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與慮國

鎖定
無與慮國,出自《墨子.親士》“非賢不急,非士無與慮國。 [1]  ”意思是沒有比用賢更急迫的了,若沒有賢士,可與誰謀劃國事呢!
中文名
無與慮國
出    處
《墨子.親士》
相關詞
非賢無急,緩賢忘士

目錄

無與慮國詞意

無與慮國,字面意思是沒有可以與之謀劃國事的人。結合《墨子.親士》中該詞的上下文,墨子意思是“緩賢忘士,無與慮國”,怠慢遺棄賢士,還可與誰謀劃國事呢?

無與慮國出處

《墨子.親士》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1] 
譯文
治國而不優待賢士,國家就會滅亡。見到賢士而不急於任用,他們就會怠慢君主。沒有比用賢更急迫的了,若沒有賢士,就沒有人和自己謀劃國事。怠慢遺棄賢士而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的,還不曾有過 [2] 

無與慮國註釋

《墨子.親士》的主題為用賢親士。作者以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賢君與桀、紂等昏君對待賢人的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為例,説明能否親士用賢,關係着國家的興衰成敗;並進一步指出,國君要做到親士用賢,除了要有自任其難的愛士之心外,還須具備寬容、體諒的態度,廣泛採納各色人才,讓他們各抒己見,面折廷爭。這才是可以王天下、保國家的兼王之道 [2] 
入國:“入”疑“乂”之形誤,乂國即治國 [2] 
《親士》是我國古籍《墨子》裏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墨子》第一篇。《墨子》是古代勞力者之哲學 ,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墨子言行的記錄。《漢書·藝文志》著錄"《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隋書·經籍志》著錄"《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都著錄"《墨子》十五卷,墨翟撰"。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關於《墨子》的佚失情況,一種説法是從漢代開始的,另一種説法是南宋時佚失10篇,其餘8篇是南宋以後佚失的。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説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創立墨家學説,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參考資料
  • 1.    孟陶寧,等.諸子百家.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年:42-44
  • 2.    親士  .文言漢語網.2012-10-10[引用日期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