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灣頭村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下轄村)

鎖定
灣頭村,位於萬江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企石村、梅樹墩村、小海口村、蜆湧村、西汴頭村。明朝立村。相傳因村內河涌彎曲,而取名灣頭村。早期蜆湧轄內分八大坊,分別為教美坊、大元坊、唐屋、羅屋、樊屋、蘇屋、企石、灣頭,灣頭為其中之一。
中文名
灣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
地理位置
萬江街道西部
明至清初,屬東莞縣延福鄉;清末,屬中堂司。民國時期,屬第一區四平鄉。1959年,屬萬江人民公社拔蛟窩生產大隊;1983年,屬萬江區蜆湧鄉;1986年,屬東莞市萬江區街道蜆湧管理區;1999年,屬萬江區街道蜆湧行政村;2003年,屬萬江街道蜆湧社區。
世居村民為温姓。明朝,一部分由東莞南城篁村新基遷移至此地立村;一部分是小海口村温敬和的後裔分支遷入。
2015年末,户籍人口255人,其中男性126人,女性129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3歲(男)。外來暫住人口15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萬江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種植水稻、黃麻、花生為主,同時製作梅菜等農副產品,工副業有搓麻繩、織草繩,後期開辦木器加工市場、五金加工市場。早期部分村民到香港打工謀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土地基本被徵用或用於興建廠房商鋪,村民從此“洗腳上田”,參加社會就業。2015年,村民經營以工商業為主,村集體經營收入300多萬元,涉及行業有建材、電子設備、電氣設備、皮革、毛織、機械、木業、汽修、五金加工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村內有三級古樹7棵,均為榕樹。傳統節慶食品有魚龍、油角、糖環、炒米餅、蒸鬆糕、碌堆、艾煎堆、粽子、冬團、鹹丸。
國道G107線穿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以及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1年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福盈樓村民活動中心各1個。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僅存2座,為青磚瓦房,建於民國時期,每座佔地面積10多平方米。
清明節,各房宗親、老少男丁都會帶上燒豬、燒肉、包點、“元寶”、蠟燭、線香及紙紮祭品等參加祭祖,祭祖後各家各户分燒豬。舊時,祭祖活動的費用由公償田等收入支付。
開燈,大年初一為上一年新生男嬰點花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每年正月十五,生男丁的人家在温氏小宗祠(蔭槐堂,已拆)開燈設宴,在大宗祠掛花燈,有燈頭簿記載。
相傳立村之初,村民温燦華帶頭,教授獅藝、武術等,與周邊村村民一起組建獅隊,經常受邀請到各地表演。
該村代表性人物:
温堅,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温少生(1963—),東莞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
温少祺(1966—),中國郵政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 [1] 
參考資料
  • 1.    灣頭村  .東莞市地情數據資源庫[引用日期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