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瀕危物種紅皮書

鎖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寫,出版時間是1991年9月。
中文名
瀕危物種紅皮書 [1] 
作    者
汪松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1年9月
頁    數
320 頁
定    價
130 元
開    本
大16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30004857

瀕危物種紅皮書簡 介

被列入瀕危物種的動物
被列入瀕危物種的動物(5張)
人口的增長以及對大自然的改變、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環境的污染、外來種的引入等等,物種的生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脅,乃至瀕於絕滅的危險境地。物種及其棲息地的變化,最終又必將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因此,近半個世紀以來,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 
為引起保護界和社會公眾以及決策者的關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66年首先出版了《哺乳動物紅皮書》,繼之而出版的有鳥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魚類、植物、無脊椎動物部分等冊。其後,又出版所有瀕危動物的《紅色名錄》。不少國家也相應出版了本國的紅皮書。這些紅皮書的出版,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瀕危物種的保護行動,並作為立法或制定受法律保護的物種名錄的依據。
我本人在八十年代初剛接觸IUCN紅皮書時,就感覺到它對物種保護的作用,同時又感到IUCN紅皮書對中國的物種瞭解有限。因此就有意借鑑其有益的經驗,邀請國內同行共同努力,編寫我國自己的動物紅皮書。當時曾邀請國際紅皮書的編寫者Jane Thornback專程來訪交流經驗。
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醖釀,國家環境保護局在發起編寫中國植物紅皮書之後,又發起並資助了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編寫。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承擔了此項目,並由我本人負責具體策劃和組織工作。通過多次研討會,經參與的專家們共同商討,確定了編寫大綱、規格、要求和初步名錄,並明確各卷冊由其主編負責邀請有關專家合作,按編寫大綱的要求進行編寫和審閲把關。

瀕危物種紅皮書目的

瀕危爬行動物 瀕危爬行動物
由於動物紅皮書與一般動物志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紅皮書的目的明確,就是為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物種多樣性保護提供基本信息資料,內容以突出物種瀕危現狀為特點,所提出的保護措施建議也要求儘可能具有針對性。因此,國際上多數紅皮書的內容只限於物種瀕危狀況的有關信息,沒有形態特徵的記述,沒有插圖或分佈圖。最先出版的獸類卷,為便於對各種動物隨時修訂,採用的是活頁裝訂,在形式上充分體現了紅皮書的特色。
我國在瀕危物種現狀方面的調查還遠遠不夠,從事編寫工作就難免有相當大的困難。編寫中所依據的資料,不少是作者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第一手材料,也儘可能收集各方面的已有資料。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一方面能彌補我國瀕危動物現狀資料的空缺,為國內和國際上瀕危動物保護的法制和行動計劃的制定、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的提供基礎。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本書的問世,進一步推動我國瀕危動物現狀的調查。瀕危物種保護需要國際間的合作,本書內容的大部分同時附有英文意譯,以利交流。希望這一嘗試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中國是野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同時,物種及其棲息地受到的威脅十分嚴重。以哺乳動物而言,屬於各瀕危等級的種類實際遠超過本書所編寫的。我國中、大型的動物種類幾乎全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威脅物種,而小型的種類因情況不明而難以估計。大量的小型獸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已經面臨瀕危狀況而未被人們的關注。如果對之作出全面評估,符合等級標準而應予列入瀕危物種名錄的種類更不在少數。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長期以來被作為害獸而消滅的狼、野豬等,以及作為狩獵對象的狍、麂等,分佈和數量顯然已經十分稀少,許多地區已經絕跡。凡此種種,我們在編寫中確實也試圖作出努力,但終應資料不足,無法全面反映在紅皮書中。
數量居絕大多數的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的紅皮書,因為當時條件不具備而沒有啓動。從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物種多樣性保護的角度,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組織編寫。所有這一切,都有待本書出版後再接再厲。
瀕危魚類:野生中華鱘親魚 瀕危魚類:野生中華鱘親魚
瀕危物種紅皮書或紅色名錄原意是紅色資料書,意思是通過發表這些物種瀕危現狀,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封面都用矚目的紅色,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
紅皮書提供的瀕危等級應該是參與編寫的專家們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對各物種的瀕危現狀作出評估的集中反映,是“關鍵詞”。根據物種瀕危的不同程度,將這些瀕危物種分為不同程度的瀕危等級,就需要有一個可以被認可和接受的劃一的標準。
自六十年代開始,世界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和《紅色名錄》中關於瀕危物種的等級標準,簡單而易於接受,得到了國際的廣泛承認。
這一等級體系如下:絕滅(EX); 瀕危(E); 易危(V); 稀有(R); 未定(I); 數據缺乏(K); 受威脅(T); 貿易致危(CT)。
國際或國家的紅皮書或紅色名錄,是學術界和保護界的出版物,並無法律效用,不代表聯合國或政府的立場。它們彙集了迄今為止可能獲得的資料,可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國際或國家的條法制訂和執行。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的制訂和歷次修訂,很大程度上依據IUCN紅皮書及紅色名錄。
中國動物紅皮書在啓動時,曾認真討論了所用的瀕危等級。對“絕滅”這一級未予採用。因為如果野外和飼養的種羣都已消失,保護行動也就無的放矢。採用了“野生絕跡”這一等級。如野馬和麋鹿在其自然棲息地野生種羣已經消失,但尚有放養或飼養種羣留存,這就為保護行動提供了基礎和希望。增加了“國內絕跡”一級,這是出於對本國的實際的考慮。如高鼻羚羊,國內已然絕跡,但國外尚有野生種羣留存,可能從國外引回,重建國內的野生種羣。
總之,確定我國的瀕危物種受威脅等級,目的是為客觀地列出我國的受威脅的物種。物種在全球的受威脅等級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在全球被劃為易危的種,在我國可能因種羣數相對穩定而定為低危種。反之,在全球被定為低危的種,由於在我國數量很少並正在衰退,或許僅僅因為處於全球分佈區的邊緣,而可能被劃為瀕危。

