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灣頭村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灣頭村)

鎖定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灣頭村距離寧遠縣城中心約5公里路程,可在城南車站乘坐寧遠縣至水市鎮、九疑山、魯觀、下灌、灣井、等等車到達灣頭村。只要是走X057這條路的都可以到達灣頭村。車費票價2-3元。車程約5-15分鐘。
中文名
灣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
郵政編碼
425600

灣頭村村情概況

灣頭村宗祠 灣頭村宗祠
全名:湖南省永州市 寧遠縣舜陵鎮灣頭村村居民姓氏:汝南周氏
人口數量:約1000人左右
特點:整村位於小山丘上,四周水溝圍繞,村頭村尾村心中都有碩大樟樹,村中心有口魚塘、籃球場、宗祠。宗祠正後方是村裏最大的樟樹,俗稱:“龍樹”.宗祠內有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朝周子先祖墓地碑記
灣頭村圖冊
灣頭村圖冊(6張)
宗祠兩邊各有一條弧形小道圍繞魚塘,小道口各有一個龍門,分別為:汝南世第、愛蓮家風。

灣頭村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灣頭村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郊區
郵政編碼:
425600

灣頭村歷史人物

周敦頤及其家族,有史績可考者,連綿50多代,20年前,筆者撰寫《試析湖南近代以來人才羣起及其原因》一文時,曾立意將周敦頤及其家族人才鏈現象寫成文章。為此,先後實地考察和瞻仰過周敦頤及其家族的住地、墓地與活動過的地方,其中三次到過道縣濂溪故里,兩次到過寧遠縣舜陵鎮灣頭村周氏宗祠,一次到江永縣上甘棠村、寧遠縣大陽洞周家屋地、寧遠縣天堂鎮大陂嶺村周如錫墓地、汝城溪濂書院,還到過江西九江、浙江紹興等地,並盡力收集周氏族人的有關資料,曾寫成《周敦頤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公開發表,現寫成此文,敬祈方家教正。
一、周氏族人遷徙及追思祭祀與世襲概況
據有關資料表明,周氏據説源出於古代姬姓,後遷河南汝南郡,遂按國號以周為姓。周敦頤的先世徙居情況大致是:由河南汝南、山東青州、湖北襄陽、湖南寧遠,再由寧遠到道縣。周敦頤之子周燾的後裔逸齋公於明正德年間移至浙江紹興。
(一)周氏源出姬姓,因族居河南汝南而俗稱“汝南世第”。
《通志·民族略·以國為氏》記載:平王之子烈封汝南者,亦為周氏。烈傳十七世,至秦,秦滅周並其地,逐為汝南著姓。汝南成為周氏的郡望,特別是平王少子烈的這一支,繁衍最為旺盛,成為周氏羣體的主幹,故後世多以“汝南周氏”、“汝南世第”自稱。
(二)始祖歸仁公世家山東青州,其後裔多居湖北襄陽,周如錫遷居寧遠大陽村。
《周氏族譜》説:“始祖歸仁公世家山東青州”(即今兗州),因周歸仁“死節”襄陽,從此他的後裔多居湖北襄陽。周歸仁三傳至安時,生如鍉、如錫,如錫因事貶營道散參軍,於是兄弟同居寧遠大陽江口,五傳至從遠,始遷營道。還有一説是周如錫之孫周崇昌遷往寧遠的。由於周如錫活了86歲,有可能是祖孫幾代同遷至寧遠的。
(三)周敦頤曾祖父從遠公遷居營道,周敦頤之子周燾的後裔居浙江紹興。
據度正《濂溪先生年譜》考證:周敦頤的曾祖父從遠公始徙營道,即今湖南道縣久佳鄉樓田村。另一説法是周敦頤的祖父智強定居道縣,亦葬於道縣。寧遠有“周子湯沐之鄉”的流傳,“湯沐”今稱説“三朝”,説明周敦頤有可能是在寧遠出生的。周敦頤之子周燾的後裔逸齋公於明正德年間移至浙江紹興,魯迅(周樹人)、周恩來分別為周敦頤第32代孫和第33代孫。
(四)周敦頤及其追思祭祀與世襲概況。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五月五日,1073年6月7日病逝於江西九江。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下詔對周敦頤賜諡“元”,稱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下詔將周敦頤與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等五人從祀於廟庭,又加封周敦頤為汝南伯。宋理宗寶祐元五年(1257)和景定四年(1263)分別頒御書“九江道原書院”及“道州濂溪書院”院額。元代仁宗延佑六年(1319),加封周敦頤為道國公。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1595),周敦頤之父周輔成從祀於啓聖祠。
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朝廷下詔修周敦頤的祠堂墓寢,並優恤其子孫,免其差役。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朝廷下詔取周氏嫡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周氏嫡孫周嘉耀世襲五經博士,自此周氏子孫世襲充任五經博士成為定製。
二、周氏家族人才鏈現象
人才學把家族人才輩出和不斷湧現的現象,稱之為家族人才鏈現象。周氏家族名聲卓著者當推周敦頤、魯迅、周恩來這三顆璀燦的理學、文學、政治明星,從周歸仁到周恩來,連綿49代,名人迭起,至今族人散居海內外,頗多才俊,這種家族人才鏈現象,在中外人才史上當屬罕見。周氏家族有較大影響的代表人物為:

