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鋭

(中國近代革命烈士)

鎖定
熊鋭(1894—1927),原名新壽,又名維新,號君鋭,廣東梅縣城南白土鄉(今梅江區三角鎮新塘尾村)人,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德國佛萊堡大學等校就讀。1922年先後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中共旅歐黨組織。曾任中國國民黨旅歐執行部政治委員、中國國民黨駐德支部宣傳委員、中山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副主任兼中山中學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副主任兼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兩廣)區委宣傳委員會委員兼廣州市政府市政指導員等職。1927年,在廣州南石頭監獄被秘密殺害。 [1-3] 
熊鋭是中國近代革命烈士、中山大學籌建者之一,也是“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創建者之一,同時還是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旅歐中國少年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18名代表中唯一的廣東人。後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積極發展旅歐黨團組織。 [4]  熊鋭是歷史上第一位犧牲的在冊梅州籍中共黨員,犧牲前最高職務為中共廣東(兩廣)區委委員。 [5] 
中文名
熊鋭
別    名
原名新壽,又名維新,字君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畢業院校
日本東京大學
法國巴黎大學

熊鋭人物生平

熊鋭(1894—1927),原名新壽,又名維新,號君鋭,城南白土鄉(今梅江區三角鎮新塘尾村)人。中學畢業後,先在梅縣桂裏小學任教員,與同事楊雪如經常深入農户,對學生進行家訪,幫助學生組織讀書會,介紹書籍和刊物給學生閲讀,鼓勵學生關心時事政治,啓發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嗣後,到汕頭《大風日報》任編輯,併為《真言日報》撰寫文章。
1918年,他懷着振興中華的強烈願望,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東渡日本,到東京大學留學。
1919年夏,在“五四”運動的激勵下,憤然從日本回國。同年冬考入留法預備學校,經過半年的學習,參加華法教育會組織的赴法勤工儉學第十二屆學生團。
1920年5月9日,熊鋭與趙世炎等130人乘“高爾提來”號郵船從上海起程赴法。6月16日到達法國後,熊鋭先在法國巴黎大學專修文科,後轉到德國柏林,考入佛萊堡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他勤工儉學在佛萊堡市郊農村當僱工時,認識中學生海薇,經過一段時間來往,他和這位德國姑娘結成異國伴侶。
1922年2月,周恩來從巴黎到柏林,在旅德學生中建立中共旅德支部,熊鋭參加了中共旅德支部,並積極工作。他為發展壯大旅歐黨團組織,經常到柏林康法街中國留法同學會與勤工儉學學生接觸,與周恩來一起,介紹施益生等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在旅歐的周恩來和熊鋭等人,均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11月,中國國民黨旅歐執行部成立,熊鋭任政治委員。之後,他又和朱德等人組織國民黨駐德支部。在1925年1月召開的中國國民黨駐德常年大會上,熊鋭被選為宣傳委員。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熊鋭接周恩來通知,奉命回國。他偕同德籍妻子回到廣州,在廣州積極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同年底,毛澤東以國民黨中央名義在廣州開辦政治講習所,熊鋭受聘擔任教授,講授《帝國主義之由來及其性質》,為培養北伐幹部做了許多工作。
1926年4月,熊鋭任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專修學院社會學系副主任、教授。6月,受全國總工會的聘請為廣州勞動學院教授。該院是培養訓練工人運動而設立的第一所高等學院,熊鋭主講《世界革命史》等課程。他在身兼多職的情況下,仍擠出晚上時間,每週到勞動學院講課一次,把世界各國近代、現代革命史講完。並向各地工會領導幹部介紹世界各國工人運動史,使學員們增強開展革命鬥爭、開展工人運動的信心。
