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世紀

(歷史時期)

鎖定
1801年1月1日--19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9世紀 [1]  ,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西歐北美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成形,並影響到社會科學的誕生或重塑,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古典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中文名
19世紀
外文名
19th century
時間範圍
1801年1月1日 至 1900年12月31日 [1] 
科學成果
發電機電動機電燈

19世紀總體狀況

19世紀 19世紀
19世紀最顯著的是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成形,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這些工業國家通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造成這些國家被迫走向“現代化”。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古典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而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思潮逐漸發酵,這其中又以深深影響下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19世紀寫實藝術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古典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而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思潮逐漸發酵,這其中又以深深影響下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工業國家的人們開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與各個部落。可另一方面演化論與民族主義使他們逐漸產生“白種人的負擔”這種優越感,進而埋下20世紀前半葉種族屠殺的伏筆。

19世紀導火線

工業國家的人們開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與各個部落。可另一方面演化論與民族主義使他們逐漸產生“白種人的負擔”這種優越感,進而埋下20世紀前半葉種族屠殺的伏筆。

19世紀科學技術

火車的普及使交通運輸大眾化了。工業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大型企業城市居民的集中使工人階級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工會等組織開始出現。
電力工業開始出現。發電機,電動機,電燈,電報,無線電通訊相繼問世。許多化學元素被發現。化學工業開始出現。化學理論日益完善。牛頓體系達到頂峯。電學和熱學理論化,達爾文發表進化論。