灣頭村周歸仁

。《周氏族譜》説:“始祖歸仁公世家山東青州(今兗州),陳宣帝太建六年(574)甲午登武進士,隋末恭帝義寧元年(617)丁丑八國並楚,公扶天定難,居將帥,授魏節度使,賜玉帶,遷湖廣襄陽縣刺史,終於任所”。周歸仁死節襄陽,從此他的後裔多居襄陽。
周如鍉。周歸仁三傳至安時,生如鍉、如錫。如鍉登武進士,曾任廣東曲江縣令,後升大理寺評事、徵南大元帥衞上將軍,出知營道。

灣頭村周如錫

。如錫(671—757)是進士,曾任廣東高州府刺史,徵南大元帥水陸馬步軍都統,左金吾衞上將軍,平定廣西、橫、廉、白、貴等六州。唐太宗即位,任左騎常侍。貞觀元年(627)因事貶營道散參軍,於是兄弟卜居寧遠大陽洞江口。現存寧遠縣舜帝陵鎮灣頭村周氏宗祠內的《先祖墓碑記》標明“金紫光錄大夫如錫公,葬望崗金雞插翅形”,墓在寧遠縣天堂鎮大陂嶺村後,2003年8月被列為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氏“二十四宏(弘)”。如鍉生子六,如錫生子十八,後世稱為“二十四宏”。如錫三子宏本徙居江永上甘棠,宏休分居浙江錢塘,宏謙系敦頤先祖。《周氏族譜》記載,周如錫的兒子中有文進士六人、武進士三人。
周崇昌。唐永泰年間任廉白二州太守。
周從遠。周敦頤曾祖父,始遷道縣,為五代時期荊南建隆元年(960)武進士,官至馬步指揮使。
周懷識。周敦頤伯父,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進士,官至汀州上杭令。
周輔成,又名懷成。周敦頤父親,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至賀州桂嶺令。歷官多善政。

