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山鎮

鎖定
牛山鎮(已撤銷 [2]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境中部,總面積92.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92萬畝,常住人口13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和平西路,在市政府駐地西南50公里處。始建於1957年,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人口11.7萬,經濟總量和人口數量均居全縣第一位。
201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牛山鎮,以原牛山鎮行政區域設立牛山街道 [2] 
中文名
牛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地理位置
中國華東
面    積
92.79 km²
下轄地區
轄21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18
郵政編碼
2223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3 萬
火車站
東海縣站(隴海線三等站)
車牌代碼
蘇G
方    言
東海話

牛山鎮行政區劃

鎮政府西與石湖交界,北與石榴鎮為鄰,東與駝峯鄉接壤,轄牛山、英疃、鄭莊、東蔡塘、茅墩、郇圩、張莊、湯莊、曹林、張谷、湖西望東、望西、河西貫莊、和堂、葛宅、西蔡塘18個村民委員會和東海、幸福、和平、鋼鐵康園、徐海、牛山、站南、興業、振興、雙湖利民、北辰、果園、外貿巷15個居委會。因境內牛山而得名,牛山鎮是一個新興城鎮。1957年秋縣政府從海州遷至此處,1958年建立牛山鎮,2000年6月新的區劃調整和牛山鄉合併,鎮駐在西雙湖水庫東岸。

牛山鎮自然資源

牛山鎮 牛山鎮
牛山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石安河經境內。主要礦產石英石、水晶石、西雙湖水庫位於鎮境內西部,是縣城工業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駐地建成區面積39.37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和平路、牛山路、幸福路振興路、徐海路等。另外在原來老東海路上修建了東海北路步行街、東海南路步行街。通過城鎮規劃建設,牛山鎮已是一個街道整齊、環境優美、高樓林的新興城鎮。東海火車站、汽車南站、汽車北站、及1路(通往石榴)、2路(通往石湖)、3路(通往温泉)、8路(通往湯莊)四條公交線路起點站均在境內。該鎮有小學12所,東海縣實驗小學與和平路小學為省級實驗小學,在校學生8002人,幼兒園7所,東海縣幼兒園與東海縣第二幼兒園為省示範園,入園幼兒960人,成教中心全年培訓1800人次,國家級示範職業高級中學1所。東海電大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評定為第一批國家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是江蘇省電大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校。國家級高級示範中學1所,省級實驗中學2所,東海二中是省三星學校。初中入學率、畢業升學率均為100%。駐地的東海縣人民醫院1995年被評為國家二等甲級醫院同年9月還被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衞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另外還有中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各一個。它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逢農曆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九、十九、二十九有集市。農曆二月二十四、三月二十四、四月二十四有傳統廟會。
牛山鎮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東海縣縣城所在地,1991年被評為江蘇百家名鎮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牛山鎮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1.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9元。近年來,牛山鎮利用區位優勢,大搞市場建設,開發工業園區。省級東海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城東高新科技園區、城南萬花山私營工業園區、城西建材工業區、城北綜合工業園區、城中市場貿易區已初步形成工貿一體的大工業大貿易大流通新格局。已進園區外資、內聯項目91個。全鎮現共有鎮村企業605家,私營企業535家,三資企業9家,個體工商户6162個,出口生產企業11家,全年外資供貨額9000萬元,創匯200萬美元。行業涉及冶煉、化工、電子、機械、光學、建材、食品、紡織、服裝、工藝美術等20多類。東港針織集團的針織毛衫、喬博服裝公司的襯衫、宏宇新能源公司的新型民用燃料、康達照明器材廠的鹵素燈、冷反射燈,成優公司的水晶珠寶製品等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建成果蔬批發市場、裝潢市場、建材市場、水晶市場、文化市場、蘇魯農機市場、舊貨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8個,年交易牛山鎮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有利於各類農作物生長,具有南北方兼容的作物生態環境。全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先後建成梨棗、雪梨、中華壽桃、花卉、温室蔬菜、稻麥制種和用材林等八大基地,佔地規模逾萬畝。農產品已從粗放生產型向深加工、創匯型轉變,遠銷韓國、日本和香港。牛山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隴海鐵路穿境而過,公路網絡四通八達,距鎮10公里的民航機場已開通京、滬、沈、穗等市班機。電訊事業日新月異。

牛山鎮經濟建設

花卉基地 花卉基地
經濟以一、二產業為主。2005年三大產業產值分別為1.03、2.44、2.29億元。牛山鎮開放型經濟發展迅猛,已形成針織服裝、燈絲燈具、水晶珠寶、熔鍊石英、建築建材等五大產業鏈,現有獨資、合資、內聯、私營企業500餘家,出口產品近3000個規模品種,產品遠銷美國、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園區建設初具規模,擁有省級工業園區—東海縣牛山鎮萬花山工業園區。現已建成三縱四橫水泥路面,電信、水利、供電等設施配套齊全,並通ISO9000、ISO14001標準認證。園區可“一分鐘到高速、十分鐘到機場、一小時到港口”。進入園區的企業已達100多家,有南京雨潤集團所屬江蘇福潤、旺潤肉食品加工生產的“福潤牌”分割肉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並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康達照明電器生產的“萬花山牌”環行高效加熱鹵素管遠銷到日本韓國美國暢銷國際市場,還有年產2000噸電纜的蘇源電纜公司、年產1萬噸鐵件的蘇源線路器材有限公司等著名企業。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山芋、花生、小麥等。有800公頃農作物被聲命名無公害化生產基地,還有中華壽桃園和四季花卉基地等特色種植。

