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雲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詩歌)

鎖定
《烏雲》是俄羅斯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於1835年的詩歌。 [2] 
《烏雲》是普希金晚期創作中的寫景詩歌。詩人以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了暴風雨過後殘留在藍天的一片烏雲,只有它,投下暗影使人間快樂的日子變得憂傷;接着轉寫不久前陰雲肆虐,遮天蔽日,電閃雷鳴,風雨襲來的情景;最後告誡烏雲必將消失,微風正撫弄着樹上的枝葉,大地已煥然一新,天空將恢復平靜。全詩採用往復迴環的結構形式,詩句優雅圓潤,基調樂觀向上,韻律和諧,語言優美,結構上張弛有道,比喻老道自然。
該詩被譽為“詩的彩色畫”,詩人觀察細緻,描繪傳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從對自然現象的刻畫中表現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2]  [5]  [7] 
作品名稱
烏雲
作    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作品體裁
詩歌
創作時間
1835年
外文名
ТYЧA

烏雲作品原文

《烏雲》俄文原文 《烏雲》俄文原文
(參考資料來源: [8] 

烏雲中文譯文

烏雲
啊,暴風雨後殘留的烏雲!
你獨自曳過了明亮的藍天,
唯有你投下憂鬱的陰影,
唯有你使歡笑的日子不歡。
不久以前,你還遮滿了蒼穹,
電閃兇惡地纏住你的軀體;
於是你發出隱秘的雷聲,
把雨水瀉滿了乾渴的大地。
夠了,躲開吧!時令已變換了,
土地已復甦!雷雨消逝無蹤:
你看那微風,輕輕舞弄着樹梢,
正要把你逐出平靜的天空。
查良錚譯) [1] 

烏雲創作背景

1834年夏天,普希金遞交辭呈,他的那紙辭呈,曾引得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龍顏大怒。甚至到了1835年,普希金還要承受辭職風波帶來的壓力,但普希金相信那“烏雲”會被“清風”“逐出天庭”。作者借烏雲之難以常駐抒發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堅定信念,於1835年寫了《烏雲》這首詩。 [5-6] 

烏雲作品鑑賞

全詩採用往復迴環的結構形式:從眼前殘留的烏雲着筆(第一節),然後宕開筆墨,描畫暴風雨到來以前的烏雲(第二節),最後又將筆墨收攏,回到眼前的烏雲上來(第三節)。
詩人開門見山,一落筆就直寫烏雲:“暴風雨後殘留的”,指明時間兼表數量;“明亮的藍天”,在時間上直承“暴風雨後”,是映襯烏雲的空間背景;“獨自曳過”,與“殘留”相呼應,且看出烏雲的動態。三、四句視角變換,由高而低,由天上的烏雲寫到它投下的陰影,由自然界的烏雲、陰影,轉而寫出人們對烏雲的感受。烏雲引起“不歡”,當是雙重的,既是氣象對人的生理影響,更是人們心理上積澱下的習慣性的反感。第二節轉寫“不久以前”風雨襲來、陰雲肆虐的情況。詩人依然用畫筆寫景,除寫出烏雲“遮滿蒼穹”的氣勢,還將“電閃”“雷聲”“雨水”一一攝入畫面,視角仍然由高而低,從天空寫到地面。第三節重新寫眼前的景象,但詩情從上一節的結尾處雨水“瀉滿”大地的景象中逗出。末一節開頭的“夠了,躲開吧”,不僅在詩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而且成為末一節的主旋律,並構成全詩樂觀向上的基調。結尾處,筆法温婉而輕鬆,筆意鮮明而堅定,以微風舞弄樹梢的動人景象,昭示天氣已經放晴,烏雲即將消散淨盡。末一節與第一節雖然都是寫眼前的烏雲,但第一節重在寫烏雲的現在,寫烏雲投下的陰影及其帶來的“不歡”;末一節則寫烏雲難以久駐,重在預示烏雲消散的不久的將來。據此,此詩的結構,嚴格説來是呈螺旋式推進的形式,而非歸結點與出發點的復歸與重合。
詩人對烏雲的描寫,主要採用寫實的手法精雕細琢,既在時間與空間構成的座標上確定烏雲的位置(暴風雨後藍天上的烏雲,或不久以前遮滿蒼穹的烏雲),又在數量上加以説明(殘留的,或遮滿蒼穹的),並運用“曳過”“投下”“遮滿”“發生”“瀉滿”等一系列動詞在動態中加以刻畫,從而使烏雲的形象及其相關聯的風雨雷電、天空大地、雲影樹梢,以其全部的豐富性動人地立體地顯現了出來。在這首詩中,詩人不只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從對自然現象的刻畫中表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而且還坦率地袒露自己的胸懷,不僅有多處直接的抒情與議論,而且詩人乾脆讓自己進入詩中,與烏雲對話,以“你”代指烏雲。這樣,人們在讀罷全詩時,眼前就不僅出現了一幅聲音、光亮、色彩、線條一應俱全的“詩的彩色畫”,而且還映現出了一位站在微風中,面對雨霽雲殘的自然景色,正神思飛越地懷有美好祝願的動人的詩人的形象。 [2] 

烏雲作品評價

俄羅斯思想家、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烏雲》這首詩“是普希金觀察自然的典型的例子”,“是詩的彩色畫”。 [2] 

烏雲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8歲時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同時又從保姆那裏學到了俄羅斯人民語言。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許多十二月黨人。1817年皇村中學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此後數年間寫作了大量作品。1823年受敖德薩總督誣陷,被送到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監視居住。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尼古拉一世將普希金召到莫斯科,但仍受憲警監視。1833年回到彼得堡,1837年死於與法國流亡貴族丹特斯的決鬥。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説《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説《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 [3-4] 
參考資料
  • 1.    查良錚譯. 普希金抒情詩選 下[M]. 南京:譯林出版社, 1991.03:495.
  • 2.    呂進主編;李力,趙潔陸副主編. 外國名詩鑑賞辭典[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12:525-526.
  • 3.    西渡著. 名家讀外國詩[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03:332.
  • 4.    西安. 閲讀的彼岸 世界文化名人談閲讀[M].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9.01:80-81.
  • 5.    孫海軍,馮詩涵主編. 文學作品選讀 下[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15.09:4.
  • 6.    (俄)普希金著;童寧譯. 我的憂傷透着純淨的光 普希金抒情詩選[M]. 桂林:灕江出版社, 2018.09:133.
  • 7.    黎華編譯. 普希金詩畫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10:355.
  • 8.    (俄)普希金著;劉文飛譯. 普希金的詩[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9.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