1926年下半年,熊鋭擔任中山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副主任、教授;同年秋,兼任中山中學校長。在此期間,他在青年學生中大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並聘請當時擁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步教授鄭伯奇、穆木天、劉侃等到該校講課。這時,國民黨右派指示“樹的派”學生打擊擁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學生,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熊鋭支持進步學生,與“樹的派”學生開展辯論,批評“樹的派”的觀點。熊鋭因此失掉了中山大學教授和中山中學校長的職務。9月15日,熊鋭受聘擔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舉辦的婦女運動講習所教授,講授《國際問題》。
1927年1月,熊鋭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副主任兼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經常與第三軍軍長朱培德、黨代表朱克靖等商議工作,加強對部隊的思想教育。在軍校,他講授世界各國革命史等課程。他知識淵博,每次講課,有史有論,論從史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並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作為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政治教育,教育學員學好政治知識、軍事知識,準備參加北伐。
其時,廣東是革命的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設立中共廣東(兩廣)區委,陳延年任區委書記,熊鋭兼任宣傳委員會委員,經常到黨、團員或羣眾大會上作報告。熊鋭還兼任廣州市政府市政指導員,負責指導教育方面的工作。對廣州的教育,特別是辦好大學、中學的教育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得到領導的讚許。
熊鋭與周恩來鄧演達鄧穎超蕭楚女惲代英熊雄孫炳文、李森、劉爾崧等聯繫密切。他們經常到他的住宅商談工作。談怎樣加強國民革命軍和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談有關支持省港罷工;談宣傳工作和開展工農青婦運動等問題。
熊鋭自患猩紅熱後,又患肺病,經常發燒。張太雷等常去探望他,並勸他去旅行休養,不要為工作擔憂。他謝絕了張太雷等的關懷,既不外出旅遊,也不放鬆工作,繼續扶病上課,或擔負所做的革命工作。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翻譯德文版哈林寫的《唯物史觀》,計劃在三個月內譯完。是年春,他突然收到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從北伐前線武漢拍來的電報,要他迅速到武漢。他立即與青年團中山大學地方委員會宣傳部長餘桂生商量,計劃於4月20日經香港、上海轉赴武漢。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州的形勢已很緊張,熊鋭繼續留在廣州,開展向國民黨右派的鬥爭。4月13日,中共廣東區委聚集在熊鋭家裏開秘密緊急會議。會上有兩種意見:第一個主張是扯起紅旗,舉行武裝起義。第二個主張是按照汪精衞、陳獨秀的聯合宣言,與國民黨推誠相見,即令捱打,也得忍讓,千萬不要動搖國共合作的根基。熊鋭等主張第一種意見。結果,會議通過了第二種主張。
1927年4月16日凌晨4時,國民黨東山警察分局出動全局警察,把熊鋭的住宅團團圍住,進行全面搜查,結果毫無所獲。後又再次出動警察,將熊鋭逮捕入獄。4月下旬,熊鋭在南石頭監獄被國民黨當局秘密殺害。 [1] 

熊鋭親屬成員

妻子:海薇,德國人 [2] 

熊鋭人物故居

熊鋭故居位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新塘村第四村民小組熊氏“朝錫第。“朝錫第”既是熊鋭烈士的故居,也是葉劍英元帥通訊員熊耀輝同志故居,故居屬客家傳統民居,二堂四橫結構,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現狀保存較好。 [3] 
梅州採用“1+N”(1個主館+全市21處辦學紀念地)模式,將熊鋭故居打造成為華南教育歷史梅州展陳館、中山大學梅州辦學陳列館、熊鋭生平事蹟展陳館,即規劃中的“1個主館”。主館主要通過“學脈淵源”“客家革命”“戰時遷徙”“輾轉粵東”“復員廣州”五大單元板塊,通過史料和多媒體手段,使之成為集歷史展示、教育研學、多媒體互動、參觀旅遊於一體的多功能紀念館。 [6] 

熊鋭人物評價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黎顯衡這樣評價熊鋭,“他是中國共產黨創黨初期的優秀共產主義戰士,其一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為培養革命幹部作出了很大貢獻。”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