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烽,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烽(fēng),本義指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3] 
中文名
拼    音
fēng
部    首
外文名
beacon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烽fēng
⒈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烽火(a.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b.喻戰爭或戰亂)。烽煙。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戰鼓,指戰爭)。 [3] 
基本詞義
◎ 烽 fēng
〈名〉
(1)(形聲。從火,夆( fēng)聲。本義: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3] 
(2)同本義 [signal fire;beacon fire]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3)又如:烽警(報警的烽火)
(4)指戰火 [flames of war]。如:烽火連天(形容戰火到處燃燒);烽燹(戰火)
(5)指烽火台[beacon tower]。如:烽子(守衞烽火台的士兵);烽偵(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6)泛指舉火 [fire]
後[許]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漢書 [1] 
常用詞組
烽火、烽火台、烽燧、烽煙 [3] 

古籍釋義

廣韻》《集韻》《韻會》𠀤敷容切,音豐。《廣韻》本作㷭。《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注》索隱曰:纂要雲: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㷭。《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𡨥則舉之,燧積薪,有𡨥則燔然之也。
《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注》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