19世紀戰爭政治

1、中國發生太平天國起義。 經過一系列戰爭和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半殖民地。清朝統治搖搖欲墜。
2、日本於1868年展開明治維新,成為東亞一強。
3、拿破崙的戰爭使民族主義和民主思想在歐洲得到普及。同時它打破了歐洲的許多界線,原來由宗教貴族統治的地域被世俗化了。
4、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的領導下產生。意大利獨立。在法國封建帝制終於被徹底放棄。
5、美國經過墨西哥戰爭和南北戰爭後基本成形併成為北美洲的強國。許多歐洲移民進入美國。
6、在法國的無產階級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拿破崙戰爭
1793~1815年拿破崙一世指揮法國軍隊對抗反法聯盟的一系列戰爭。戰場主要在歐洲大陸
19世紀 19世紀
法國大革命開始後,歐洲各君主國企圖對法國武裝干涉。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波希米亞匈牙利宣戰,7月8日對普魯士宣戰,1793年2月1日對英國宣戰。3月,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西班牙、荷蘭、撒丁、那不勒斯等國組成第1次反法聯盟1793年9月,拿破崙·波拿巴在土倫要塞任炮兵指揮,戰勝王黨和反法聯軍,被破格提升為准將。1794年 6月在比利時弗勒呂斯大敗聯軍,迫使一些國家退出反法聯盟,只有英、奧繼續對法作戰。1796年 3月,拿破崙奉命遠征在奧地利統治下的意大利北部,1797年1月,在利沃利大敗奧軍,1797年10月迫使奧地利簽訂《坎波福爾米奧和約》,粉碎第1次反法聯盟。法國督政府於1798年初任命拿破崙為遠征軍司令進行東征,以阻礙英國和東印度之間的貿易。同年7月初,法軍在埃及登陸。拿破崙的遠征以及法國在荷蘭、瑞士勢力的擴大促使反法國家於1799年建立第 2次反法聯盟,主要參加者有英國、奧地利、俄國及奧斯曼帝國。1799年11月 9~10日(霧月18~19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後為終身執政。拿破崙執政後,開始進攻英國在歐洲的盟國,以孤立英國。
1800年5月8日,拿破崙攻擊意大利北部的奧軍6月14日,取得馬倫戈戰役的勝利,佔領了意大利1801年2月9日在呂內維爾簽訂《法奧和約》,法國的要求幾乎全部得到滿足。1802年3月26日法英簽訂亞眠條約,第2次反法聯盟解體。
1803年5月法英重開戰端,拿破崙佔領漢諾威。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拿破崙一世。同年英國首相W.皮特組織第3次反法聯盟,參加者主要有英國、俄國、奧地利。1805年8月27日法國開始進攻西進的奧俄聯軍。9月26日,拿破崙一世從巴黎抵斯特拉斯堡。法國開往奧地利的大軍共18.6萬人。10月20日,法軍奪取烏爾姆要塞,奧軍慘敗,法軍乘勝追擊,11月13日進入維也納,旋即渡過多瑙河。12月 2日,拿破崙一世親自指揮法軍在奧斯特利茨與俄奧聯軍決戰 (見彩圖[奧斯特利茨戰役前夜的野營(1805)])。俄奧聯軍約 1.5萬人陣亡,2萬人被俘,炮兵幾乎被全殲。而8萬法軍損失不到9000人12月26日雙方簽訂《普萊斯堡和約》。第3次反法聯盟解體。
為了鞏固在德意志中西部地區的統治,拿破崙一世於1806年 7月建立萊茵同盟。拿破崙一世的權力深入德意志心臟,直接威脅普魯士,普魯士向俄國求援,1806年9月英國、俄國、普魯士、薩克森等建立第4次反法聯盟。1806年10月8日法普戰爭開始,法軍投入19.5萬人,普軍投入17.5萬餘人。雙方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進行兩次戰鬥,普魯士全軍覆沒。10月27日拿破崙一世進入柏林,11月21日在柏林頒佈大陸封鎖令,對英國進行經濟戰。大陸封鎖妨礙俄國農業原料銷往英國,導致俄國對法宣戰,但俄軍節節失利。至1807年6月19日,法軍直驅涅曼河。俄軍建議休戰。1807年7月7~9日,法國同俄、普先後簽訂《提爾西特和約》,第4次反法聯盟瓦解。為有效執行對英國的大陸封鎖令,拿破崙一世決定佔領不願同英國斷絕關係的葡萄牙。1807年11月29日法軍進入里斯本。1808年3月23日又攻佔了馬德里。5月10日,拿破崙一世任命其兄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1809年1 月,英國、奧地利結成第5次反法聯盟。1809年4月14日奧軍進入巴伐利亞,在阿本斯貝格同法軍激戰,奧軍損失1.3萬多人。4月22日在埃克米爾交戰,拿破崙一世獲勝。 5月拿破崙一世進入維也納。7月6日奧軍在瓦格臘姆慘敗,奧地利皇帝請求停戰,10月14日簽訂《維也納和約》。第5次反法聯盟自行解體。
19世紀 19世紀
1812年拿破崙一世率51萬大軍遠征俄國, 6月24日渡過涅曼河,佔領科夫諾,法俄戰爭正式開始。9月5日博羅季諾激戰,雙方傷亡慘重。 9月15日法軍進入莫斯科。10月19日拿破崙軍隊因飢寒所逼,撤離莫斯科。俄軍轉入反攻,法軍節節敗退。到12月損失兵力近45萬人。12月6日拿破崙一世回國。1813年春,俄國、英國、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等國組成第 6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於8月加入。聯軍總人數85萬,拿破崙軍隊約55萬人。 8月27日在德累斯頓發生大戰,拿破崙一世獲勝。10月16~19日雙方在萊比錫會戰,拿破崙軍隊中的薩克森軍隊全部倒戈,法軍慘敗。1814年 1月聯軍跨過萊茵河。 3月30日守衞巴黎的A.-F.-L馬爾蒙元帥投降,盟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一世被迫退位,20日被放逐到厄爾巴島。1815年 2月26日拿破崙一世離開厄爾巴島, 3月20日晚進入巴黎,開始“百日”統治。為了對付反法聯盟軍,拿破崙一世開始招募軍隊進攻聯軍。這時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組織第7次反法聯盟。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大敗,22日第2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反封建的民族戰爭,具有進步性;後期轉變為主要是掠奪奴役其他民族的侵略戰爭。拿破崙一世的軍事藝術主要是集中優勢兵力,以進攻為主要手段,以殲滅敵人兵力為主要目標。他的作戰方法靈活,隨機應變,不墨守成規。拿破崙的軍事思想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世紀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戰爭成因1870~1871年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因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德意志統一問題,普法兩國之間關係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俾斯麥發表了挑戰性的“埃姆斯電報”,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宣戰。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爆發革命,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但普軍仍長驅直入,包圍巴黎。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兩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26日,雙方在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結束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而於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但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線。
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在線,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19世紀 19世紀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裏濟、棟舍裏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譁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
普魯士並不滿足於法國皇帝的投降,繼續大舉進攻法國。在9月19日,普軍包圍巴黎。為了保衞巴黎,巴黎工人階級建立了194個營的國民自衞軍,人數達30萬人,由工人選舉產生的國民自衞軍中央委員會領導。這是一支與國防政府對立的政治力量。不久巴黎工人發動起義,僅僅一天佔領了市政廳。國防政府逃往巴黎凡爾賽宮
3月26日,巴黎人民進行投票,選舉產生了工人自己的政權 - 巴黎公社,但因為公社屬於社會主義性質,所以受到資本主義的國防政府與帝國主義的普魯士聯合進攻。
撤退的國防政府隨即與普魯士簽署和約,以割讓與德國接壤洛林和阿爾薩斯兩省,並賠款50億法郎的代價,換取普魯士從法國撤軍和釋放戰爭中被俘的十萬法國戰俘,並隨即用於鎮壓巴黎公社。最後巴黎公社不敵,被國防政府消滅,成員大多被處決。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而於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但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線。

