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的冰

鎖定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魯迅於1919年發表此文。
作品名稱
火的冰
外文名
ice of fire
作    者
魯迅
作品出處
野草
文學體裁
散文詩

目錄

火的冰原文

火的冰
魯迅
流動的火,是熔化的珊瑚麼?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燙手。
遇着説不出的冷,火便結了冰了。
中間有些綠的,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也還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便要火燙一般的冰手。
火,火的冰,人們沒奈何他,他自己也苦麼?
唉,火的冰。
唉,唉,火的冰的人!

火的冰欣賞

魯迅《火的冰》——暗示了"神秘幽深"的現實情緒。
獨特之處:一、作者超越傳統文學想像的資源,創造出"火的冰"這樣完全嶄新的意象,以珊瑚來描寫火和火的冰,這個比喻也是十分新奇的。二、作者在他創造意象時注意賦予它一種深層的象徵性的品格,它是想像中的一種並不存在的東西,同時它的象徵又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三、全詩放棄了常見的説理或教化的功能,極大限度地模糊了隱含的意義本身,給人更多的隱藏美。
全詩究竟是寫啓蒙者們的宗教式的獻身精神,還是自身性格"冷藏內熱"(許壽裳語)的象徵?或是更有一番別的深意?在以象徵意象的暗示傳達情調這點上,這首散文小詩與象徵主義方法相通了。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説,《火的冰》在1919年的出現,標誌着魯迅的象徵主義創作思維超越一般新文學創造原則的限制,而進入了一個富有現代性的新的範疇。沿着這條思維之路,這首小散文詩以更豐富多姿的形態復《野草》這部象徵主義的典範性作品中,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火的冰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着,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