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瀾滄崖豆藤

鎖定
瀾滄崖豆藤(學名:Millettia lantsangensis)是豆科崖豆藤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1,8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灌木林中。 [1] 
中文名
瀾滄崖豆藤
拉丁學名
M. lantsang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崖豆藤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豆亞目
亞    科
豆亞科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瀾滄崖豆藤形態特徵

瀾滄崖豆藤(墨線圖) 瀾滄崖豆藤(墨線圖) [2]
藤本。枝柔軟,綠黃色,具縱稜,嫩枝、葉軸、花序均被倒向平伏毛,無皮孔。羽狀複葉長25-35釐米;葉柄長8-13釐米,葉軸上面具狹溝;托葉狹,漸尖,長約4毫米,小葉2對,間隔2-3釐米,紙質,斜菱狀卵形,長8-18釐米,寬3.5-6釐米,先端漸尖至楔尖,基部闊楔形至圓鈍,兩側不等大,上面僅中脈被毛,下面密被伸展毛,側脈10-12對,直達葉緣弧曲,細脈網結,上下面均隆起;小葉柄短,長2-3毫米,密被毛;小托葉針刺狀,長約4毫米,被毛。總狀圓錐花序腋生,細柔,長30-50釐米,總花梗長6-10釐米,花序細上部花尤稠密,生花節甚短;花3-4朵着生節上;苞片披針形,狹尖,長約4毫米,早落,小苞片小,線形,貼萼生;花長約8毫米;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筒狀,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密被毛,萼齒尖三角形,等長或稍長於萼筒,上方2齒全連合;花冠淡紅色,旗瓣密被絹毛,圓形,寬約6毫米,無胼胝體,無耳,瓣柄短,翼瓣弓狀彎曲,基部具1耳,龍骨瓣長圓狀鐮形,先端圓鈍;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子房線形,具短柄,密被絹毛,花柱短,上彎,柱頭點狀,胚珠10-12粒。莢果菱狀長圓形或棍棒形,長約7釐米,徑約3釐米,腫脹,頂端具喙,基部狹至短頸,密被黃褐色絨毛,遲裂,種子常為1粒;種子橢圓形,長約2.5釐米,徑約2釐米,褐色,光滑,臍偏一端。 [2]  [4] 

瀾滄崖豆藤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林中,海拔1300-1800米。

瀾滄崖豆藤分佈範圍

雲南(西南部)。模式標本採自雲南勐海。 [2] 

瀾滄崖豆藤物種提示

瀾滄崖豆藤萼齒尖三角形,等長或稍長於萼筒,與崖豆藤屬其他種均不同,易於區別。 [2] 

瀾滄崖豆藤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 2.    《中國植物誌》(第40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46-147頁
  • 3.    瀾滄崖豆藤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5]
  • 4.    瀾滄崖豆藤|Millettia lantsangensi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