知名財經博主“牛津小裁縫”王曉陽。
醫療分論壇——變革與創新:後疫情時代中國醫療衞生體系的未來
醫療分論壇旨在引發對於後疫情時代醫療體系改革的思考。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印約醫療基金管理CEO鄭玉芬、百匯醫療中國區CEO鍾子堅出席論壇。
電影分論壇——交融與異化:當代中國藝術電影的困境與未來
此論壇的嘉賓為導演謝飛宋文周聖崴以及梁君健教授。他們聚焦中國當代觀眾的文化趨向,利用逆向思維分析研究觀眾如何看待中國電影,以重新認識西方視角下的中國當代文化。
新基建論壇——衝擊與突破:數字化新基建帶來的經濟轉型
新基建分論壇將帶來國家經濟發展新格局之下新基建政策的分析及影響。此論壇的嘉賓有經濟學家程實博士、經濟學家管清友博士、華為全球智慧城市總架構師鄭志彬以及上海社科院數量經濟主任朱平芳
教育分論壇——融合與變革:中國教育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教育分論壇將目光投到了國家所一直倡導的教育信息化、個性化的改革進程。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小盒教育CEO賈曉明、化作教育創始人曹勝高將分析科技賦能教育的前景。
文娛分論壇——融合與重塑:後疫情時代的文娛行業趨勢與佈局
文娛分論壇將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未來文娛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和佈局。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導演高希希上海燦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軍、作家匪我思存、資深電視製作人潘奕霖將就未來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前景發表講話。
  • 2021《今日青年、明日世界》
第八屆牛津中國論壇將於2021年3月19日至22日線上舉行,其主題確定為"今日青年,明日世界"。論壇將以獨特而嶄新的方式,匯聚全球商界、政界、國際組織、公民社會、學界、媒體、藝術界的領袖和來自中英的青年觀眾。論壇將與合作伙伴(青峯論壇,青年精英聯盟)一起,共同創造一個思想碰撞和共進的平台,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世界。
牛津大學校長路易斯·理查德森如是説:"當下,我們依舊面臨着眾多嚴重而棘手的挑戰:疫情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人類賴以生存環境正在不斷惡化,而經濟發展的不平等和政治環境的動盪與壓迫也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開始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的牛津中國論壇讓我感到充滿希望。世界上發生的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年輕人需要承擔起責任,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創建一個更安全、更和平、更可持續化的世界。"
本屆論壇主席梁皓喆對此表示:"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而這屆年輕人就是我們。少年強則國強。新一代青年生於中國國力逐漸強盛的時代:經濟的迅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科技的突飛猛進重塑了認知世界的方式、國際化的進程也打開了全球的舞台。在時代所賦予的機遇與挑戰之下,我們的青年正以獨特的方式譜寫屬於自己的樂章。同時,身為時代洪流的一部分,他們也隨之悄然改變。" 因此,探尋中國青年的任務將是意義非凡。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先生也為論壇的籌備獻上賀詞,表示支持。屆時,潘基文先生將會作為首席嘉賓出席本屆論壇,併為論壇作20分鐘的開幕主題演講。

牛津中國論壇主要宗旨

連接中國和世界是牛津中國論壇最早設立的初衷。

牛津中國論壇主要成員

截至2020屆,牛津中國論壇成員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委員會會員和社會會員。委員會會員主要為牛津大學通過招新考核的學生(包括本科、碩士、以及博士生),每年委員會人數大概維持在40人;社會會員則主要面向社會人士(已畢業學生或在職人士),根據其參與論壇活動和對論壇貢獻程度予以會員頭銜。

牛津中國論壇論壇活動

牛津中國論壇論壇年會

每年2月底在英國牛津大學召開為時2天的“牛津中國論壇”(即論壇年會),每屆年會均有7-10個聚焦中國不同領域主題的板塊圓桌會議。每個板塊將會邀請3-5位該領域的業內人士和學者出席,進行時長90分鐘的圓桌會議。論壇會支付所有嘉賓的食宿費用,並根據具體情況,對來自非歐洲的嘉賓進行旅費上的補貼。論壇還會邀請出席嘉賓、論壇成員、和部分觀眾共同參加牛津大學的正式晚宴。

牛津中國論壇獨立活動系列

從牛津大學第一學期Michaelmas Term(每年的10月份)一直到第三學期Hillary Term(次年5月),在學期內,委員會將會每週舉辦一場小型主題活動,形式包括特邀嘉賓演講、問答、電影放映會、小型圓桌會議等。

牛津中國論壇主要影響

2018年的論壇在 Oxford Union 隆重舉行,不但吸引了近千餘名學生學者與各界精英現場參與,並由鳳凰網全球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逾 100 萬人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