灣頭村周敦頤

著《太極圖説》、《通書》,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宋之“五子”之首,人稱“周子”,是湖南本土出現的中國第一個著名思想家。
周 壽。周敦頤之子,宋元豐五年(1082)進士,初任吉州司户,調秀州司錄,終司封郎中。善書法,亦能詩。與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友善。
周 燾。周敦頤之子,魯迅、周恩來之先祖。宋元祐三年(1088)進士。初為黃池令,累遷至兩浙轉運使,
周 絪,又名周彝。周燾次子,紹聖四年進士,仕致禮部侍郎,出知河南祥符縣,遂家於祥符東關鎮。
周 靖。周絪獨子,宣和間進士,為國子監博士,隨宋室南渡,初寓於杭,至紹興十一年,由杭遷諸暨之紫巖盛原裏。
周 亥。周靖之子,仕致大理評事。
周 謹。周亥次子,為節度行軍司馬。
周 恪。周謹三子,仕致翰林學士,承旨居諸暨之南門。
周 壎。周燾之後,周敦頤九世孫。幼好學,善談“易”,長於詩詞,元朝時隱居於營道山之陰,至明洪武初,有司以明經舉,不就。
周 澳。茂林次子,為行者令史,元貞間贅于山陰周橋温瀆村俞氏,為“山陰始祖”。
周 德。周澳之子,贅江蘇吳江爛溪張氏,周德之後即魯迅一系。
周 完一。周澳次子,周完一之後即周恩來一系。
周 茂。元代進士,封沂國公,紹興周氏傑出人物。
周逸齋。明正德間徙居浙江越城竹園橋,越城周氏始遷祖,逸齋公14傳為魯迅三兄弟。
周 冕。周敦頤嫡孫,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世襲五經博士。
周嘉耀。周敦頤嫡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世襲五經博士。

灣頭村周樹人

(即魯迅,1881—1936)、周作人、周建人。魯迅三兄弟,均為近代文化名人。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後,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灣頭村周恩來

