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所適從

(漢語成語)

鎖定
無所適從(拼音:wú suǒ shì có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1] 
“無所適從”指不知依從誰才好,也指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 [1] 
中文名
無所適從
拼    音
wú suǒ shì cóng
近義詞
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義詞
擇善而從
注音字母
ㄨˊ ㄙㄨㄛˇ ㄕˋ ㄘㄨㄥˊ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五年》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無所適從成語出處

一國三公,吾誰適從。(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無所適從”。 [1] 

無所適從成語故事

北朝齊國的魏蘭根,見識不凡,身材魁梧,機警而有才能。 [2] 
魏母去世後,要在常山郡境內下葬。當地有一個周圍長滿了柏樹的祠堂是東漢大奸相董卓的,魏蘭根就準備伐柏為母親做棺,別人勸誡他這樣做恐怕不吉利,他説:“董卓活着是奸臣,死了不配與柏木為鄰。”仍下令將柏樹全部伐乾淨。 [2] 
有一年,秦隴一帶鬧饑荒,可官府卻絲毫不肯減輕税負,結果發生農民起義。朝廷命令行台蕭寶夤帶兵討伐起義軍,奪回被其佔據的宛川,當時任岐州刺史的魏蘭根也跟隨蕭寶夤的部隊作戰。很快,起義失敗了,宛川城被攻陷,官軍抓獲了大批俘虜。蕭寶夤從中挑選了10名美女,賞給魏蘭根做婢妾。魏蘭根不同意,説:“宛川縣地處偏遠,地頭蛇勢力很強,皇室的恩威則比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無所適從,結果誤人歧途,捲入了叛亂行動。如今朝廷應該汲取經驗教訓,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百姓飢寒,朝廷應該給他們送衣送糧,關心感化他們。怎麼可以把他們發配為奴僕呢?”於是他把這些女子全部遣返回鄉。 [2] 

無所適從成語寓意

但凡人的成長,都有過這樣的生命歷程:一段日子裏,心無着落,眼睛迷濛,精神上不知所措,彷徨,迷茫。與人交往,不同的聲音讓人莫衷一是;與人相遇,虛假和矇蔽讓你如履薄冰;對於事業、家庭、婚姻等人們各執一詞,互相矛盾,讓人左右為難。每個人都在光明和陰影的交織重疊中手足無措過。試着堅強,試着獨立,試着恆定自己的內心,擇善而從,才是走出迷茫的真途徑。 [2] 

無所適從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無所適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不知怎麼辦才好。 [1] 
  • 運用示例
唐·李百藥《北齊書.魏蘭根傳》:“此縣界於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 [2] 
宋·姚寬《西溪從語》捲上:“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1] 
元·脱脱阿魯圖等《宋史·卷三〇二·賈黯傳》:“二人臨事,指蹤不一,則下將無所適從。” [1] 
明·張居正《請戒諭羣臣疏》:“若不特行戒諭,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則眾心無所適從,化理何由而致?” [3]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九三·謝濟世傳》:“若發號施令,小人得以搖奪,君子無所適從,國事未有不隳者也。” [1] 
參考資料
  • 1.    無所適從  .漢典[引用日期2014-12-15]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888-890
  • 3.    樊樹志著. 晚明史 1573-1644 上[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