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寧路

(青島市濟寧路)

鎖定
位於青島市西部老城區,呈南北狀走向,是青島早期道路之一。南端與平原路、安徽路相匯,成“三叉口”。
中文名
濟寧路
外文名
Jining Road
地    點
青島市市南區

濟寧路歷史背景

清朝末年,膠州開辦了成文堂書局,雕版印刷經書及其他讀物並批發零售。青島開埠以後,進入青島,在高密路開了成文堂,在濟寧路開了成和堂。
成和堂在面積上,在青島各書店中僅次於中華、世界兩大書店,但它並不是完全的書店,店堂的大半經營文房四寶等文具,僅一小部分經營圖書,早期經營自印的經書,後期也仍以經營古籍為主。
青島淪陷時期,敵偽統治下的廣大青年處於苦悶當中,1944年部分青年組織了藝興劇藝社。中共青島地下黨把它改組為青島羣星話劇團,1944年8月正式成立,是一個業餘話劇團,團址設在濟寧路袁靜萍家中。團長為董為羣(董俊秀、董莫),成員有朱祺(禹爽)、周寶驊(與華)、常崇信(常端)、年兆海(石磊)、蘇愛梅(帆影)、於巫(於千)、石滌塵(石璽)等幾十人。團內有黨小組具體領導。
劇團在敵偽統治下在江蘇路小學、毛秉信英文學校等演出了《湖上的悲劇》、《佳偶天成》等劇目。
抗日戰爭勝利後,利用地下黨在敵人內部的關係,劇團公開化,先後公演過柯靈編劇的《沉淵》,陳白塵編劇的《結婚進行曲》等幾十齣戲。 [1] 

濟寧路浸信會禮拜堂舊址

濟寧路基督教浸信會禮拜堂為美南浸信會在青島早期設立的一個教會,於1908年浸信會信徒在四方路一處聚會,後來遷到海泊路,又遷到大沽路,1923年濟寧路31號禮拜堂建立後,遷於其中聚會。
創辦人為於墨林1927——1945年間先後有美國傳教士崔怡美、道哲斐、紐敦、葛納理、孫約翰任該會牧師。
1930年高德政任牧師,1936年陶道泉任傳道,1939年以後王之僕為牧師,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孫約翰重來任牧師(后王之僕離開濟寧路1948年成立中華浸信會),1948年王磯法任牧師直到1965年李被愛曾於1951年任過該堂牧師。
1958年基督教合併後,該堂為聯合禮拜聚會點,為樂陵路浸信會,松山路浸信會,平陰路浸信會,河南路耶穌教會等均合併於此聚會禮拜,以後又有河南路32號聚會點(衞理公會)等亦合併於此,1965年停止。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偽管理,1942年5月底始得正式聚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