(1898—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
……
周小舟。周敦頤後裔,生於湘潭縣,曾任毛澤東秘書、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政委。
周喚民。周敦頤第29代嫡孫,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廳級研究員。
周良英。周敦頤嫡孫女,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氣概,掀開了周氏家族女性人才新的篇章。現任中共道縣常委、縣委宣傳部長。在周氏家庭聯誼和周子故里開發等方面,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三、魯迅周恩來祖籍世系考證
濂溪故里有一幅楹聯:“周庭舉世皆尊元公哲學魯迅文章恩來開國經理,風景這邊獨好濂水湛藍都龐蒼翠道巖今古奇觀”。對聯之意表明,魯迅和周恩來是周敦頤的後代。據有關考證表明,這是確定無疑的。
按世系表排列,魯迅是周敦頤的第32代孫,周恩來是周敦頤的第33代孫。從周敦頤起至周澳分成兩系,一是周澳長子周德之後,即魯迅一系;二是周澳次子周完一之後,即周恩來一系。周敦頤第10代孫周澳,生德、完一、完二、完三四子,周德、周完一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周德17傳後為逸齋公,逸齋公14傳為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周完一32傳為周恩來、周恩溥、周恩壽三兄弟。自周歸仁至周恩來共49代的世系排序為:
周歸仁——寬饒——貴珠——文穎——安時——如錫——宏謙——崇昌——瑀——惟簡——彥樸——虞賓——從遠——智強——懷成——敦頤——燾——絪——靖——前——亥——謹——恪——文鬱——茂林——澳——完一 ——文惠——茂——乃——壽——日——叔莊——宗——富——順——鎮——廷舉——懋章——汝相——照作——步超——應麟——文灝——元棠——光勳——攀龍——貽能——恩來。
周氏宗祠內大多懸有“汝南世第”和“濂溪世家”兩塊匾額。“汝南世第”,意為源於河南汝南的周氏先祖,源遠流長。“濂溪世家”,是指周姓曾出過濂溪先生這位著名學者。
周恩來故居“百歲堂”三門有一幅木刻楹聯:“濂溪綿世澤,沂國振家聲”。濂溪指周敦頤,“綿世澤”説明居住在這裏的人户是濂溪的後代。“沂國”是指周茂曾封沂國公,沂國公是紹興周氏振家聲的傑出人物。周恩來祖居大廳還懸掛堂匾“錫養堂”,意為不忘先祖周如錫的養育之恩。
魯迅家的燈籠上有“汝南周”字樣,民國《紹興縣誌·姓氏編》説周氏“譜載先世居汝南,唐永泰中有名崇昌者,仕致廉州刺史,居於道州寧遠”。
魯迅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丁卯科所寫的《浙江鄉試硃卷》中的履歷是這樣寫的:“始祖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國公,學者稱濂溪先生,從祀文廟。”
周作人在《譜列》中寫道:“吾周氏始遷祖逸齋公於明正德間徙居越城竹園橋”。
《越城周氏支譜、周氏壽一公世系表》記載:“澳長子——德,元至元十七年庚辰生,贅江蘇吳江爛溪張氏院判張公女,遂居焉。……逸齋公蓋出其後。”
諸暨豐江《周氏宗譜》記載:“澳生四子、德、完一、完二、完三。完一又生四子:文奇、文惠、文原、文城。文惠生二子:茂、莘。茂從周橋遷居後馬、莘居上午頭。”
《周氏破塘祖瑩祭薄》記載:“寶佑橋始祖周茂,從周茂起,代代相傳,有名有姓,傳至二十一世,便是恩來、恩溥、恩壽三兄弟,脈絡清楚。”
周恩來的祖居是紹興保佑橋。他祖父在江蘇淮安做官時,舉家北上。周恩來生於江蘇淮安,13歲到東北、天津一帶讀書,1917年留學日本,1920年12月去法國勤工儉學。他認魯迅先生為本家,是青少時聽祖父與父親説過保佑橋與覆盆橋的同宗關係。周恩來在魯迅逝世二週年的紀念會上的講詞中説過:“在血緣上我也或許是魯迅先生的本家,因為都同生在紹興城的周家。”
周恩來1939年回到紹興,在百忙中考證了自己的血緣關係,並在族譜上親筆將自己的兩位弟弟恩溥、恩壽的誕生年月日填上,此譜現存紹興周恩來紀念館。他通過考察後,因此與魯迅認本家,稱許廣平為嬸母的口氣更加肯定。
《解放日報文摘》1982年元月16日刊登曾炎、虞珍摘編的《周恩來訪問紹興與魯迅認本家的經過》記載:“1939年春,周恩來同志為了考察抗日軍畫情況,並宣傳抗日統一戰線政策,曾回到紹興故鄉,看了距魯迅故居不遠的‘百歲堂’老宅,還在祖墳上去過一次。他回到重慶曾家巖,曾和周恩霪談故鄉情況,説明和魯迅先生同族。1952年,有一天許廣平同志到中南海周恩來家作客,當時周恩霄和兩個親屬也在座。周恩來親口對許廣平説:‘我應該叫你嬸母呢!’許廣平笑着説:‘我可不敢當。’總理接着説明,已經瞭解和魯迅確屬本家,不過是很遠的關係,按輩份魯迅長一輩。”
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家族人才鏈現象屢見不鮮,但連綿數十代,人才輩出,世代昌榮,卻為數不多。往往出現在名人、達官、顯貴、鉅富或望族的人生軌跡與世系傳承中的現象是:要麼本人不得善終,要麼家族富不過五代。從周敦頤及其家族人才鏈的歷史脈絡中,我們可以借鑑修身齊家的有益經驗,也可從中看出炎黃子孫世世代代生育繁殖能力之強盛。歸結起來,內外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功德立家、詩書傳家、優生重教、適者生存、適宜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信息中心副廳級研究員,經濟與人才學研究員,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參考文獻:
⑴《周敦頤評傳》,
梁紹輝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⑵《魯迅周恩來是周敦頤後裔》,
胡正耀、蔣聰順;
⑶《周敦頤魯迅周恩來祖籍考》,
周九宜;
⑷《話説道州》,
道縣文化局編,何家壬主編;
⑸《周敦頤集》,
譚秋林、尹紅整理,嶽麓書社2002年版;
⑹《儒學的革命——周敦頤文集序》,
啓良,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⑺《湖南省歷代人名辭典》,
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⑻《周敦頤與汝城》,
《周敦頤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郭輝東

