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暗眼燈草鵐

鎖定
暗眼燈草鵐(學名:Junco hyemalis)屬小型鳴禽,繁殖棲息地是北美的針葉林或混交林區,喜歡濕地,在地面上覓食。冬季集羣活動,主要吃昆蟲和種子。通常將巢建在地面上,或在灌木叢及喬木下隱蔽的位置。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非繁殖期常集羣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
中文名
暗眼燈草鵐
拉丁學名
Junco hyemalis
別    名
灰藍燈草鵐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鵐科
燈草鵐屬
暗眼燈草鵐
亞    種
16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1] 
外文名
Dark-eyed Junco

暗眼燈草鵐形態特徵

暗眼燈草鵐
暗眼燈草鵐(40張)
暗眼燈草鵐體長14-16釐米,翼展18 -25釐米,體重18-30克。成鳥通常有灰色的頭、脖子和胸部,側面則完全是板岩灰色,灰色或褐色的背部和翅膀,腹部白色和尾下均為白色,特別是在大覆羽和三級飛羽的黑色翅膀,可見灰白色的邊緣。共有十六個亞種,不同的亞種羽毛的顏色有區別。白色外尾羽在飛行時和地面跳躍時閃爍。啄通常為淺粉紅色。雄鳥通常比雌鳥顏色更深一些。幼鳥通常有淺色條紋,最初啄有淡黃色邊緣,並有肉垂方便父母餵養。
虹膜深褐色,腿是深褐色或灰褐色肉。一年四季羽毛不會改變,但繁殖季節外,喙尖會稍微變暗。 [2] 

暗眼燈草鵐棲息環境

暗眼燈草鵐在繁殖季節,頻繁的活動於不同的針葉樹闊葉樹,河流邊的森林,平時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森林接壤的牧場和老穀倉。這些鳥類避免在茂密的森林內活動,偏好的森林邊緣和空地。冬季,選擇雜草叢生的草地,也散落在林區,籬林接壤的住宅區,城鎮和農田。垂直分佈在海拔3500米以下。 [2] 

暗眼燈草鵐生活習性

暗眼燈草鵐常在地面上行走,跳躍。在秋冬季節非常合羣,形成15到25只的小羣活動,也和其他雀類混羣。在清晨日出前25至30分鐘就已經開始活動,在黃昏前約45分鐘,返回棲息地休息。白天活動主要是覓食。夏季,平均每天4個半小時尋覓食物,冬季要花費約6小時。冬季食物有的,大多選擇往南遷移。
主食昆蟲,毛毛蟲,甲蟲和螞蟻,從秋天開始,植物材料在其飲食變得更加重要。 [2] 

暗眼燈草鵐分佈範圍

分佈於巴哈馬,百慕大,加拿大,開曼羣島,墨西哥,波多黎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美國,丹麥,直布羅陀,冰島,愛爾蘭,牙買加,挪威,波蘭,俄羅斯聯邦,英國維爾京羣島。 [1] 
暗眼燈草鵐分佈圖 暗眼燈草鵐分佈圖 [3]

暗眼燈草鵐繁殖方式

4月開始產卵季節。雌鳥用1至9天時間建巢。雄鳥選擇的位置,運送材料。巢通常是放置在地面上,清理出一個小凹陷的邊緣。巢一般隱藏在樹樁、灌叢或樹木附近的草叢中。有時也建在灌木或樹的樹枝上,距地面50釐米至2米以上。巢是杯形結構,內部用精草,苔蘚和動物毛襯裏。每季產3-6枚橢圓形的卵,長約19毫米,白色或淺綠色,上面有褐色斑點,略帶光澤。孵化期僅12或13天。雙親共同育雛,小鳥出生2天睜開眼睛,一週後長出羽毛,離巢期9-13天,期間小雞仍然部分依賴父母,至少3個星期。 [2] 

暗眼燈草鵐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無危(LC)。 [1] 

暗眼燈草鵐亞種分化

燈草鵐(16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Junco hyemalis aikeni
2.
Junco hyemalis caniceps
3.
Junco hyemalis carolinensis
4.
Junco hyemalis cismontanus
5.
Junco hyemalis dorsalis
6.
Junco hyemalis hyemalis
7.
Junco hyemalis insularis
8.
暗眼燈草鵐桃紅側腹亞種
Junco hyemalis mearnsi
9.
Junco hyemalis montanus
10.
Junco hyemalis oreganus
11.
Junco hyemalis pinosus
12.
Junco hyemalis pontilis
13.
Junco hyemalis shufeldti
14.
Junco hyemalis thurberi
15.
Junco hyemalis townsendi
16.
Junco hyemalis caniceps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