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數民族文學

鎖定
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和漢族文學相比,各少數民族文學之間相比,發展極不平衡,但是這種不平衡,絲毫沒有湮沒各民族人民的創作才能。
中文名
少數民族文學
歸    屬
多民族國家
代    表
格薩爾王傳
基    數
10億多人口中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兄弟民族和民族成份尚未確定的一些人 (如西藏的僜人、夏爾巴人,雲南的苦聰人、克木人等)。在全國10億多人口中,漢族人口占93.3%,各兄弟民族人口占6.7%,所以習慣上將人口較少的各兄弟民族稱為少數民族。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各自的勤勞和智慧,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中國文學發展史而言,漢族文學是其主體,但各少數民族文學也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和作用。
從這種意義上講,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是對中國境內除漢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文學的總稱。它包含着如下幾方面的意義:第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是相對漢族文學而言的。第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是由歷代各少數民族人民創造的。它包含了民間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兩個有機部分。各民族人民在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時,大部分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反映了本民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生產、生活、思想、感情和願望。第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拋開各少數民族文學的所謂中國文學是不完全的,或者僅僅是漢族文學。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和漢族文學相比,各少數民族文學之間相比,發展極不平衡,但是這種不平衡,絲毫沒有湮沒各民族人民的創作才能。相反,從中華民族的文學這一角度來考察,它恰恰反映出中國文學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許多在漢民族文學中已消失的古老的文學形式,如神話、英雄敍事詩(又稱英雄史詩)、古代歌謠等,至今仍在各少數民族文學中得到完好的保存和傳承,有些甚至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某些空白,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中國各少數民族,都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學傳統,作為文學源頭的民間口頭創作更是這樣。但由於過去各少數民族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影響了文學的發展。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一些少數民族尚處於奴隸社會,甚至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歷史發展階段,經濟文化十分落後。不少民族還只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本民族文字。這種客觀現實造成許多民族的文學至今還以口頭創作和傳承為主。在這些民族的文化史中,民間文學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與漢族文學相比較,成為其顯著的特點。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各民族的神話、傳説、故事、歌謠、敍事詩(包括英雄史詩和一般敍事詩)、諺語、謎語等作品,構成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璀璨奪目的寶庫,其中不少作品通過古代文人的採集、整理,出現在漢文文獻和少數民族古代典籍之中。這種文學傳統可以追溯到十分久遠的時代。<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當時漢民族尚未形成民族共同體,這本詩集中的<國風>和“小雅”中的許多篇章,實際上是當時各民族中流傳的歌謠作品。至今,湖南湘西土家族在婚禮之前的告祖儀式上,還要演奏詩經音樂,所唱歌詞恰恰是《詩經》中的《關雎》、《桃夭》之章,而且歌詞與《詩經》相同。這種遺風説明<詩經>與古代少數民族的淵源關係。<山海經>保存了許多古代民族神話資料。和黃帝齊名的帝俊神話(高辛氏),在中國南方民族的神話中屢有反映,如瑤族的《盤瓠》神話,反映出盤瓠原是高辛氏部落聯盟中以犬為圖騰的部落酋長。東漢應劭所撰《風俗通義》中,完整地記載了《槃瓠》神話和《沙壹》(哀牢夷《九龍神話》)神話。晉代幹寶<搜神記>中,記載了《槃瓠》神話的另一異文。作為中國古代神話濫觴的盤古神話,也是中國南方民族的神話。最早記錄它的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人徐整。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南方諸民族中,除普遍流行《盤古》、《槃瓠》、《九龍神話》(《沙壹》)外,伏羲女媧神話、射日神話、洪水神話等也普遍流傳,並且古籍記載也很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所載葉限故事,是世界最早見於文字記錄的“灰姑娘”型故事。它的流傳地在今廣西壯族地區。在藏族中流傳的<屍語故事>(最早由印度傳入),在西南一些少數民族民間也有同類故事流傳。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各民族民間和與國外民間文學的相互交流和影響。民間歌謠的記錄,為歷代文人所重視,清代李調元編輯的《粵風》,除收入漢族情歌外,還收入瑤歌、俍歌、壯歌58首。至於少數民族古代典籍,更是容納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寶庫。蒙古族的<蒙古秘史>、維吾爾族的<突厥語辭典>、<福樂智慧>,藏族的《米拉日巴道歌》、<薩迦格言>等,都直接引入了民間流傳的格言、詩歌、諺語、民間神話、傳説、故事等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少數民族民間文學遺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30多年來,各民族民間文學工作者搶救、挖掘、蒐集、整理發表的各民族民間文學作品數以萬計,一座座輝煌燦爛的民間文學寶庫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們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畫面,向我們展示了各民族人民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現實生活和精神文化,以及他們的憧憬和希望。這些藝術作品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對中國文學史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這些貢獻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神話。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寶庫極為豐富。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就引起中國許多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民族語言學家、文學家的重視和研究。學者們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調查,收集到很多少數民族神話作品,較有影響的有彝族支系阿細人的創世長詩<阿細的先基>(昆明北門書店出版,李公樸發行,原名為《阿細的先雞》),它是由光未然與阿細青年畢榮亮合作記錄整理的,當時只記下漢譯文。1945年,北京大學袁家驊用國際音標記下畢榮亮演唱的原文,採用直譯法進行字譯和句譯,並對音系、詞彙、語法進行研究,寫成《阿細民歌及其語言》,這是較早地用科學方法對少數民族創世神話的記譯和研究。從50年代開始,隨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民間文學調查工作的進行,揭開了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的寶庫。目前,從西南少數民族中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的創世紀神話敍事詩就有十幾部。如納西族的<創世紀>,白族的《創世紀》,彝族的《查姆》、<梅葛>、《阿細的先基》、<勒俄特依>,瑤族的<密洛陀>,侗族的《侗族祖先哪裏來》,苗族的《苗族史詩》、《苗族古歌》,拉祜族的<牡帕蜜帕>,阿昌族的<遮帕麻與遮米麻>,哈尼族的《奧色蜜色》,佤族的《西岡裏》(葫蘆的傳説)等。加上其他短篇古歌、敍事性散文神話作品,構成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包羅萬象的內容。其中大部分神話作品,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敍述了原始人類對宇宙開闢、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成、民族起源等的認識和解釋。各民族神話,特別是創世紀神話的另一特點,是對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作了獨特的記敍。這部分內容大都出現在各創世紀神話的後半部分,這是中國神話在長期的發展中,與各民族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產物。
少數民族文學 少數民族文學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也越來越多地引起國外學者的注意。中國三大史詩很早就吸引東歐一些國家學者們對它進行研究,法國的石泰安研究藏族<格薩爾王傳>並有專著問世。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達木丁·蘇榮對<格斯爾>的研究,日本學者君島久子、伊藤清司等對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神話、傳説、故事的翻譯研究等,成績也很突出。目前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擴大。
近幾年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工作的形勢是喜人的,成績獲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黨和政府的關懷是決定性的因素,特別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每一階段,都給與具體指示。198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加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和蒐集工作的通知》,對每一位研究工作者都是鼓舞。其次,民族民間文學研究隊伍中,有着很好的學術帶頭人和一批中青年研究力量,民間文藝學家鍾敬文所寫的《劉三姐傳説試論》、《論民族誌在古典神話研究上的作用》以及一系列有關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講話,對民族文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王沂暖從事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的蒐集、翻譯工作50多年,並在藏族文學研究中成績卓著。有這樣一支研究隊伍,再加上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蒐集隊伍、作家隊伍、翻譯家隊伍,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和研究工作的更大繁榮和發展,前景是十分喜人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