灣頭村歷史文物

灣頭村先祖墓碑記

明永樂九年(1411)刻周子先祖墓地碑記,高1.8米寬1米,厚0.2米。碑刻由監察御史何器寬作序。碑文記錄了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祖父周從遠至一世祖周如錫等九人厝葬寧遠的墓地。證實了周敦頤祖籍為寧遠,對周敦頤祖籍源流考證及地下墓葬考證有一定歷史價值。
保護範圍:至周氏宗祠外四周各30米(含村後古樟樹)
寧遠縣舜陵鎮灣頭村周氏村民在清明祭祖時,對一塊從外面抬回村裏的古墓碑進行清洗後發現,這是一塊周敦頤先祖葬地明代刻的墓碑。
該碑多年來被當地羣眾當作石板架橋,系明朝永樂九年(1411年)立,碑刻為楷體,陰刻,碑文依稀可辨,碑名為“先祖墓碑記”,碑記由“欽差巡按兩浙監察御史里人何器寬生甫”所撰。大意為,周敦頤先祖定居寧遠,分葬邑境,為備忘刻碑記之。碑文標明瞭金紫光祿大夫周如錫等9人的具體葬地和區界,其中有“金紫光祿大夫周如錫公葬望崗金雞插翅形周圍金山一座”等內容。
據寧遠縣原縣誌辦主任張介立介紹,周如錫為唐貞觀元年(627年)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因議事忤旨,貶為道州司馬,周如錫裔孫周從遠徙居道縣營樂鄉,周如錫死後歸葬寧遠望崗。史志部門根據史料和族譜考證,周敦頤為周如錫的十二世孫。由此證實,該碑為周敦頤先祖葬地碑。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

