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灕江業餘大學

鎖定
灕江業餘大學成立於1981年,由中國著名教育家黃現璠創辦於桂林,是中國當代最早由社會名流開辦的一所民辦成人業餘大學教育機構之一。
1981年9月,黃現璠領導組織民間師資力量創辦的灕江業餘大學以“成人教育”形式開學,相繼開設了歷史、語文、工業會計管理、商業管理、中醫、土木建設、新聞、法律等大專培訓班以及英語、地方誌短期學習班,前後入學的學生達千餘人,他們當中90%以上的學生經過國家考試,成績合格,領到畢業證書,成為大專畢業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不少人還成為了各條戰線的局長、廠長、經理、科長,發揮着骨幹帶頭作用。
中文名
灕江業餘大學
創辦時間
1981年9月
創辦人
黃現璠
類    別
民辦成人業餘大學教育機構

灕江業餘大學倡設背景

原灕江業辦公室主任凌漢民(右二) 原灕江業辦公室主任凌漢民(右二)
黃現璠一生在師範學校受教13年(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4年、北京師範大學9年),又在高等院校從事教育工作近50年(其中在高等師範院校任教近30年),熱心教育可説是黃現璠人生的閃亮點。早在1934年,黃現璠就隨黎錦熙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研究會從事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20世紀40年代中期,黃現璠到黔桂邊區考察少數民族教育方面狀況,共歷時近一年之久。與“蜷伏於荒山長谷之中,度其黯淡非人生之生活”的少數民族同吃同住,食不飽腹,夜無卧具,十分艱辛地收集到大量原始史料。將一部分調查資料整理成文,以《黔桂邊民教育散記》連載於《廣西日報》桂林版上,文中強烈呼籲政府重視黔桂山區少數民族教育問題。抗戰期間,黃現璠曾兼任過廣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當時,桂林籍著名鄉村建設運動先驅梁漱溟就住在桂林的廣西教育研究所內,這一時期的黃現璠與梁漱溟來往過從甚密,兩人時常探討的話題主要就是平民教育問題,黃現璠自然受益非淺。20世紀50年代中期,黃現璠曾積極建議廣西人民政府籌建一所“壯族大學”,結果未能實現。黃現璠長年累月在高等教育第一線從事教育的經歷和經驗,以及他對教育事業的熱心着迷,無疑是黃現璠晚年創辦灕江業餘大學的心路和思緒背景。
同時,正如識者評曰:“黃現璠教授在教育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教學、科研事業奮鬥了大半生,直到生命最後一息。其精神十分感人,堪為人師。在他的薰陶下,其家庭半數成員都在從事教師工作,成了‘教育世家’。” [1]  有了這種熱心教育的思想和辦學願望的背景,注重實踐的社會活動家黃現璠必然會將心中願望付之實踐,於是從1980年便開始倡設灕江業餘大學和積極進行籌建工作。

灕江業餘大學成立過程

1980年,為了給國家培養建設有用之才,黃現璠開始籌辦灕江業餘大學。“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於私人辦學的認識依然十分保守,造成私人辦教育的困難和阻力很大,困難重重”。 [2]  為爭取業餘大學儘快得到備案,1980年8月黃現璠到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五屆第三次會議時,曾向有關方面和人員請求幫助,並得到舊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劉瀾濤親筆寫的字條,那字條大意是:黃現璠教授籌辦灕江業餘大學,是件好事,希望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回桂後,黃現璠又找了老友、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覃應機,請求支持。後來籌辦人員就是憑劉瀾濤副主席的字條以及覃應機主席的關照而與自治區教委和文教辦打交道並順利得到解決的,黃現璠的學生、時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的梁成業亦給予了大力支持。
辦學,師資是首要條件。為此,黃現璠向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領導請求給予大力支持,得到了學院領導的支持,同意黃現璠聘請在校部分教授和講師兼職任教於灕江業餘大學,從而使得灕江業大的教學質量有了保證。
私人合作辦學,解決校舍問題同樣重要。辦此,黃現璠又找了自己的學生、時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的梁成業。在梁書記的關心下,“市委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3]  校舍得以順利解決。
為了獲得辦學資金,黃現璠又聘請桂林市工商聯代表、曾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張香圃出任灕江業餘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以謀求市工商聯的支持。
經過黃現璠以及他的學生、籌委會成員凌漢民(桂林市一中校長)和張一民(廣西師院教授)等人1年多的共同努力爭取,灕江業餘大學的成立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批准,於1981年9月正式開學。

灕江業餘大學辦學規模

灕江業大部分學員畢業時與教師合影 灕江業大部分學員畢業時與教師合影
該校開設語文、數學、歷史三個專業,培養四化建設需要的專業人材。語文專業要求達到與一般師範院校語文專業相同的水平。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掌握有關語文的基本理論,掌握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能夠閲讀一般中國古籍和本專業的有關書刊,具有較好的語文運用能力。數學專業要求達到與一般師範院數學專業相同的水平。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和研究高等數學各門知識和普通物理學知識,具有較好的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歷史專業要求達到與一般師範院校歷史專業相同的水平。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運用中國古代語文,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學習和研究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具有較好地運用這些歷史知識的能力。
開學初期,黃現璠校長善於領導和組織同事發揮集體力量,做好各項工作。他經常到校找教師和學員談話、聽課,有時還親自授課,不辭辛勞。以致“灕江業大開辦後一年多他因操勞過度逝世”。 [4] 

