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

鎖定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便宜坊燜爐烤鴨的製作方法最早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其特點是“鴨子不見名火”。因需用闇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掌爐人必須掌好爐內的温度。烤好的燜爐烤鴨成品呈棗紅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 [1] 
2008年6月7日,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167。 [9] 
中文名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編號
Ⅷ-167
申報單位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歷史淵源

公元1403年,明永樂帝從南京遷都北京,一批浙江居民隨之遷至京城。其中一王姓商人於1416年在宣武門米市衚衕開設了一家飯館,經營燜爐烤鴨。因方便宜人、物超所值,被時任兵部尚書楊椒山題名“便宜坊”。 [2] 
清代未年至民圍初年,套用“便宜坊”或略改一字作為字號的北京燜爐烤鴨店共計32家,“便宜坊”的燜爐烤鴨成為了北京烤鴨中一支規模較大的流派。 [10] 
2002年6月6日,經北京市崇文區政府批准,北京哈德門飯店和北京先達飲食集團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改制,成立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 [10] 
便宜坊悶爐烤鴨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工藝特徵

便宜坊燜爐烤鴨在製作過程中,鴨子不見明火,烤出的成品呈棗紅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在歷代烤鴨師的手中不斷得到發展,形成所謂“三絕”,即燜爐特製技藝絕、選鴨製坯技藝絕、烤製片鴨技藝絕。烤好的燜爐烤鴨成品呈棗紅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由於燜爐烤鴨“不見名火”,所以在烤制過程中乾淨衞生,對環境污染小。 [1]  [3]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工藝流程

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
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3張)
便宜坊燜爐烤鴨對操作者的經驗有着很高要求,温度的把握、時間的掌控等一系列環節大多隻能依靠經驗來操作。在燜爐點燃五六個小時後,操作者需要將手掌貼於燜爐邊緣的壁上,用手去探試爐温,如果感覺“温度柔和”,就可以開爐了;如果“有些爆手”,就得開爐門降温,適宜的爐温對於烤制的成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還要控制開爐門的時機、給鴨坯翻個兒以及調整位置,這一系列動作不僅難度係數高,而且必須在10秒以內完成。從鴨坯放入爐內到烤好出爐一般需4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精準地判斷什麼時候需要開爐門給鴨翻個兒,打開爐門那一刻,操作者需要根據鴨坯的色澤來判斷烤炙的程度,然後在給鴨坯翻個兒的同時迅速將其換到合適的位置繼續烤炙,爐內烤炙的鴨坯有時達六七隻,要手眼並用地在以秒計算的對間內完成給每隻鴨坯翻轉換地兒,如果動作稍慢,爐門打開時間略長,爐內温度發生變化,就會直接影響烤鴨的口感。 [4]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白永明,男,漢族,1958年5月23日出生,2009年5月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申報。 [5-6]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11] 

烤鴨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2年2月15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採訪活動,邀請了來自中國國內外33家媒體的60餘名中外媒體記者觀賞便宜坊悶爐烤鴨技藝。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