灣頭村龍樹

--300多年樟樹
樹齡:300多年
樹高:30餘米左右
直徑:3.5米左右
樹枝覆蓋面積:方圓15米內
湖南省寧遠縣文物局保護對象

灣頭村汝南周氏族譜

一世:周邕(前231-前169)。自周平王姬宜臼建立東周,至其20世孫周赧王姬延即位,共歷25主。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於鞏縣,周赧王父子被貶為庶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即位,周平王少子姬烈19世孫、世襲汝墳侯姬邕,年僅十一歲,更姓為周,離開家鄉卷縣,流落沛縣,在沛縣織莆為生,成為汝南周氏始祖。周邕,又名周勃,為西漢開國功臣,官至太尉,封絳侯。周邕生三子:周勝之、周亞夫,周叔堅。
二世:周秀(前208-前150)。周勝之前妻為館陶公主劉嫖,襲周勃絳侯。後周勝之逃婚在外,更名周秀,隱居於山東任城,被揭發、處斬。周秀生五子:仁、義、禮、智、信。
三世:周仁(前195-前138),字季房。因為醫術高明而被皇上召見。景帝為太子時,他為舍人,積功升為太中大夫。景帝剛剛即位時,拜周仁為郎中令。
周仁為人深沉穩重,不泄露別人的秘事。他平時穿補綴骯髒的衣褲,故意外示不清潔,因此得到寵幸,進入皇宮卧室。皇帝和後宮妃子們嬉戲,周仁常在旁邊,但始終不説話。皇上有時問人的長短,周仁説:“皇上自己可觀察到。”周仁雖知別人的缺點,但也不在皇上面前詆譭,如此而已。景帝兩次親自到他家。他家遷到陽陵居住。皇上賞賜得很多,然而他常推讓,不敢接受。諸侯君臣的賄賂他也不接受。武帝即位後,他作為先帝的大臣得到敬重。周仁因病免職,帶着二千石俸祿回家養老,他的子孫都作到了高官。
漢景帝模仿三代封聖王或先朝後裔,因為周仁為周平王22世孫,復封為汝墳侯,賜正公。周仁遷居汝南安城,共生十子:球、琱 、瑍、珏、瑩 、璈、璐、璋、 璘、 琅 。
四世:周球(前173-前115)。西漢執金吾,督察京師治安。襲汝墳侯,周球生一子:周應。
五世:周應(前152-前98)。漢武帝時平陵縣令,隨衞青進軍匈奴,後因封禪案受貶。周應生一子:周道。 六世:周道(前131-前72)。漢武帝時郎中。周道生二子:周詢、周約。
七世:周約(前109-前55)。漢宣帝初年五官中郎將。周約生一子:周燕。
八世:周燕(前85-前51),字少卿。漢宣帝汝南郡決曹掾。因郡太守誤判罪犯,周燕冒名頂罪。後受庵割之刑,自殺身亡。周燕生五子:興、羽、良、仲、明。
九世:周仲(前58-11)。初居汝南郡宜唐裏,王莽初年官至兗州刺史。周仲生二子:周頡、周嘉。
十世:周嘉(前20-42),字惠文。王莽年間於亂軍中保護郡太守而聞名,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欲嫁公主,周嘉拒之,後為零陵太守。周嘉生二子周暢、周揚。
十一世:周揚(5-56)。光武帝時以行善為名。周揚生一子:周防。周揚兄周暢生子周榮,周榮子周興,周興子周景,周景子周忠,景、忠皆漢太尉。
十二世:周防(28-105),字偉公。陳留太守。周防生三子:周覺、周堂、周舉。
十三世:周舉(73-149),字宣光。漢安帝時光祿勳。周舉生一子,周勰。
十四世:周勰(110-159),字巨勝。從兄周景事梁驥,周勰閉門不出。及梁驥受誅,方出門待客,旋即病故。周勰生二子,周靈、周異。
十五世:周異(144-189)。東漢靈帝時洛陽令。後與從子周暉、長子周玢等被董卓派兵截殺。周異生二子:周玢、周瑜。
十六世:周瑜(175-210)。漢獻帝時偏將軍,南郡太守,東吳大都督。與孫策共平江東,後事孫權,討黃祖,破曹操於赤壁,走曹仁於荊州。周瑜兄周玢子周竣,周竣弟周魴,周魴子周處,周處子周琦。處、琦皆兩晉時期著名大將。周瑜生二子:周循、周胤。
十七世:周胤(200-239)。孫權稱帝,周胤為興業都尉,封都鄉侯。後因罪遷廬陵,成為廬陵周氏始祖。周胤生三子:周纂、周豫、周泰。
十八世:周纂(219-272)。255年,周纂被任命為威遠將軍,隨丁奉參與高亭交戰。周纂為前鋒,跨馬持矛,衝入敵軍陣中,斬首數百,繳獲大量軍器。戰後周纂被封為廬陵侯。周纂生三子:周敏、周政、周徽。