19世紀南北戰爭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戰鬥力量是廣大工人、農民和黑人。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要把奴隸制度擴大到全國,北方目的則在於打敗南方,以恢復全國統一。
19世紀中葉,北部自由勞動制度與南部奴隸制度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南部奴隸制度成為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南北之間的鬥爭在西部土地的爭奪中表現得尤為激烈,19世紀上半葉在美國領土向西擴張的過程中,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在該州內發生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鬥爭。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於是在堪薩斯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鬥爭,鬥爭持續到1856年,揭開內戰序幕。1857年奴隸主又利用斯科特判決案企圖把奴隸制擴展到美國全部領土上去。從而導致約翰·布朗起義
1860年共和黨人A.林肯當選為總統,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脱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首先脱離聯邦,接着佐治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脱離,並於1861年2月宣佈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J.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佈討伐令,內戰爆發。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几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奴隸主的代理人)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奴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19世紀教堂 19世紀教堂
1862年9月23日,林肯發表預備性的解放宣言。宣佈:假如在1863 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將從那一天起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奴隸逃往北方。英國工人階級也展開了支持北方的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干涉計劃。林肯政府還實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實行武裝黑人的政策,成千上萬黑人報名參加北方軍隊,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隸;1862年5月頒佈的“宅地法”規定:一切忠於聯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領取160英畝土地,在土地上耕種5年後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清洗軍隊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開始實行徵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從而增強北方的兵力。同時林肯調整了軍事領導機構,實行統一指揮,U.S.格蘭特為全軍統帥。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採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繫。
1864年9月,W.T.謝爾曼將軍摩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後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經濟力量,使南方經濟陷於癱瘓。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里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南北戰爭終止。美國恢復統一。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

19世紀八國聯軍

19世紀聯軍進犯

隨着義和團運動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外國列強多次脅迫清政府予以鎮壓。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國公使就提出鎮壓。美、英、法、德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王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佔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説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侵略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
八國侵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慘絕人寰。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義和團運動發生後,列強各國都乘機對中國出兵,進行大肆掠奪。消息傳到俄國,沙皇政府認為是侵略中國的大好機會,除積極參加八國聯軍之外,1900年7月16日,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餘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國軍隊佔領齊齊哈爾;9月22日,佔領吉林,28日,佔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瀋陽)。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企圖把軍事佔領合法化。俄軍利用軍事佔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
1900年6月10日,外國侵略軍2000多人在西摩爾率領下,由天津向北京進攻,沿途遭到義和團民眾的抵抗。11日,義和團與侵略軍在落垡車站附近展開白刃戰。18日,義和團將進犯廊坊車站的侵略軍包圍起來,發動攻擊,打死打傷侵略軍數十人。19日,西摩爾敗走天津,途中遭到民眾堵截,死傷400人。22日,狼狽退到天津西沽。6月17日,另一支侵略軍在大沽登陸,進犯天津,一路處處捱打,直到23日才竊據老龍頭車站(現天津車站),並和在西沽的侵略軍會合,到達天津租界,向天津城發動進攻。7月6日起,天津戰事激烈,張德成領導義和團眾在紫竹林與侵略軍血戰三晝夜。14日,天津失陷。
侵略軍向北京進犯以及大沽炮台被攻佔的消息傳到北京,激起民眾的無比憤怒。民眾先後將在京挑釁殺人的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和德國公使克林德處死。6月15日到20日,先後向西什庫的外國教堂及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發起猛烈的攻擊,狠狠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19世紀辛丑條約

