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炮獸

鎖定
雨果九三年》的節選,《炮獸》的故事發生在小説的開頭。描寫叛軍頭目朗德納克侯爵帶領艦隊從英國偷渡到法國旺岱地區,企圖勾結當地反動武裝發動反革命叛亂。叛軍出師不利,還沒到法國登陸就瀕臨險境,遇到了極大挫折。然而,他以賞罰分明,指揮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軍暫時度過了難關。
中文名
炮獸
節選小説
《九三年》
作    者
雨果

炮獸作者信息

炮獸歷史評價

維克多 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19世紀前期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説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炮獸個人簡介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 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説。

炮獸個人作品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讚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讚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説。小説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 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 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鬥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衞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炮獸深遠影響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 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 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鬥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説《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衞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佈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炮獸浪漫主義

炮獸主義簡介

浪漫主義產生並風行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歐洲.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和風格,在表現現實上,它強調主觀和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創作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主義文學偏愛表現主觀理想,着重抒發個人感受和體驗,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使情節戲劇化,人物超凡化等.
小説的最小構成因素是場景.場景是某一段時間內社會生活的橫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環境.比如,晚餐宴會等.它與單純的環境描寫不同,它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環境描寫.

炮獸小説介紹

場景:
第一場景(從開頭到"彷彿兩隻鐵錘輪流在敲打")炮獸肆虐,驚心動魄.
第二場景(從"突然間"到"把舵索的……青銅脖子上")人獸大戰,緊張激烈.
第三場景(從"鬥爭結束了"到結尾) 賞功罰罪,跌宕起伏.
雨果在著名的《克倫威爾·序》中寫道:"醜就在美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與相共." 他的創作主張"美醜對照原則",對照法是他在創作中最喜歡採取的方法.
在這篇課文的場景描寫中他是如何運用他的對照法的:
1.炮獸的強大,瘋狂與人的渺小,怯懦
2.勇士的六神無主與老人的沉着冷靜
第一場景中藴含着哪些對照
在這一場景裏,炮獸越是兇猛,龐大,威力無窮越顯得人的怯懦,渺小,無能,人越是怯懦,渺小,無能就越能顯出炮隊隊長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顯出人的力量的強大.這樣的對照,為炮隊隊長的出場作了有力鋪墊.
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雨果
第二場景中又藴含着哪些對照
雨果通過海洋,天空,心靈的層層對照,寫出了心靈的廣闊無比.
在這一場景中,雨果也是通過船員,炮隊隊長,老人的層層對照寫出了老人的智勇與果敢.與其他人的束手無策相比,炮隊隊長的勇敢無畏就脱穎而出了.其實,突出炮隊隊長的勇氣則是為了襯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謀.這個場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過層層對照,將重要人物朗德納克侯爵的堅毅果敢,智勇雙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
面對"炮獸"巨大的破壞能力,大家內心似乎都充滿了恐怖,連"勇士"都猶豫不決,只有老人沉着冷靜.這一對照暗示了老人作為一位領導人物所具有的臨危不亂的優秀品格,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神秘的人物身上.
1.船員的束手無策與炮隊隊長的英勇無畏
2.炮隊隊長的勇斗大炮與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
賞功與罰罪
第三場景中(1)賞功與罪罰
(2)歡呼與驚惶
按照常理,人的兩隻耳朵聽到的是同一個聲音,所以,"上帝的聲音"與"魔鬼的聲音"是同一個聲音.這句名言與這一場景的共通之處就在於朗德納克侯爵的賞功與罰罪是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朗德納克侯爵對炮隊隊長兩次截然相反的處置的對比,使他賞罰分明,剛毅堅定,嚴酷無情的性格躍然紙上.
人的兩隻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雨果
多用"對照法"使雨果的場景創作十分成功,顯示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瑰麗特色,凸顯了人物的性格特徵,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炮獸》的故事發生在《九三年》的開頭,《炮獸》整個場景的設計,都是為了引導全書的主角之一朗德納克侯爵出場.
1,惡劣的自然環境烘托人物的堅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濤洶湧,天氣惡劣,充滿不可預測的危險,這樣的環境足以展現人物的堅定意志.
2,炮獸肆虐的特定場景考驗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
3,船員,炮隊隊長,老人的層層對照展現了人物的極大勇氣,沉着冷靜,堅毅果敢,智勇雙全.
4,賣足關子,保持神秘,吸引讀者.身為重要人物,肩負重大使命,卻以"穿着農民服裝的老頭"出場,關鍵時刻的出色表現,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炮獸基本特點

1 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思想,注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重主觀,輕客觀和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
2 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尤為突出)
作者們喜歡將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於純樸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醜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想象比較豐富,感情真摯,表達自由,語言樸素自然.
4注重藝術效果:異國情調,對比,誇張,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炮獸知識儲備

雨果的作品氣勢恢宏,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表現了對中下層人民羣眾的深厚同情,是法國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傑作.

炮獸基本特徵

一、注重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力求使藝術描寫在外觀上,細節上符合實際生活的形態,面貌和邏輯;
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運用,力求在藝術描寫中,通過細節的真實表現生活的本質,規律;
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傾向較為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