十九世:周敏(240-297)。西晉左中郎將,與從父周處赴西北平叛,同死軍中。周敏生四子:周訪、周諶、週記、周譫。
二十世:周訪(260-320),字士達。東晉中興名將,尋陽侯。以八千人大破杜曾數萬。王敦圖謀東晉,因懼周訪,不敢動彈。周訪念念不忘北伐中原,亦聞王敦有不臣之心,未敢輕舉妄動。周訪生二子:周撫、周光。
二十一世:周撫(292-365),字道和。東晉南中郎將。石勒遣軍來攻,周撫中循環洗馬計,逃奔武昌。後舉兵破蜀國李雄及其餘部。從桓温北伐,進軍洛陽。後因桓温謀宮而返蜀,封建城公。周撫生二子:周楚、周夢。
二十二世:周楚(311-371),字元孫。益州刺史,建城定公,曾隨父親平定蜀國,晚年平滅成都李金銀等數起地方叛亂。周楚生二子:周瓊、周璃。
二十三世:周瓊(333-393),歷任數郡,平定地方叛亂,任梁州刺史。周瓊生二子:周虓、周彪。
二十四世:周虓(354-384),字孟威。梓潼太守,西夷校尉,前秦苻堅攻東晉,周虓因母親被擒,降秦,被任命為尚書郎。淝水之戰,苻堅大敗,遣周虓太原。周虓生二子:周興、周譽。
二十五世:周興(380-435)。燕蘭陵太守,劉裕北伐,周興降劉裕,仍為蘭陵太守。周興生二子:周疆、周強。
二十六世:周強(415-493),字盤龍,以字行世。劉宋宮廷內亂中,有軍功封縣伯。南齊時任大司馬,曾經與長子周奉叔雙騎破數萬北魏軍隊,名震北虜,晚年任南齊太子舍人,講武京師。周強生三子:周奉叔、周世雄、周靈起。
二十七世:周靈起(468-529),梁朝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梁城郡忠壯公。周靈起生二子:周表、周炅。周表子才卿,才卿子懷義,懷義子周基,周基子允元,周允元為武則天時宰相。
二十八世:周炅(515-578),字文昭。陳朝大都督,平侯景之亂,擊斬田龍升,封武昌郡公。周炅生三子:周法僧、周法明、周法尚。
二十九世:周法尚(555-614),字德邁。隋武衞大將軍,隋軍總管。征討高麗,平定江南,後平定楊玄感叛亂。譙國公。周法尚生六子:周紹基、周紹司、周紹德,周紹崇、周紹業、周紹範。
三十世:周紹範(588-633),字歸仁,號猛仁將軍。秦王李世民庫旦車騎,左屯衞大將軍,殿中大監,襄陽刺史,息國公。周紹範兄周紹司裔孫周廷,周廷子周霈,周沛子周墀,周墀為唐武宗時宰相。周紹範生五子:貴珠、貴瓊、貴瑛、貴瑰、貴璋 。
三十一世:周貴珠(614-679),字道務,以字行世。因四世四公,娶唐太宗李世民臨川公主,任營州都督,驍衞將軍。周貴珠生二子:周伯瑜(文寶)、周勵言(文穎)。
三十二世:周勵言(632-699),字文穎。唐高宗少府少監,汝南太守。周勵言在世時,從父周允元深得武則天賞識,為宰相。周勵言生二子:周先義(安時)、周先孝(安世)。
三十三世:周先義(652-717),字安時,任判史,武則天左金吾將軍。周先義生二子:周如錫,周如鍉。
三十四世: 周如錫(673-757).字:彥德.唐垂拱年進士。左金吾大將軍.授徵南大元帥。平定廣西、橫、廉、白、貴等六州。唐太宗即位,任左騎常侍。貞觀元年(627)因事貶營道散參軍,於是兄弟卜居寧遠大陽洞江口。葬望崗金雞插翅形”,墓在寧遠縣天堂鎮大陂嶺村後,2003年8月被列為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如錫生十八子:宏謙、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順、宏章、宏慎、宏正、宏讓、宏道、宏亮、宏頌、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三十五世:周宏謙(716-779),字:待選。唐天寶元年進士.朝議大夫;周宏謙生二子:崇昌、光濟。周光濟子周懷義,周懷義子周寶,周寶為唐末宰相,封汝南郡王。
三十六世:周崇昌(744-810)字:雨軹.永泰元年進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寧遠遷湖南道州;
三十七世:周 寓(784-846)字:丞夏.唐永貞元年進士. 頌州太守
