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葉竹

鎖定
烏葉竹(Bambusa utilis W. C. Lin)竹高3-4m,徑2-7cm,節間長15-50cm,節平。稈籜早落,革質,密被短柔毛和黑褐色刺毛,幼時沿着上部邊緣具流蘇狀毛;籜耳凸圓不等大,邊緣簇生棕色曲折遂毛;籜舌明顯,細齒狀,高5mm,邊緣具褐色短剛毛;籜葉三角形,無毛或在背面具分散的黑褐色毛或在基部密被黑褐色短刺毛。每小枝具葉5-11枚,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5cm,寬1.2-2.5cm,基部密被柔毛。
中文名
烏葉竹
拉丁學名
Bambusa utilis W. C. Lin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簕竹屬
烏葉竹
分佈區域
中國台灣

烏葉竹形態特徵

烏葉竹
烏葉竹(5張)
竿高3-14米,直徑2-7釐米;節間長15-50釐米,竿壁稍厚;節稍隆起;分枝自竿下部開始,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中央3枝稍較粗長。籜鞘早落,革質,背面密生棕色刺毛,幼時邊緣上部被短纖毛,先端向外側的一緣稍傾斜,呈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並不向下傾斜,稍皺,邊緣具棕色波曲狀繸毛,兩耳不相等,大耳長圓形至披針形,長1.5釐米,寬7毫米,小耳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其大小約為大耳的1/3;籜舌高5毫米,細齒裂,具短纖毛;籜片直立,略呈不對稱的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或近無毛,腹面粗糙或於脈間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先端短漸尖,具硬尖頭,基部略作圓形收窄後即與籜耳相連,此相連部分約為2毫米,籜片基部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5/6。葉鞘上部被短硬毛;葉耳半圓形,邊緣具長繸毛;葉舌伸出,具細齒;葉片線形,長10-25釐米,寬12-25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小穗含小花4-6朵,單生或多枚簇生於花枝各節,線形,長2.5-4釐米,寬5-7毫米;穎2片,近卵形,長5毫米,具9-11脈,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外稃卵狀披針形,長13毫米,具17-20脈,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內稃披針形,長10毫米,具2脊,脊於上部披短纖毛,脊間7脈,脊外每邊各2脈,先端截形;鱗被3,近寬橢圓形,長1.8毫米,邊緣被長纖毛;花葯長6毫米;雌蕊長6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短,柱頭3,羽毛狀。穎果未見。 [1] 

烏葉竹分佈範圍

台灣。栽培於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村落附近較多。模式標本採自台灣。 [1] 

烏葉竹主要價值

竹材堅韌,為優良編織用材,亦為建築,農具以及香蕉植株的支柱等項用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