瀕危物種紅皮書內容

動物紅皮書顧名思義要包含所有動物門類的瀕危物種。但考慮到現實條件首先是經費有限,又因許多較低等動物類羣的物種分佈和數量方面資料的困難,確定先着手進行脊椎動物部分。這套瀕危動物紅皮書就只限脊椎動物各類,分為四卷出版,即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主要內容包括各瀕危物種的分類地位瀕危等級、種羣現狀、致危因素、現有保護措施和建議、飼養繁殖狀況等信息和資料。為便於使用,每種動物都帶有簡明的形態特徵記述,並儘可能附有外形圖和分佈圖。

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等級

野生絕跡(Ex) - 指野生種羣已經消失,但人工放養或飼養的尚有殘存,如麋鹿
野生絕跡:麋鹿 野生絕跡:麋鹿
絕跡(Et) - 指國內野生種羣已經消失,但國外尚有野生的種羣,如高鼻羚羊.
瀕危(En) - 指野生種羣已經降低到瀕臨滅絕或絕跡的臨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繼續,如朱繯華南虎、東北虎、白暨豚等。
漸危(V)- 指野生種羣已明顯下降,如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勢必成為“瀕危”者,或因近似某“瀕危”物種,必須予以保護以確保該“瀕危”物種的生存,如金貓雲豹
稀有(R) - 指從分類訂名以來,迄今總共只有為數有限的發現記錄,其數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為的因素,如溝牙鼯鼠、海南狨鼠等。
不定(I) - 指情況不甚明瞭,但有跡象表明可能已經屬於或疑為“瀕危”或“漸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等。
瀕危物種紅皮書公佈 瀕絕生物新增188種
全球最大的保育組織, 世界保育聯盟12號公佈最新的瀕危物種紅皮書, 數據顯示瀕臨絕種的動物增加了188種, 包括非洲金剛猩猩、長江白暨豚及多種珊瑚, 都名列其中, 專家警告,這些物種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是它們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
在動物園中常見的非洲西部金剛猩猩,展翅翱翔的埃及禿鷲,還有在長江自在遨遊的白暨豚, 這些動物都在瀕臨危險物種紅皮書上榜上有名 , 這份世界保育聯盟公佈的最新報告指出, 瀕臨危險的物種多達41415種,其中瀕臨絕種的有16306種,增加了188種,而已經絕跡的則有785種,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 來自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主要的威脅來自自然棲息地的破壞
譬如森林遭到濫墾濫伐
珊瑚礁生存環境的破壞
其次是魚類的濫捕
世界保育聯盟指出, 氣候變遷固然也是物種滅絕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氣候變遷的效應發生之前,有些物種就已經消失. 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全球的哺乳動物中, 每四種就有一種,鳥類中每八種就有一種, 面臨生存的威脅, 此外, 1/3的兩棲動物, 七成的植物,未來的生存堪憂.至於生存於近海的珊瑚則是在首度登上瀕危紅皮書,除了海洋環境受到污染, 聖嬰現象和氣候暖化等因素也難辭其咎.
2007 年 09 月 13 日 星期四 公視新聞網/全球現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