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濱海街道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街道)

鎖定
濱海街道,隸屬於福建廈門思明區,位於思明區東南部,與大小金門島隔海相望,東以廣播山鄰蓮前街道,東南、南與金門、大小擔島相望,西南隔廈門港漳州龍海區相望,西以演武路連廈港街道,西北隔五老峯開元街道,北以御屏山連梧村街道,東北隔雲頂巖連蓮前街道,總面積17.4平方千米。 [3]  截至2020年末,濱海街道户籍人口為8419人。 [4] 
濱海街道境域清前屬同安縣嘉禾裏二十二都,清末設大澳、曾溪、長塔保。1973年5月,前衞公社置廈大、白城、北村、海濱新村4個居委會。1987年8月,郊區禾山鄉曾厝垵、黃厝2個村劃入思明區廈港街道。1996年,析廈港街道廈大、白城、北村、海濱新村4個居委會,曾厝垵、黃厝2個村委會置濱海街道。 [3]  截至2021年10月,濱海街道下轄5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曾厝垵社380號。 [1] 
2020年,濱海街道財政總收入24.6億元,其中街道級收入1.32億元。 [5] 
中文名
濱海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地理位置
思明區東南部
面    積
17.4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
政府駐地
思明區曾厝垵社380號
電話區號
0592
郵政編碼
36100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曾厝垵
南普陀寺
胡裏山炮台
車牌代碼
閩D
人    口
8419人(2020年户籍人口)

濱海街道歷史沿革

濱海街道境域清前屬同安縣嘉禾裏二十二都,清末設大澳、曾溪、長塔保。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屬廈港區。
1950年5月,屬禾山、思明2個區。
1955年5月,屬禾山區曾塔鄉、廈港街道(後改前衞公社)。
1957年3月,劃歸郊區。
1966年,屬曾塔、前衞2個公社。
1970年4月,屬前線、前衞2個公社。
1973年5月,前衞公社置廈大、白城、北村、海濱新村4個居委會。
1984年,曾厝垵、黃厝大隊改村。
1987年8月,郊區禾山鄉曾厝垵、黃厝2個村劃入思明區廈港街道。
1996年,析廈港街道廈大、白城、北村、海濱新村4個居委會,曾厝垵、黃厝2個村委會置濱海街道。 [3] 

濱海街道行政區劃

濱海街道區劃沿革

1998年8月,曾厝垵村委會析置龍虎南居委會。
2002年,廈大、白城、北村、海濱新村4個居委會合併為演武、白城2個社區,龍虎南居委會更名為上李社區。
2003年8月,曾厝垵、黃厝2個村改社區。 [3] 

濱海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濱海街道下轄5個社區:曾厝垵社區黃厝社區演武社區白城社區上李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曾厝垵社380號。 [1] 

濱海街道地理環境

濱海街道位置境域

濱海街道位於思明區東南部,與大小金門島隔海相望,東以廣播山鄰蓮前街道,東南、南與金門、大小擔島相望,西南隔廈門港與漳州市龍海區相望,西以演武路連廈港街道,西北隔五老峯接開元街道,北以御屏山連梧村街道,東北隔雲頂巖連蓮前街道,總面積17.4平方千米。 [3] 

濱海街道氣候

濱海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3] 

濱海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總人口為4.17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24萬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中,男性3.17萬人,佔51.4%;女性2.99萬人,佔48.6%;14歲以下0.50萬人,佔8.1%;15~64歲5.34萬人,佔86.6%;65歲以上0.32萬人,佔5.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共5.93萬人,佔96.2%,另有回、土家、畲、滿等41個少數民族,共2335人(包括4人未識別),佔3.8%。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8個,其中回族37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6.0%;土家族333人,佔14.3%;畲族272人,佔11.6%。2011年,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2.0‰,人口自然增長6.2‰。 [3] 
截至2020年末,濱海街道户籍人口為8419人。 [4] 

濱海街道政治

濱海街道領導班子(截至2021年)
職務
姓名
街道辦事處主任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謝益龍、羅麗芳、胡瑋瑋
街道黨工委委員
熊衍軾、雷化瑩、劉倫春、蔡志福、陳南平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朱根寶
參考資料: [1] 

濱海街道經濟

濱海街道綜述

2011年,濱海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5.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財政總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28.8%,其中街道級收入0.54億元,同比增長40.7%。 [3] 
2020年,濱海街道財政總收入24.6億元,其中街道級收入1.32億元。 [5] 

濱海街道工業

2011年,濱海街道工業總產值11.12億元,同比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0億元,同比增長15.8%,產值2000萬元以上企業9家、產值8.60億元。 [3] 

濱海街道商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大型商業網點6個。2011年,濱海街道商業營業額98.36億元,同比增長23.3%,餐飲營業額4.35億元,同比增長38.3%,房地產銷售額13.30億元,同比增長39%。 [3] 
2020年,濱海街道有招商引資落地項目109個,落地項目總投資額125.88億元,外資實際到資1.33億元。引進全球採購項目1家,註冊資金2億元,營收達到59億元,拉動濱海街道批零銷售額增長16.72%。引進影視企業1家,全年營業收入1億元,拉動濱海街道文體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172.41%。積極服務轄區內重點企業,發揮在工業、批零和社零行業中的重點作用。 [5] 