灕江業餘大學師資力量

主要依靠已經離休退休的老教授、老講師、老教師,集體舉辦桂林灕江業餘大學,培養社會青年及在職工人和幹部,使之經過幾年的業餘學習,有系統地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的專業人材。本校接受當地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爭取兄弟院校和有關企業的支持,實行民主辦學。
本校由下列人員組成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香圃
付主任委員:黃現璠、孫明魁
委員:周成慧、黃鏡銘、李植彝、唐禧。
黃現璠兼任校長,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的教務和總務工作。
  • 部分兼職教員摘介
廣西師大張一民教授 廣西師大張一民教授
1.張一民,生於1923年,壯族。1950年7月畢業於廣西大學政治系。1953年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歷任廣西大學助教,廣西師範學院(師大前身)講師,廣西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原從事馬列主義研究及教學工作,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去講師職務並調到校圖書館當辦事員。1980年6月調到歷史系研究、講授廣西地方民族史及方誌編纂學。先後在本系開辦的全區各市縣地方誌人員研討班、廣西民族學院歷史系檔案班、河池地區以及梧州、蒼梧等市縣方誌人員培訓班講授方誌編纂學。曾兼任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廣西民族研究學會、廣西地方誌協會理事,憑祥、大新、寧明、德保、融安、來賓、南丹、龍勝等市縣誌顧問,華夏地方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廣西通志·教育志》副主編。1986年獲為四化服務成績顯著獎狀,1988年獲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本人事蹟被收入《中國當代歷史學者辭典》、《中國當代方誌學者辭典》、《廣西知名社會科學者傳集》、《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當代中華詩詞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2)等書。
廣西師大黃紹清教授 廣西師大黃紹清教授
2.黃紹清,1934年生,廣西上林人,壯族。筆名黃海帆、趙卿。1958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助教、講師,廣西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作家協會第三、四、五屆理事,廣西民族文學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壯族作家創作促進會第三屆副會長,中國寫作學會理事。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朗誦詩選萃》、《壯族文學古籍舉要》、《桂林風光的明珠灕江》(合作)、《中國少數民族古代文論述要》、《從爭鳴中興起的宋代詞論》,電視劇劇本《丰姿多彩的廣西民族風情》(已錄製播出)等。《新詩歌卷》、《中國詩歌寫作史》分別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壯族當代文學引論》獲中國第二屆少數民族圖書獎三等獎、廣西區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全國第二屆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壯族文學史》(合作)獲廣西首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廣西首屆振興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中國首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著作獎及全國高校第二屆優秀教材獎等。
3.張家璠,1936年7月生,廣西桂林人,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廣西師大社科聯常務副主席、校科協副主席。1961年7月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今廣西師大)歷史系本科,留系任教至今,曾兼任廣西師大科研處處長多年。長期致力於高校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文選、中國史學史、方誌學、桂林地方史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並以中國歷史文獻學及桂林地方史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曾主編高校合編教材五種,其中《中國歷史文選》獲廣西首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及國家教委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中國史學史簡明教程》獲廣西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歷史文獻學》獲桂林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社會科學文獻檢索與利用》獲桂林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任副主編)獲廣西師大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教學研究成果《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獲廣西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參與佔點校的清代謝啓昆主修的《廣西通志》一書,獲廣西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另外,還主編、合著及合作譯註出版有《毛澤東思想研究論集》、《鄧小平理論研究論集》、《中國古代文獻學家研究》、《桂林史話》等論著十餘部,發表論文30餘篇。曾被評為桂林市勞動模範、教育先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4.周作秋,壯族,1958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助教、講師,廣西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他除與歐陽若修等教授合作編寫了《壯族文學史》、《壯族文學發展史》外,還編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周民震 韋其麟 莎紅研究合集》(灕江出版社,1984年11月)等書,對當代壯族文學家周民震、韋其麟、莎紅深有研究。他對壯學發展的革命性貢獻,在於1958年秋季便在廣西師院開設了“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學”課,成為將壯學研究課題列為大學教育課程的第一位學者。

灕江業餘大學社會評價

桂林市委統戰部長視察灕江業大時興奮地説:“你們看,不用國家花一分錢,不用國家派一個幹部,教室 裏晚上燈光輝煌,教師認真講課,學員努力學習,多好啊。”
“原桂林市委書記粱成業當時曾就此事(指灕江業大開辦一事)向自治區黨委作了彙報,自治區黨委領導同志聽後表示十分支持並給予了黃老(黃現璠)高度評價。”

灕江業餘大學辦學成果

灕江業大在八年辦學過程中,不花國家一分錢,不用國家派幹部、教師,依靠退休老幹部、老專家、老教授,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近五百名畢業生。現在這些學生有任廠長、經理、科長、局長的,更多的是在生產、經營和工作中發揮了骨幹作用,作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 1.    引自鄧炳熒撰《毋用揚鞭自奮蹄》,載《師範羣英 光耀中華》第14卷第26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 2.    引自黃現璠遺著《韋拔羣評傳》“梁成業代序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 3.    同2注
  • 4.    引自蒙蔭昭主編《廣西古今教育人物》第271頁,廣百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印,200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