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十力論學書札

鎖定
《熊十力論學書札》是2009年世紀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十力。 [1] 
書    名
熊十力論學書札
作    者
熊十力
出版社
世紀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8月
定    價
3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45800869

熊十力論學書札內容簡介

《熊十力論學書札》講述了:吾老來,念平生所見老輩及平輩、後輩,甚至後後輩,有聰明可望於學問或事業有所就者,未嘗無之。然而卒無成,其故為何?即根本無做人之一念耳。無真實心,便無真實力。無真實力,而可以成人,可以為學、立事者,古今未嘗有也!富貴可苟取也,浮名可苟取也,人生而為人矣,奚可如是了此生耶!

熊十力論學書札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又稱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議,並參預護法運動。三十四歲後慨然脱離政界,專心學問。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競無先生研究佛學,後應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學。抗戰期間入蜀,先後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於復性書院、勉仁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後定居上海。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融會中西,融攝道釋,要歸於儒,而自成一家,創立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哲學體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家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其學説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門高足,熊先生也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熊十力論學書札圖書目錄

序:讀熊十力札記王元化
編選説明劉海濱
與梁漱溟(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答黃艮庸等(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答黃艮庸等(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復馬一浮(一九三一年一月二日)
復馬一浮(約一九三二年九、十月間)
熊逸翁先生語(約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三年)
答王星賢(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致胡適(約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答王星賢(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七日)
復居浩然論本體(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九日)
答龔海雛(一九三九年八月)
答王守素(一九三九年八月)
與友人(約一九四○年)
復黃本初(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七日)
復黃本初(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二日)
致葉石蓀、朱孟實(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復黃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致呂澄並附與梁漱溟論宜黃大師(一九四三年三月十日)
致呂澄(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六日)
附:呂澄復熊十力(一九四三年四月二日)
致呂激(一九四三年四月七日)
附:呂澄復熊十力(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二日)
附:呂瀲致熊十力(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三日)
致呂瀲(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七日)
復呂瀲(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呂澄致熊十力(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復呂瀲(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呂瀲致熊十力(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復呂激(一九四三年六月三日)
附:呂瀲致熊十力(一九四三年六月十二日)
復呂瀲(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附:呂澄致熊十力(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三年七月五日)
復張北海(約一九四三年七月九日)
復呂澄(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九日)
與朱孟實、葉石蓀(一九四三年八月三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三年)
答徐復觀(約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五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四年十月五日)
答王星賢(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與王孟蓀、徐復觀(一九四六年六月七日)
與談壯飛(一九四七年一月六日)
答黃焯(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
答黃焯(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論湖湘諸老之學書(發表於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七日)
論治學不當囿於一孔書(發表於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七日)
論本體書與説理書(發表於一九四七年八月)
致胡適(約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答徐復觀、牟宗三(約一九四七年九、十月間)
致葉石蓀(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致柯莘麓(約一九四八年五月十日)
致胡適並附讀譚子《化書》(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三日)
鈔寄劉公純等(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日)
與徐復觀(約一九四八年末)
就良知主宰問題答唐君毅(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致牟宗三轉唐君毅(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復牟宗三(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三日)
囑牟宗三轉唐君毅(約一九四九年元月)
答張其昀(約一九四九年二、三月間)
與徐復觀、陳雪屏(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與徐復觀、頌喬並附徐復觀名字説(約一九四九年四月中下旬)
與唐君毅、唐至中(約一九四九年六月)
答陶子欽(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六日)
復唐君毅(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三日)
答徐復觀(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日)
與王世高(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日)
與王世高(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日)
致柯樹平(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與徐復觀(一九四九年九月三日)
致唐君毅(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
複葉石蓀(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
致梁漱溟(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
與張丕介、徐復觀、唐君毅、錢穆、牟宗三(一九四九年九月七日)
與張丕介、徐復觀(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五日)
與徐復觀(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五日)
與徐復觀、張丕介、錢穆、牟宗三(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六日)
與唐君毅、錢穆、徐復觀、胡秋原、牟宗三、張丕介(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
致張丕介、胡秋原、唐君毅、錢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致唐君毅(約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致張丕介、唐君毅、胡秋原(一九四九年十月八日)
復唐君毅(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答黃焯(一九五○年一月三十日)
答黃艮庸(一九五○年四月)
致葉石蓀(一九五○年五月四日)
與梁漱溟(一九五○年)
與梁漱溟(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與梁漱溟(一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與梁漱溟(一九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致蒙文通(一九五一年六月三十日)
附:劉靜窗致熊十力(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日)
與劉靜窗(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致劉靜窗(一九五一年九月九日)
附:劉靜窗復熊十力(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三日)
附:劉靜窗致熊十力(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附:劉靜窗致熊十力(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復劉靜窗(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劉靜窗復熊十力(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致劉靜窗(一九五一年十月三日)
附:劉靜窗致熊十力(一九五一年十月六日)
與劉靜窗(一九五一年十月九日)
附:劉靜窗復熊十力(一九五一年十月十二日)
附:劉靜窗致熊十力(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復劉靜窗(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附:劉靜窗復熊十力(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