濱海街道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4家銀行開設分行,證券網點11個。 [3] 

濱海街道社會事業

濱海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街道文化站、社區文體活動室(站)5個,總面積2132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體隊伍近900人,藝術文創室70多家、主題客棧150多家。地方民間藝術有珠繡、影雕等。 [3] 

濱海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1700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12所,在校生4700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100人,專任教師223人;大學1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濱海街道預算內教育經費3600萬元,同比增長29%。預算內經費佔財政總支出34%,同比增長11%。 [3] 
2020年,濱海街道推動廈大優質教育資源進社區,打造“七彩四點半”、“漂書看世界”、“快樂成長少年”等一批愛心扶幼品牌。 [5] 

濱海街道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技術研究中心6家;科技人才264人;國家重點新產品3個,省高新技術產品5個,國家“火炬計劃”1項,省“星火計劃”5項。 [3] 

濱海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第一醫院濱海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與院本部實現信息聯網,雙向轉診;專業人員45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13人,其他人員14人。年末醫療機構診療11.01萬人次。 [3] 
2020年,濱海街道針對轄區旅遊景點多、民宿酒店多等特點,全力確保重點人員摸排、重要區域管控、商超專項整治、愛心捐贈對接、防控柔性宣傳五個到位,有效處置思明區第一例疑似病例。共核實公安推送信息9067條和溯源系統信息10326條;嚴格落實境外入廈人員,國內高中風險地區入廈等重點人羣居家健康管理措施,共管理居家醫學管理對象415人;開展重點人羣核酸檢測8428人次;配合上級疾控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轉移密接人員43人次。全方位做好1829家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工作,與企業共渡難關。 [5] 

濱海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體育設施25個;其中室外健身廣場、路徑13個,球場12個。體育活動指導站5個,體育指導員32名,舉辦社區運動會3屆。 [3] 

濱海街道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14户,人數2435人,全年低保金59.80萬元,同比增長2.5%;月人均245.7元,同比增長16%。安康救助22人次、5.51萬元。定補144人次、11.90萬元。優撫226人次、撫卹金144.20萬元;義務兵優待金12.87萬元。敬老院牀位4張,收養農村五保1人。社區服務中心(站)6個。愛心超市物資折款15.12萬元,3947人次受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00人,參保率100%。年就業84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累計投保4.31萬人,保費806.60萬元。 [3] 
2020年,濱海街道全面完成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該案例作為思明區成功經驗登台“央視頻”。大力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生活圈”,建立18個社區睦鄰點,引導長者就近開展活動,招募老人志願者462名,累計幫助老人7217次。聚焦低保、特困人員、低收入、支出型貧困等特殊家庭,累計發放各類補助196.63萬元。建設“愛心屋”,為5名殘疾學員提供就業“愛心崗”。推出“愛在濱海”行動,落實落細“五大行動”,開展各種慈善慰問,完成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建立18個社區睦鄰點,累計幫助老人7217次。累計發放各類補助、低保金、扶助金等965.40萬元。 [5] 

濱海街道歷史文化

濱海街道名稱來歷

濱海街道得名於位於廈門島東南沿海。 [6] 

濱海街道文保單位

濱海街道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廈大嘉庚建築羣、胡裏山炮台)。 [5] 

濱海街道風景名勝

濱海街道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東南部五老峯下,始建於唐代,為廈門大八景、閩南佛教勝地之一。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平方米,寺中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製碑。寺後崖壁有“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 [7] 

濱海街道胡裏山炮台

胡裏山炮台 胡裏山炮台
胡裏山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竣工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總面積13000平方米,城堡面積2.2萬平方米,炮台以西洋炮台為建造模式,採用花崗岩砌築城牆、城垛,炮台火力區之台基則沿襲我國傳統的工藝,以糯米飯、烏樟樹汁拌灰沙夯築而成。炮台原配備德國克虜伯28生大炮2門、15生大炮2門及雙輪小炮12門,今僅存東炮位28生大炮一門,長13.13米,口徑0.28米,射程16000米,全炮重59888公斤,2000年以“現存最大海岸炮”榮獲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項目獎。 [9] 

濱海街道上李水庫公園

上李水庫公園 上李水庫公園
上李水庫公園由上李水庫改造提升而建成,總佔地面積約47.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7.2公頃,公園內可望山看水,園內各色植物茂盛。公園內有上李水庫大壩、花谷休閒區、生態體驗區等,延續花溪景觀,打造特色生態廊道。 [8] 

濱海街道榮譽稱號

濱海街道先後獲得“第二批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社區教育先進單位”、2019-2020年度“福建省三八紅旗集體”,2020年度“廈門市治安責任捆綁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3]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