19世紀戰爭 19世紀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裏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乞和。列強各國本想武力瓜分中國,在中國人民的反抗下,沒能得逞;同時,各國各有打算,互不相讓,矛盾重重,使得它們需要繼續利用和維護清政府,通過清政府間接統治中國。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了出兵的八國外,又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懲辦“得罪”列強的官員;派親王、大臣到德國、日本賠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國人建立和參加抵抗侵略軍的各種組織;賠款4億5000萬兩白銀,分39年付清,本息9億8000萬兩白銀;在北京東交民巷一帶設使館區,各國可在使館區駐兵,中國人不準在區內居住;平毀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兵。 《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19世紀著名人物

政治名人
- 李鴻章,中國
- 伊藤博文,日本
- 歐洲
- 拿破崙,法國
- 威廉一世,德國
-俾斯麥,德國
- 梅特涅,奧地利
- 亞歷山大二世,俄羅斯
- 卡爾·馬克思,德國(後為無國籍人)
科學家
- 愛迪生
- 洪堡
藝術家
-雨果
梵高
羅丹

19世紀年曆

1801 托馬斯傑斐遜被眾議院與選舉人團選舉為第三任美國總統
拿破崙與教皇簽訂1801協定。恢復法國革命之前羅馬天主教在法國的地位。
開羅被英國人攻陷
3月11日,沙俄皇帝保羅一世遇刺。
1801-1815美國與北非巴巴里邦兩次戰爭。
1802 3月27日法國及其盟國西班牙巴達維亞共和國荷蘭)同英國在法國北部的亞眠簽訂條約。它標誌着第二次反法聯盟的最後破產。
1803 4月30日《路易斯安那購地案》以大約每英畝三美分向法國購買超過529,911,680英畝(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的交易案,該交易的總價為1500萬美元或相當於8000萬法郎(如以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比例計算,此數在2004年相當4178億美元)。購地所涉土地面積是美國國土的22.3%,與當時美國原有國土面積大致相當。這開啓了美國向太平洋西部擴張
第一沙特共和國的瓦哈比派奪取了麥加麥地那
5月,英法戰爭爆發,被視作拿破崙戰爭的開端。
入侵印度的第二次英馬戰爭爆發
1804 1月1日,海地獲得獨立,成為第一個黑人共和國。
5月18日,拿破崙稱帝。
俄羅斯與波斯爭奪格魯吉亞
8月11日,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蘭茨二世將他統治下的奧地利大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以及位於意大利波蘭等處的領土合併為奧地利帝國,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以迴應拿破崙,並藉機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
12月2日,拿破崙加冕
世界人口到達十億。
特里維西克發明的第一台蒸汽機車開始運行。
嗎啡被分離。
1804-1815針對奧斯曼帝國塞爾維亞革命爆發。1817年,塞爾維亞公國成立
1805 10月21日,英國海軍與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爆發特拉法加戰役,英國取得戰役的勝利,但主將納爾遜陣亡。
11月27日,拿破崙與俄奧聯軍爆發奧斯特里茨戰役,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茨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
1805-1848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06-1812俄土戰爭
1807 英國宣佈三角貿易非法。
1808-1809俄羅斯從瑞典手中奪取芬蘭
1808-1814 半島戰爭,西班牙與拿破崙在伊比利亞半島進行遊擊戰。
1808 荷屬東印度總督達恩德爾斯建設爪哇郵路
1810 10月,柏林大學成立。
9月16日,伊達爾戈宣佈起義,墨西哥獨立戰爭在多洛雷斯爆發。“多洛雷斯的呼聲
1810s-1820s辛格帝國與大不列顛帝國爆發旁遮普戰役。
1811 7月5日,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成立
1812 6月24日-12月6日拿破崙入侵俄羅斯。
5月11日,英國首相斯賓塞·玻西瓦爾遇刺。
6月18日,美國因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問題向英國宣戰
