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作義

鎖定
焦作義,男,漢族,甘肅秦安人,臨牀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一科主任、黨委組織部長、國家臨牀重點普通外科副主任、甘肅省消化系腫瘤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腫瘤臨牀醫學中心副主任。中共黨員,臨牀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甘肅省委組織部隴原青年創新人才團隊負責人,獲第16屆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 [1] 
中文名
焦作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秦安
出生日期
1977年10月
職    業
醫生
學    位
博士
性    別

焦作義教育經歷

1994.9---1999.6 蘭州醫學院臨牀醫學系,醫學學士
2001.9---2004.6 蘭州醫學院普外專業,醫學碩士
2004.9---2007.6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外專業,臨牀醫學博士
2008.6-2011.11 蘭州大學臨牀醫學博士後流動站,臨牀醫學博士後
2010.3-2010.6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皇家維多利亞醫院訪問學者 [1] 

焦作義工作經歷

2013.5 -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2017.1 - 蘭大二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1] 

焦作義主要成就

率領團隊在全省率先成功實施了計算機輔助精準肝切除術、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當今最複雜的肝膽外科手術,取得了良好的臨牀效果和社會反響。在國內外,較早提出個體化小劑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拉米夫定預防乙肝肝移植術後乙肝復發的方案,取得了文獻報道最低的受體乙肝複發率,這一論述先後被14種國際著名雜誌核心期刊發表。
系統報告了國內外肝移植術後生存期最長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供肝肝移植病例,這一發現為挽救危重終末期乙肝患者生命作出了突出貢獻。焦作義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參編了《活體肝移植》等專著2部。曾榮獲“甘肅省青年五四獎章” [2]  、“隴原青年創新人才”、“中國內鏡傑出青年醫師獎”等多項榮譽。 [3] 

焦作義學術兼職

甘肅省醫學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抗癌學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醫師協會疝與腹壁外科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膽道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包蟲病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胰腺與小腸移植學組委員、美國臨牀腫瘤醫師協會會員。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中華疝與腹壁外科雜誌、中國普外基礎與臨牀雜誌、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醫院與醫學雜誌、中華臨牀醫師雜誌、中國現代醫學雜誌、中國醫學工程雜誌等學術期刊編委或通信編委。 [1] 

焦作義研究方向

臨牀:肝膽外科、胰胃外科、肝移植
基礎:胃癌發病分子機制

焦作義學術成果

第一或通信作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編學術專著4部;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中央高校重大培育項目及省級科研課題10餘項;第一完成人獲2015年甘肅省醫學科技一等獎,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焦作義任免信息

2015年9月,焦作義被選為2015年甘肅省領軍人才衞生計生系統擬推薦人選。 [4] 
2017年1月,任命焦作義為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 [5] 

焦作義最新研究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教授焦作義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題為《HER2-SHCBP1-PLK1信號通路通過促進腫瘤有絲分裂調控赫賽汀治療胃癌的敏感性》的研究成果,發現HER2下游存在一條新的信號通路HER2/SHC1/SHCBP1/PLK1,該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與赫賽汀耐藥密切相關;並據此篩選發現了新型的SHCBP1-PLK1複合體的抑制劑茶黃素-3, 3’-雙沒食子酸(TFBG),TFBG可顯著增敏赫賽汀治療胃癌的療效。該項研究成果揭示了HER2調控腫瘤生長的新機制,為研發赫賽汀臨牀增敏劑提供了新思路。
該團隊基於有效靶點UBE2T進一步研發了有效治療胃癌的天然藥物柴胡皂苷,為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異常激活的胃癌患者靶向藥物開闢了新前景。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