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炎黃賦

(王宇斌賦作)

鎖定
《炎黃賦》是當代王宇斌創作的一篇賦。
作品名稱
炎黃賦
作    者
王宇斌
創作年代
2016年10月
作品出處
中華辭賦網
文學體裁
賦文

炎黃賦作品簡介

炎黃賦,是讚頌和祭奠華夏先祖的辭賦作品。2006年冬,國學大師範曾先生創作《炎黃賦》,並於2007年4月在鄭州炎黃廣場刻成碑文。時隔10年後,2016年冬辭賦家王宇斌先生以其強勁的文學功底,創作了文采卓然的《炎黃賦》。
王宇斌的《炎黃賦》共分四段,全文831字。本文更加完善的記錄了炎黃二帝為中華文明所作的偉大貢獻,謳歌中華民族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縱觀全文,駢驪工整、內涵廣博、氣勢雄渾,充分表現對炎黃二帝的無上敬仰之情,是一篇歌頌炎黃的辭賦力作。

炎黃賦作品原文

炎黃賦 [1]   王宇斌
黃河漭漭,育五千年文明,赤日炎炎,煜八萬仞崑山。吾炎黃二帝,應運得時;中華民族,發祥延傳。萬物肇興,植稻糧以繁盛;百業垂統,訓牲畜而入藩。教温和之禮儀,棄洞巢之荒蠻。驗百草與內經,究曆法而任賢。冶煉金屬以為用,褒獎木藝之精專。創制容器與工具,組合地支與天干。縫衣裳、協鍾弦;教耕織、倡桑蠶。造傘制鏡,建規鑿硯;刳舟漁獵,編網煮鹽。彎弓礪刃,以威懷柔;駿馬引重,輕車指南。刀耕火種,福至無方之外;字立文成,免於結繩之難。人倫既興,分權立事。犁耒而播,惠化普沾。歲豐民殷,童歌嫗樂。獎農務本,家興倉圓。
德開九域,義師必以仁興;鎮撫四瀛,聲威發於重巒。定蚩尤於涿鹿,歸一統於阪泉。導黎民於仁壽,濟動植於田園。明六禁、倡廉從簡;尚九德,立品為先。固曰:勳莫崇於物阜,德莫高於民安。仁莫彰於修文,功莫宏於垂範。敬爾有祝邪之慈文,廣樂之鈞天,逸事之悠久,史鑑之綿綿也。
吾炎黃子孫,枝葉峻茂。踔厲奮發,睿智登攀。吾民族勤勞良善,繼優拓艱。正直堅毅,機衡斡旋。辯陰陽,尊德重道;參元化,解迷探研。文之理,天心印證;武之道,太極妙玄。團結禦侮,聰慧神勇;整塑金甌,收劍川原。山作不息之脈搏,宏博起伏;江含義勇之血氣,澎湃漫延。憤激而雪崩洪淹,守靜而虎踞龍盤。長城似碑塑雄立,黃河如紐帶貫穿。彪炳致極,昂精神而屹立;恢宏視界,廣包融而擴延。千劫百難,以珠峯矗為心志;萬眾一心,將大海容為內涵。凝筋骨為鋼鐵,湧動脈如狂瀾;經磨礪而煥彩,煜精神之光環。
託懶宗德,績難盡述;緬懷先聖,喜聚龍緣。如嶽之青史,堆出浩瀚;歷行之徵程,嘆為壯觀。炎黃旗幟,凝聚華夏;民族內力,滂沛坤元。接通血脈,問吾華胄幾何?報本尋根,心香億萬相連。遊子懷歸,牽無盡之深情;高天回雁,抱宿願而必還。海不辭水,惟胸懷之闊大;母不忘子,懷柔善之性源。歲紀邈然,流萬世之馨香;誠敬祈福,建心靈之聖壇。青畦翠隴,是處和諧;蒼松古柏,護此福田。告慰祖皇,並奉喜淚心蕊;佑我中華,巨龍永騰高寰。情志依依,鑑此由衷!伏維尚饗!

炎黃賦相關資料

炎黃二帝,指漢族神話中的兩個部落首領炎帝黃帝。在諸多漢族或中國的史書及記錄中的神話,這兩個部落首領是在上古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形成漢族文明(或華夏文化)的起源或中國皇朝權威的起源。
炎帝是傳説中中國上古時代神農部落首領的名稱,從神農開始至其後裔子孫,也是各部落聯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黃帝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國神話人物,中國曆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因以土德王,故號黃帝。
參考資料
  • 1.    炎黃賦  .中華辭賦網.2016-10-18[引用日期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