沙俄與土耳其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
1813 10月,萊比錫會戰
簡·奧斯汀出版《傲慢與偏見》
1813-1837 阿富汗-辛格戰爭
1814 4月,拿破崙退位
9月18日至次年6月9日,維也納會議,開啓了英國強權下的世界和平。
1814-1816 英尼(尼泊爾)戰爭
1815 4月,坦博拉火山噴發
6月,拿破崙開啓百日王朝
9月6日,玻利瓦爾公佈《牙買加來信
12月,簡·奧斯汀出版《艾瑪》
1816 無夏之年
7月9日,阿根廷獨立
1817 第一次佛羅里達戰爭爆發
俄羅斯發動高加索戰爭。
10月28日,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成立
1818 2月12日,智利獨立
1820 1820年美國南部奴隸主同北部資產階級在國會中就密蘇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採取奴隸制問題通過的妥協議案。
西班牙資產階級革命,被法軍鎮壓
8月24日,葡萄牙立憲派革命,被鎮壓
南極大陸被發現
美國建立利比里亞釋放美洲奴隸
1821 5月5日,拿破崙去世
2月,墨西哥獨立,伊圖爾維德稱帝
7月28日,秘魯獨立
3月,奧斯曼帝國屬希臘起義
1822 12月1日,巴西佩德羅一世加冕。12月7日,宣佈巴西獨立
1823-1887 大不列顛帝國吞併孟加拉國
1823 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提出《門羅宣言》,“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不干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
1825 8月6日,玻利維亞獨立
8月25日,烏拉圭獨立
1830 8月7日,1830憲章通過,路易·菲利普稱王
11月29日,波蘭1830反沙俄起義
7月21日,利奧波德一世比利時憲法宣誓
8月21日,美國特納反奴隸制起義
11月21日,里昂工人起義
1832 英國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政治權利,開始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議會改革為代議制,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利。也就是“集體統治”。
1833 8月23日,英國廢奴法案通過
1833-1876 西班牙卡洛斯戰爭
1834 1月1日,德意志關税同盟建立
1836 2月23日,阿拉莫之戰,墨西哥進攻阿拉莫的德克薩斯人
3月2日,德克薩斯共和國獨立
4月21日,聖哈辛托戰役,德克薩斯人擊敗墨西哥人,桑塔安納將軍被捕
1837 1837上加拿大起義,造成了加拿大共合制政府的成立並將高部加拿大和底部加拿大的合併
6月20日,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1838 最後一批,共46000印第安人踏上“血淚之路”
洪都拉斯危地馬拉,聖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從墨西哥帝國獨立
1839 烏拉圭第二次內戰
1840 英國與毛利人簽訂《懷唐伊條約》,新西蘭建國
上下加拿大併入加拿大省
1845-1849 愛爾蘭饑荒
1846-1848 美墨戰爭,1846年5月23日墨西哥宣戰
1847-1901 尤卡坦戰爭 又稱種族戰爭。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美洲土著人和梅斯提索人發動的起事
1848-1849 第二次錫克戰爭 不列顛征服旁遮普的戰爭
1848 歐洲大革命
1848-1858 加州黃金熱
1849 第一批淘金者加州49壯漢登陸
1850 小冰期結束
1851 5月1日,第一屆世博會
12月2日,路易·拿破崙發動政變
1851-1860s 澳洲黃金熱
1853年10月-1856年2月25日 克里米亞戰爭 [2] 
1853 7月8日,佩裏艦隊黑船事件
1854 3月31日,《日美親善條約》簽訂
10月,巴拉克拉瓦戰役與法國輕騎兵面對俄軍步兵的死亡衝鋒
1858 4月10日,大本鐘建成
印度政府法案》,東印度公司失去在印度特權
1859 11月24日,物種起源出版
1860 5月10日,加里波第千人遠征
1861-1865 美國內戰
1861 沙俄農奴制改革
12月14日,維多利亞女王丈夫,阿爾伯特王子去世
1862 雨果出版《悲慘世界
1863 1月1日,林肯公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月22日,波蘭反沙俄起義
1864-1870 10月12日,巴拉圭戰爭爆發
1865 4月15日,林肯去世
1866-1868 芬蘭饑荒,餓死十萬民眾
1867 10月18日,阿拉斯加州歸入美國
加拿大成為英國自治領
盧森堡危機,法蘭西帝國與普魯士之間圍繞盧森堡的政治地位問題的外交糾紛及對立。此次對立差點導致雙方開戰,但最後由《倫敦條約》和平解決了危機。
