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鎖定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成立於2008年12月,系直屬學校領導的、與學校其他二級學院行政同級的教學科研機構。思政部現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近年來,思政部在各項工作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中文名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成立時間
2008年12月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學校簡介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成立於2008年12月,系直屬學校領導的、與學校其他二級學院行政同級的教學科研機構。思政部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瀋陽機電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思政部承擔全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統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政部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科學技術哲學兩個碩士點。近日,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通過了省內評審。思政部由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教研室和自然辯證法教研室組成。思政部現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近年來,思政部在各項工作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瀋陽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辦學特色

一、注重教學工作,成績效果明顯
思政部為本科生開設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5門必修課;為研究生開設了20餘門課程,同時承擔了全校碩士研究生政治理論課的授課任務。思政部現有遼寧省精品課2門、校精品課2門,校優秀課1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們正是以這樣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學工作中去的。為了掌握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思政部的教師們總是在開學之初精心策劃調查問卷,瞭解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體教師們不辭勞苦,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將演講、討論交流、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形式引進課堂。每學期每位教師平均承擔25—30個班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任務非常繁重,但教師們卻是以苦為樂,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工作當作“事業”而不是“職業”來做的。
為鞏固2008年本科教學水平評建成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思政部重新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集體備課工作細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考核規範》等7個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管理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利用暑假期間,每年(2007年到丹東、2008到韶山、2009年到遵義、2010年到南京、西藏)安排專任教師開展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把考察的成果結合到教學工作中去,結合到教育學生中去,在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堅定信念,牢記責任,注重道德修養,做教書育人的典範,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部分教師到中山大學、深圳大學調研,開拓了視野,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積極參加遼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組織的各項優秀成果評比活動並取得佳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被評為遼寧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團隊,2人被評為遼寧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帶頭人。
2009年9月至12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組織省內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精彩教案”、“精彩多媒體課件”、“精彩一課”的徵集與評選活動,思政部多位教師積極參與。思政部教師獲“精彩多媒體課件”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獲“精彩教案”三等獎一項;1位教師獲遼寧省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一等獎。
2010年6月3日,在瀋陽市教科工委舉辦的“瀋陽市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瀋陽工業大學獲“優秀單位”榮譽稱號(綜合三年的相關成績而設立)。
2009年思政部有4項教改成果獲學校以上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其中獲遼寧省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批遼寧省教改教學改革立1項、獲批學校教學改革立項6項,其中重點立項2項。
二、科技工作進步,實現明顯突破
思政部的教師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2008年以來,出版專著2部;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結題科研項目8項,獲批和在研省級課題9項;獲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項,實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政府獎項方面新的突破。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十分重視科技工作。開展學術活動3次;教師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12人次;青年教師進步明顯;由於加大了有針對性的工作力度,由教學部承擔立項費用,青年教師申報項目踴躍,在省級科技立項方面有了新進展,4人在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等立項實現了新突破。圍繞學科建設為重點的論文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科學實踐指引,育人堅持始終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學校承擔着向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種特殊的地位,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自身的政治素質,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進”工作,與時俱進,真正發揮育人的重要作用。
通過加強針對性教育,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通過認真學習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賈鳳姿的先進事蹟,大家表示要對照先進查找不足,爭當教書育人的模範。思政部還決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弘揚優良傳統;認真總結經驗,發掘身邊典型;揚長避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開展“創新黨日”活動和“共產黨員工程”立項活動。多年來,思政部一直開展主題多樣的“創新黨日”活動和“共產黨員工程”立項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發揮思政課黨員教師優勢,塑造“四個新一代”型大學生”的“共產黨員工程”立項工程獲校二等獎;“發揮思政部黨員教師優勢,創新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載體”的“共產黨員工程”立項工程已經取得成效,正在等待評獎。
思政部黨總支選取2006、2007級法學專業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結合對象,選撥4名優秀思政課黨員教師擔任班導師,近距離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班導師工作中去,關心愛護學生;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積極配合輔導員多方開展工作,探索班導師工作的有效途徑;為大學生解除思想困惑,在學生人格塑造、學風引導、心理疏導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思政部黨總支以07級貧困碩士研究生張兆勇同學為幫扶對象,扶助其克服家庭經濟困難,助其完成學業,既幫助張兆勇同學克服了求學困難,也激勵了其他在校研究生珍惜求學機會,以學業報國的熱情。
思政部黨總支選派了三位德高望重的優秀黨員教師“一對一”幫扶問題學生,引導他們積極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明確了在社會生活中的定位,樹立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們迴歸健康的成長之路。
2010年9月思政部榮獲校“三育人”先進集體、校先進集體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