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瀰漫

(漢語詞語)

鎖定
瀰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í màn,意思是充盈,鼓盪; 密佈,揚灑; 連綿不斷;遼遠或漫遠;枝蔓多而冗長; 蔓延;煙塵或水霧佈滿,到處都是。出自王昌齡《採蓮》。
中文名
瀰漫
外文名
suffuse;pervade
拼    音
mí màn
近義詞
充滿;佈滿;彌散
反義詞
消散
釋    義
路途漫遠、充滿、佈滿.
意    思
滿,到處都是

目錄

瀰漫釋義

1、充盈鼓盪
2、密佈,揚灑。
3、連綿不斷。
4、遼遠漫遠
5、枝蔓多而冗長
6、蔓延
7、煙塵或水霧佈滿,到處都是。

瀰漫出處

唐·王昌齡《採蓮》詩:“湖上水瀰漫,清江初可涉。”
明·徐復祚《投梭記·逆節》:“ 長江 萬里瀰漫,勢委迤,形屈盤。”
清·方文《送萬茂先應徵北上》詩:“雞籠山崪峍,秦淮水瀰漫。”
晉·葛洪 《抱朴子·博喻》:“嘉穀不耘,則荑莠 瀰漫。”
南朝·梁·沈約《八詠詩·晨徵聽曉雞》:“出海漲之蒼茫,入雲途之瀰漫。”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月桂子》:“又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桂子若不瀰漫三千里內,亦不當專在台州咫尺之地。”
《宋書·符瑞志下》:“宣城宛陵野蠶成繭,大如雉卵,瀰漫林谷,年年轉盛。”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四折:“人亂攛,親屬交錯,羅綺瀰漫。”
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殺氣瀰漫遮日月,喊聲嘹亮震青霄。”
清·顧炎武《田功論》:“今之中土,瀰漫蒿萊。”
葉聖陶《倪煥之》一:“把取下的殘燭吹熄了,刺鼻的油氣立刻瀰漫在小艙裏。”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徐盛傳》:“ 文帝 至 廣陵 ,望圍愕然,瀰漫數百里,而江水盛長,便引軍退。”
唐·元季川《泉上雨後作》詩:“誰是畹與畦,瀰漫連野蕪。”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窣堵利瑟那國》:“途路瀰漫,疆境難測。”
唐·劉知幾《史通·敍事》:“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只,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應以一言蔽之者,輒足為二言;應以三句成文者,必分為四句。瀰漫 重沓,不知所裁。”
巴金《寒夜》十五:“夜在發白,霧瀰漫到岸上來了。”
李二和《遠行》:“悠揚、舒緩又略帶幾絲哀慼的音樂聲起。幾絲淡淡的煙靄瀰漫開去,一束微妙的藍光有意無意的籠罩住遠行者,與遠方的河水遙相呼應。” [1] 
朱泳燚看雲識天氣》:“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地慢慢變黑,雲峯漸漸模糊,不一會兒,整座雲山崩塌了,烏雲瀰漫了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的下起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郁達夫《在寒風裏》:“黃沙彌漫的山野之間,連太陽曬着的時候都不能使人看出一點帶生氣的東西來。”

瀰漫例句

早晨,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茉莉花的清香,令人神往。
空氣中瀰漫着一種怪怪的讓人説不出是什麼味,耳邊蚊蠅嗡嗡,腳下也有些異樣,大概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子吧!
剛下完雨,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味道,令人心情舒暢。
藍色的煙霧像雲似的瀰漫在這些黑樹之間,慢慢地在水面上向遠方飄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