1868 7月9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這一修正案涉及公民權利和平等法律保護,最初提出是為了解決南北戰爭後昔日奴隸的相關問題。修正案備受爭議,特別是在南部各州,這些州之後為了能恢復聯邦國會中的議席而被迫通過修正案。第十四條修正案對美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第二次制憲”之説。
1868-1878 古巴對西班牙十年戰爭。10月10日,德馬哈瓜甘蔗園起義。
1869 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通航
1870-1871 普法戰爭。7月19日,法國宣戰。9月2日,色當被攻陷。
1870-1890 西歐北美大蕭條
1871-1878 德意志俾斯麥通過“文化戰爭”挑戰天主教特權。
1871-1872 波斯饑荒
1871 3月18日到5月28日,巴黎公社
3月29日,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開放
10月8日,美國芝加哥大火
日本封建制被廢除
1872 3月1日,黃石國家公園設立,為第一個國家公園
1873 2月11日,西班牙君主制解體,西班牙第一共和國建立
3月,荷蘭入侵印尼亞齊
9月18日開始,1873金融恐慌
1874 1月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解散
12月29日,西班牙第一共和國解體
1875-1900 印度饑荒
1876 5月2日至5月20日,保加利亞“四月起義”,被土耳其政府鎮壓
6月25日,小巨角河戰役,美軍卡斯特將軍陣亡
1876-1879 丁戊奇荒
1876-1914 美國鍍金時代
1877 美國鐵路大罷工,世界上第一次全國性大罷工
1878 2月,教皇利奧十三世上任,是梵蒂岡喪失教皇國以後當選的第一位教皇。
《柏林條約》,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獨立
1879-1883 南太平洋戰爭,爭奪鳥糞硝石。3月14日,玻利維亞向智利宣戰,4月秘魯參戰。
1880 12月16日,英國與南非布爾人開始第一次布爾戰爭
1881 3月1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
俄羅斯敖德薩人對猶太人大屠殺
9月19日,美國第20任總統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遇刺。
10月26日,美國OK牧場槍戰
1882 5月20日,德奧意三國同盟建立,意大利投靠德奧以對抗法國,爭奪非洲
9月15日,英軍攻陷開羅
1883年3月14日 卡爾·馬克思逝世
1883 夏季,喀拉喀托火山爆發
1884 6月6日,越法簽訂《順化條約
7月14日,喀麥隆被德國獲得
11月15日,柏林會議開啓瓜分非洲狂潮,列強同意禁止奴隸貿易
1885 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將剛果自由州劃為私人領地
9月2日,石泉城大屠殺。肇因於白人與華人之間的種族關係緊張,而引起白人礦工對美國華人礦工的屠殺事件,當時正逢聯盟太平洋煤炭部,給付給華人礦工較低工資而存在着勞動爭議。在暴亂結束時,至少有18名華人礦工死亡,另有15名華人礦工受傷。
1888 巴西廢奴
1889 梅耶林桃色事件
3月31日,埃菲爾鐵塔建成
11月15日,巴西豐塞卡將軍政變,開啓巴西共和國
梵高繪畫《星月夜
1890 7月29日,梵高去世
12月29日,翁迪德尼之戰,標誌着印第安人反抗移民的武裝起義結束。
意大利吞併厄立特里亞
盧森堡獨立
1891 智利內戰,此後,地主階級聯合大進出口商通過國會控制政府,開始了所謂“國會共和時期”(1891~1920)
1892 8月17日,法國俄羅斯結軍事同盟
1893 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舉辦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率領所有教會成員,推翻了夏威夷王國
1896 3月1日,意大利在阿杜瓦戰役埃塞俄比亞擊敗,意大利被徹底打敗,這次戰役保證了埃塞俄比亞的獨立。
1896 5月,克里特希臘人起義,引發希臘和土耳其為爭奪克里特島而進行的戰爭。
加拿大克朗代克淘金熱
1897 10月12日,大韓帝國建立
1898 4月22日,美國對西班牙採取軍事行動
1899 10月,哥倫比亞自由黨起義,哥倫比亞爆發“千日戰爭”,哥倫比亞保守黨與哥倫比亞自由黨之間進行的內戰,自由黨兵敗。
1899-1902 第二次布爾人戰爭
1899-1913 菲律賓美國戰爭。1899年2月4日晚,美國軍隊擊斃一名菲律賓軍人,美菲戰爭爆發。
參考資料
  • 1.    陳琦,石恢主編.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考典 雙色版[M]. 中國大百科學全書出版社, 2011.12.P227.
  • 2.    孫蕾主編;孫蕾,江穎,徐歉,王明玉,李虹霖,楊倩,賈舒雯,謝雨蓉編著. 俄羅斯歷史問答[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4.05.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