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灌木集禽圖

鎖定
《灌木集禽圖》是明代畫家林良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畫面中,在灌木、竹石、水草、蘆葦的掩映下,禽鳥或棲息、或翱翔、或相逐、或覓食,展示出一派生動、博大的氣象。 [1]  圖中禽鳥造型準確、生動逼真,翠竹、蘆荻、樹枝穿插有致。全圖運筆揮灑自如,水墨酣暢淋漓。在着意刻畫羣禽飛動之勢和情態之妙的同時,又準確地勾出了它們的形態特徵。 [2] 
全卷數十種禽鳥姿態各異,通過筆墨形式的創新,林良為寫意花鳥畫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獻。 [1] 
中文名
灌木集禽圖
創作年代
明代
作    者
林良
規    格
縱34釐米,橫1211.2釐米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灌木集禽圖畫作內容

畫卷起首空曠,三隻麻雀從畫外飛來,掠過翠鳥、黃鸝的啁啾聲,把觀者的視線帶到交橫掩映的灌木叢中。這是畫卷的第一段高潮:幾隻山喜鵲在這裏引頸和鳴,一對白頭靜棲高枝;最有意味的是俯身返視的那隻八哥旁邊,一隻山雀竟怡然進入了安穩的夢鄉;此外還有鵲鎢、青麻鳥等,成雙成對,情意纏綿。畫卷的第二段轉入悠揚蕭散的旋律,闊葉灌木和疏竹叢中,有寒鴉、秦吉了、麻雀、白頭翁、鵪鶉等,三三兩兩地和鳴或嬉戲。第三段老松斜出,針葉葱翠,這裏是斑鳩的天地,可是左上角松枝上,卻半藏着一隻窺視的蒼鷹。終卷以荻岸水濱作結,一對鸕鷀涉水覓食,幾隻翠鳥或飛或棲,水天空闊,與開卷相呼應。 [3] 
卷末款識為“東廠林良”,卷後有元治、金廷標、徐步雲、徐鳴珂等人的題跋。 [1] 

灌木集禽圖創作背景

《灌木集禽圖》是林良創作中、後期的代表作之一。這個時期主要是成化(1465—1487)至弘治年間(1488—1505)初。此時畫家筆下受浙派影響的樹石風格亦日益成熟、老到,名款的寫法已固定成鮮明的特色。 [4] 
《灌木集禽圖》中主要有以墨渲染、寫實和以書入畫三個特點,寫實大概是林良自身宮廷花鳥畫家的身份習慣,也是少時求學於顏宗的結果;以墨渲染和以書入畫這兩個文人畫屬性的特點則可能來自於林良與士紳階層的來往。 [5] 

灌木集禽圖藝術鑑賞

灌木集禽圖構圖

畫面佈局採用平面散點的結構手法,移步換形,層層展開,灌木、翠竹、蒼松、蘆荻,以及形態各異、往來如穿梭的羣鳥,騷動不居,有如電影“蒙太奇”般地映入觀者的眼簾,洋洋灑灑,繪聲繪色,令人應接不暇;同時也使在一般畫家、詩人筆下蕭瑟悲涼的秋色,化為一派勝似春光的爛漫之景。 [3] 

灌木集禽圖技法

《灌木集禽圖》局部
《灌木集禽圖》局部(3張)
此圖畫了很多禽鳥,有靜有動,各不相同;畫家採用的是寫意畫法,粗壯的樹木用雙勾,樹蔭處皴染有韻味;細枝葉:用單線勾畫,或濕筆,或枯筆,信筆而成:葉剛散點,少有勾筋脈的;各種禽鳥互相穿插,有的棲息,有的對鳴,有的飛翔,有的覓食……形態逼真,趣味盎然。禽鳥的畫法濃淡得宜,又有毛茸茸的質感。畫眼,一律的圈點,頗有神氣。他的這種寫意畫法在當時的畫院中獨樹一幟,難能可貴。 [6] 
從細節刻畫來看。《灌木集禽圖》中的禽鳥多以水墨寫出,再敷以淡彩,呈現出野逸之態,但在細部刻畫上,林良又十分細緻精準。如鳥喙的表現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據鳥的種類各不相同,比如翠鳥喙部細長尖鋭,鸚鵡方大有力,麻雀喙部短小,尤其是卷末飛翔的鷗類,喙部微微凸起的特徵都被林良表現出來了,鳥的尾羽也是依實物進行勾寫,這些都説明林良有着高超的寫實造型能力,同時對錶現對象進行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林良在點寫完飛羽之後,又往往用色或者墨沿飛羽邊緣高低起伏並帶有節奏地進行渲染,這使得一片片看似獨立的飛羽連接起來,並區分出各級飛羽的層次,這都是畫家對細節的重視和獨創之處。 [1] 
畫法以水墨為主,略點淺色。禽鳥造型生動,兼工帶寫,形神俱足。灌叢則用筆奔放,如飛如動。總體法度謹嚴,運筆行墨穩健沉着,氣脈連貫,無輕率浮燥之弊,是林良傳世畫跡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7] 

灌木集禽圖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全幅氣勢宏闊,景象萬千,為林良存世的精品鉅製。 [8]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灌木集禽圖》,從畫幅本身來説,堪可與徐霖的《花卉泉石圖》並駕齊驅。但是很遺憾,我們在徐霖筆下看到一種明快的節律與訓練有素的線條用筆還有得心應手的滲化,而在林良的畫面中,線條也是奔逸,水墨也是暈滲,用筆也是潔淨,卻怎麼也體會不出這種和諧的感受和衝融的氣氛。 [9] 

灌木集禽圖後世影響

該畫作描繪了飛、鳴、飲、啄等不同姿態的禽鳥,更以水墨分明的層次表現禽鳥毛茸茸的質感,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展開了新的一頁,成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開端,也為以後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花鳥畫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10] 

灌木集禽圖重要展覽

“故宮藏曆代書畫展”於2016年9月6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正式開展,21幅書法珍品及47件稀世畫作亮相武英殿,其中《灌木集禽圖》也在該展覽中展出。 [11] 

灌木集禽圖作者簡介

林良(約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弘治時拜工部營繕所丞,直仁智殿改錦衣衞百户。林良明景泰至成化間宮廷畫家,授工部營繕所丞,鎮撫,值仁智殿。與呂紀先後供奉內廷。擅畫花果、翎毛,着色簡淡,備見精巧。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畫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傳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圖》、《灌木集禽圖》、《雙鷹圖》等。 [7] 
參考資料
  • 1.    胡陽. 論林良《灌木集禽圖》中禽鳥的塑造[J]. 美術界, 2016, (10):85.
  • 2.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選,寫意禽鳥傳統筆墨參考[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01,第10頁
  • 3.    ,中國名畫鑑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624-625頁
  • 4.    浙江省博物館編,明代浙派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04,第144頁
  • 5.    張希文.試析林良繪畫風格特點及形成原因——以《灌木集禽圖》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6,(第12期).
  • 6.    張弘主編,中國花鳥畫名作鑑賞[M],遠方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第131-132頁
  • 7.    唐譯編著,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國繪畫[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04,第157頁
  • 8.    故宮博物館編著,故宮書畫館 第3編[M],紫禁城出版社,2009.03,第66頁
  • 9.    陳振濂著,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 三 元末~明[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9,第112頁
  • 10.    李肖傑. 淺析林良寫意花鳥畫《灌木集禽圖》[J]. 人間, 2016, 第211卷(16)
  • 11.    灌木集禽圖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02-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