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滸人

鎖定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區。 [1]  烏滸之名與壯語關係密切,它可能是由甌駱的音轉。故“甌”又可視為“烏滸”的同音異寫。據此,可以認為“烏滸”是從甌駱蜕化而來的。
中文名
烏滸人
解    釋
廣西壯族先民的別稱
推    測
從甌駱蜕化而來
記    載
《南方異物志》

目錄

烏滸人記載

烏滸人的祭祀活動 烏滸人的祭祀活動
《後漢書·南蠻傳》:“靈帝建寧三年(170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
李賢 注引 萬震 《南州異物志》:“烏滸 ……在 廣州 之南, 交州 之北。”,即地從族或人而得名。宋《輿地紀勝》卷一O三説:桂北“陽朔縣,有夷人,名烏滸,在深山洞內,能織斑布。”有些文獻又載:桂南橫縣有烏滸灘。可見,烏滸之名,不止見於一處。又烏滸以異地而別稱,或由譯音不同而異名,故《新唐書》卷二二二下,以烏滸為烏武。烏滸、烏武,乃是同一族稱無疑。

烏滸人發展

駱越是因“駱田”而來,壯語山嶺之間叫“六”。“駱”“六”近音,故六田”也即“駱田”。烏滸是“魯”字的慢讀,也可説“魯”字是“烏滸”的反切,而“魯”與“六”音近,可以説烏滸是從駱字變化而來的。再則,“烏滸”在讀音上與“甌”字也有關係。烏滸二寧促讀為“甌”。因“甌”字採王度《集韻》説是“於口切”或“烏侯切”,烏侯與烏滸是一音之轉,相近相通。故“甌”又可視為“烏滸”的同音異寫。據此,可以認為“烏滸”是從甌駱蜕化而來的。廣西壯族人民是古代駱越之一,與烏滸有一定關係。
古代緊接着西甌駱越的第一個族稱是東漢時出現的烏滸,然後是魏、晉、隋、唐時代的俚僚、宋代以後的僮、、沙、儂以至今天的壯族。(參考黃現璠著《壯族別稱烏滸人之探討》、《壯族通史》 。)
注①唐李賢注《後漢書·南蠻傳》引萬震《南方異物志》
②鄧少琴:《巴族新探》單行本(內部發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