牛山鎮產業特色

科技特派員
東海縣牛山鎮科協為幫助農民解決學科技難、農產品生產銷售難、增收難等問題,在縣委組織部、縣科協的策劃幫助下,藉助福建蘭坪的“科特派”經驗,選派11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全鎮18個村掛職,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該鎮下鄉“科技特派員”的主要任務是加大農業優良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村的轉化應用步伐,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後勁。百名“科技特派員”由組織部門、科協按條件從鎮機關、科技、農業、畜牧、農機等部門精心選派,他們每月在所駐村工作不少於10天,組織單位不定期下村進行督查,確保活動收到實效。駐郇圩村兩名“科技特派員”不僅定期為農民培訓實用技術、印發技術資料,還通過網絡發佈該村500畝“中華壽桃”豐收信息,讓南京、蘇州等地經銷商直接到桃園收購。“科技特派員”已為羣眾傳授實用技術40多項,維修大中型農機112台套,引進優質小麥良種15萬公斤,推銷山芋、花生、瓜果等農產品近5萬公斤。
蘇北最大蛋雞養殖場
牛山鎮將建成總投資1800萬元,佔地60畝,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的蘇北最大蛋雞養殖場,項目建成後,可容納20萬隻美國海蘭蛋雞,年產商品蛋600萬公斤,創產值3700萬元,實現利潤360萬元。
職介的“牽頭羊”
進一步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牛山鎮配合縣相關部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充分發揮公共職介推薦就業的主渠道作用。牛山鎮在晨鷹服飾、中復連眾集團等企業提供空崗信息5000多個,辦理求職登記4600人次,成功推薦就業3950人次。

牛山鎮工業發展

新世紀石英制品責任有限公司
東海縣東鑫石英彩色拉管生產車間 東海縣東鑫石英彩色拉管生產車間 [1]
東海縣新世紀石英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26號,公司位於227省道東側的東海縣萬花山私營工業園區。公司註冊資金50萬元,資產總值1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400萬元,年產值過1000萬元。公司主要經營石英管,高純石英砂和鹵素燈具三大系列。石英管:透明管,乳白管,無臭氧管,濾紫外線管,低羥基管和濾紫外線低羥基管;石英砂:高純度石英砂;鹵素燈:遠紅外線鹵素發熱管,碳素纖維發熱管,單雙端金滷燈,殺菌燈和碘鎢燈。本公司生產的產品其規格各不相同,可根據客户需要自行調整,現產品主要銷往廣東上海浙江及韓國和日本。
牛山鎮水晶行
該公司是流水線生產產線,從原料到加工到上市都是該公司各個產線的員工盡心與汗水的結晶。我們中國聚寶水晶工藝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天然水晶加工、設計、雕刻為一體的專業公司。主要產品為水晶手鍊、水晶掛件、水晶擺件、水晶把件和水晶大雕刻件,原料等等。主要為實體店鋪和做網絡銷售的客户提供貨源。經營的範圍很廣。如:雕刻件有佛像、十二生肖(全套和單個)、招財飾物、鎮宅風水擺件、等等。可以根據要求定做。手鍊有天然白晶、茶晶、紫晶、黃晶、綠晶、雙色晶、鈦晶、發晶、碧璽、紅水晶、瑪瑙、石榴石鋯石各種規格與款式的手鍊等等。

牛山鎮民俗文化

廟會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説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伴隨着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也逐漸形成。它們互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南北朝時都各自站穩了腳根。而在唐宋時,則又都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如聖誕慶典、壇醮齋戎、水陸道場等等。佛道二教競爭的焦點,一是寺廟、道觀的修建。二是爭取信徒,招徠羣眾。為此在其宗教儀式上均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而且許多凡夫俗子亦多願意隨喜添趣。為了爭取羣眾,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廟觀的方式擴大影響。北魏時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動就是如此。所謂“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四川、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們還在寺、觀中舉辦道場,定期進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動,坐等信徒俗眾前往齋戒聽講,頂禮膜拜。原來屬於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其活動也由鄉間裏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在佛、道二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的各種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集會助興。這樣,寺廟、道觀場所便逐漸成了以宗教活動為依託的羣眾聚會的場所了。而這些宗教活動逐漸世俗化,也就是説更多的是由民間俗眾出面協商舉辦。這種變化,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些活動自身的吸引力和熱鬧程度,也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着羣眾性、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在宗教界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協助下,使廟會活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雖然這一時期的廟會不論從其數量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已形成蔚為大觀的局面,但就廟會的活動內容來説,仍偏重於祭神賽會,而在民間商業貿易方面相對薄弱。廟會的真正定型、完善則是在明清以至於近代。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着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