三十八世:周惟簡(808-875)字:居正.唐長慶初年進士 .嘉魚縣令 。
三十九世:周 鑲(827-892)字:懷玉。唐會昌初年進士.翰林學士。從兄周寶為宰相,封汝南郡王。周鑲生二子:周彥樸、周彥託。周彥托子周本,周本子周鄴,周鄴子周行逢,周行逢子周保權。周本為西平王,周行逢、周保權為汝南郡王。
四十世:周彥樸(858-928),字幼真。唐大中末年進士.延安太守。周彥樸從弟周本為南唐平西王,曾經徒手格殺猛虎。由於屢建奇功,在楊行密進入楊州受封為淮南節度使時,遂授淮南馬步使之職,協助掌管兵權。907年,吳帝嘉其能,升本為信州刺史。923年,唐莊宗封本為雄武將軍、德勝節度使、安西大將軍,西平王。
四十一世:虞賓(894-963)字:光國.唐天覆初年進士,光州刺史.光祿大夫.周虞賓生十二子:寧遠、從遠、超從、從連、連芳、芳輝、芳榮、榮聚、聚松、清儒、汝元、啓元 。
四十二世:周從遠(913-983),字:仲長.宋建隆年武進士,馬步指揮史.生子二∶智 強、智衡。從兄周行逢為武清軍節度使,顯德三年,周行逢控制了整個湖南,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權”,常德一時成為湖南的政治中心,北宋封周行逢為汝南郡王。
四十三世:周智強(944-1007)字:健行.宋處士.仁孝有義、教子有方.隱居月山之嚴田.詩書自娛、頤養天年.葬營道安心寨。周智強生五子: 周識、周鐸、周正、輔成、伯高。周智強從弟周保權為周行逢子。周行逢去世前,周保權兄周興權已經去世。乾德五年(967)遷右羽林統軍。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出知幷州(今山西榆次)。
四十四世:周輔成(977-1022)字:孟匡.(即輔成)宋大中祥符進士。周輔成生四子: 敦礪、敦頤、敦文。
四十五世: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先生;周輔成第二子,為宋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生二子:周壽、周燾。
四十六世:周燾(1059-1121)宋元佑三年(1088)進士。初為黃池令,累遷至兩浙轉運使,成都知府,朝議大夫,官終寶文閣待制,隨父徙居南康蓮花峯下。善作詩,在浙江時與蘇軾唱酬甚多。著有《愛蓮堂集》傳世。周燾生三子:周演、周絪、周緼。
四十七世:周絪(1080-1041)紹聖四年進士,仕致禮部侍郎,出知河南祥符縣,遂家於祥符東關鎮。周絪生一子:周靖。
四十八世:周靖(1102-1163)宣和間進士,中江主薄轉彬州錄事,為國子監博士,以太常博士隨宋高宗宗南渡,有感於岳飛遇害,中原收復無望,初寓於杭,至紹興十一年,由杭遷諸暨之紫巖盛原裏。周靖生一子:周亥。
四十九世:周亥(1129-1181)仕致大理評事。周亥生三子:周勤、周謹、周和。
五十世:周謹(1158-1214)。周亥次子,為節度行軍司馬。周謹生三子:周治、周誾、周恪。
五十一世:周恪(1187-1238)仕致翰林學士,承旨居諸暨之南門。周恪生四子:文奇、文惠、文原、文城。
五十二世:周文惠(1209-1266)周文惠生二子:周莘、周茂。
五十三世:周茂(1234-1289),字元泊。進士,左丞相,特進,紫金光祿大夫,封沂國公,贈太師。
五十四世:周澳(1263-1323)。為行省令史,元貞間贅于山陰周橋温瀆村俞氏,為“山陰始祖”。 周澳生四子:長子周德,次子周林,周楦、。
五十五世:周林(1288-1353),字仕德。周仕德生三子:萬和、萬奇、萬璋。
五十六世:周景和(1309-1374),字萬和。奉明太祖徵永州封孱陵侯。周景和生二子:周宇、周寅(字壽虎)。
五十七世:周宇(1329-1382),字壽龍,弟壽虎留居永州,周宇鎮守江西永新,為大將軍。
五十八世:周慶(1350-1398),字德芳。山西道監察御史,贈文林郎。周慶生四子:叔莊,叔超,叔廣、叔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