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熊,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xióng,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為火勢旺盛的樣子,如“熊熊大火”;“”字是熊的象形,有熊的含義,後來它多用來表示能力方面的含義,為了與“能”字的其它含義區別開,又在其下“火”專門表示熊的含義,加“火”字而不加其它字表示熊,意在強調熊體內有熱量不怕冷;又可形容膽小無能等。
隸書字形將篆書字形下面的“火”化為“灬”完全脱離了象形字。
(基本信息了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xióng
注    音
ㄒㄩㄥˊ
總筆畫
14
部    首
結    構
上下結構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1] 
平水韻
一東 平聲 [4] 
統一碼
基本區 U+718A
倉頡碼
ipf
鄭    碼
zsru
筆順編號
54251135354444
四角號碼
2233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2]
熊,形聲字。從火,能聲。由“能”和“火”構成。本義為火勢旺盛的樣子,如“熊熊大火”。“能”字是熊的象形,有熊的含義,後來它多用來表示能力方面的含義,為了與“能”字的其它含義區別開,又在其下“火”專門表示熊的含義。加“火”字而不加其它字表示熊,意在強調熊體內有熱量不怕冷。隸書將下面的“火”化為“灬”完全脱離了象形字。“熊”頭大尾短,四肢粗短,腳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爬樹。種類很多。《説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中國北方方言中“熊”可表示斥責、斥罵的意思,如“挨熊”、“熊了他一頓”;又可形容膽小無能,如“熊樣”。 [2]  [5]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óng
名詞
獸名。頭大,四肢短而粗,形似大豬。腳掌大,能攀緣。冬多穴居,始春而出。
bear
《詩·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漢馬融《長笛賦》:“寒熊振頷,特麚昏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山不甚高,而屹立扼流,有當熊勢。”
熊羆之兆、熊席、熊掌
熊侯,古代以熊皮為飾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周禮·夏官·射人》:“諸侯以四耦射二侯”漢鄭玄注:“二侯,熊豹也。”
張端義貴耳集》卷下:“施宜生以賀正使來,韓子師館伴,因語《日射三十六熊賦》雲:‘雲屯八百萬騎,日射三十六熊。’……熊即侯也,非獸也。”
熊侯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新唐書》:“熊、谷二州在度內,不取,敦鄰好也。”
西熊
姓。



動詞
斥罵。
rebuke
菡子《泉水邊》:“他抬起頭看了我一眼,那眼色才看不起我呢,可是他沒有大聲熊我。”
《新華月報》1953年第3期:“有一次,沈竟把我叫到一邊,熊了我四個鐘頭。”

捉弄。

高玉寶《高玉寶》第八章:“我不如熊他一下,叫他多跑點腿,耽誤一些時間。”

形容詞
光焰旺盛貌、氣勢壯盛貌。

山海經·西山經》:“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郭璞注:“皆光氣炎盛相焜燿之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唐司馬貞述贊:“清飆凜凜,壯氣熊熊。”
熊熊
軟弱,無能。
weak
《中國民間故事選·智殲邵本良》:“可他碰上楊靖宇將軍就熊了。”
陳登科《活人塘》十五:“人熊被人欺,馬熊被人騎。”
熊包
通“雄”,雄性的。
male
《北史·羊祉傳》:“及贊戎律,熊武斯裁。”

參考資料: [3]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3] 

説文解字注

熊,熊獸、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蟄。見夏小正。從能。炎省聲。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雲。賓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為熊。久血為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為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於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韻。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於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谷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3] 

康熙字典

古文:𪏛
《集韻》《韻會》𠀤胡弓切。音雄。《説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爾雅·釋獸》:熊,虎醜。疏:醜類也。《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又赤熊。《爾雅·釋獸》:魋如小熊。注: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為赤熊。
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䰟䰟。
又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史記·黃帝紀》:南至於江登熊湘。注:二山名。熊卽熊耳山。
又《封禪書》:南伐至於召陵,登熊山。
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
又西熊,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書·舜典》: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
又《史記·五帝紀》:黃帝為有熊。《韻會》:有熊,國名。黃帝所都。
又《廣韻》:亦姓。《左傳》:賢者熊宜僚。
又複姓。《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
又《集韻》矣㱡切。義同。《唐韻正》:熊音羽陵反。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傳𠀤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雲:一人有兩號。非矣。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雲: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為熊,久血為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於陵反。張叔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
又《集韻》囊來切。同能。《左傳·昭七年》:晉侯夢黃能入於寢門。《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注。《集韻》:或作𤠗能𧰯。 [7]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提示:上大下小。“厶”呈三角形,略向上傾;“灬”宜寬。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ɢʷlɯm

廣韻

羽弓
東三


平聲
蒙古字韻







ɣyuŋ
平聲
中原音韻


東鍾撮

東鍾

陽平
洪武正韻

胡容


一東

平聲
分韻撮要



第六東董凍篤

陽平
參考資料: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um
先秦
王力系統
ɣ
ǐwə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ɣ
juə̆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ɣ
jwə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gw
jəm


jong


jong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u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u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u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u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u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u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oŋ
參考資料: [8-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9]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88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9-10-10]
  • 4.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29]
  • 5.    竇文宇 竇勇著.漢字字源:當代新説文解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11月:147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9827
  • 7.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629
  • 8.    「熊」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29]
  • 9.    「熊」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