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市南區

鎖定
市南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位於青島市區南部,西起團島,與黃島區隔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南臨黃海,總面積30.01平方千米 [37]  。截至2022年10月,市南區下轄11個街道 [36]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常住人口為48.97萬人。 [35] 
市南區是青島市的中心城區,是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駐地。青島海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區。市南區海濱全部在風景區範圍內,是整個青島海濱風景區的主幹部分,旅遊景點近50個。青島市範圍內的旅遊園區、名優建築、名人故居等80%在市南區。 [30] 
2022年,市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6.36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55.9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40.3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4:89.6。 [35] 
2023年,市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7.97億元,比上年增長5.5%。 [39] 
中文名
市南區
行政區劃代碼
3702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山東省青島市
地理位置
青島市區南部
面    積
30.01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街道
政府駐地
寧夏路286號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編碼
26607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8.97 萬(2022年常住人口) [38] 
著名景點
棧橋小青島五四廣場、青島山、信號山、太平山、海水浴場
機    場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火車站
青島站
車牌代碼
魯B、魯U
地區生產總值
1577.97 億元(2023年)

市南區歷史沿革

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佔青島時期(20世紀初),所轄區域卻有悠久歷史。
明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衞,下轄浮山所(全稱為浮山備禦千户所)、雄崖所。部分內地(據傳多是雲南、貴州、山西)人遷移到膠州灣東畔定居。明朝永樂年間之後,今市南區範圍陸續建立上青島村、下青島村、會前村、小泥窪村、小湛山村、大湛山村、田家村、大堯村、逍遙村、張家莊(後改名為亢家莊)、丁家莊、辛家莊。村民在農耕的同時也下海捕魚。
萬曆六年(1578年),即墨獲准在縣境內開放青島口(即今天后宮前、棧橋東),海運貿易日趨活躍,通商閩、浙、蘇、淮。
五四廣場 五四廣場
清代
同治二年(1863年),青島口建立電報房、郵政局,出現了更多的商店和手工業作坊,今市南區域中西部成為旅客、商人云集之地。
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是青島建置之始。
光緒十八年(1892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在下青島村東畔建總兵府(俗稱老衙門,今市人民會堂址;據胡存約所著《海雲堂隨記》記載,總兵府規模大於縣衙門),築軍營、炮台,建棧橋碼頭,青島口(今市南區西部沿海地域)一帶逐漸形成初具規模的市鎮。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將租界分為內界、外界。內界稱青島區,包括青島、大鮑島、小泥窪、孟家溝、小鮑島、楊家村、台東鎮、掃帚灘、會前9個小區,其中青島區大部位於今市南區;其餘為外界,稱李村區。
宣統二年(1910年),將內界9個小區合併為青島、大鮑島、台東鎮、台西鎮4個區。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後,將佔領區劃分為青島區和李村區,今市南區位於青島區。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中國政府收回膠澳,闢為商埠;根據《膠澳商埠章程》規定,定名為青島市,以青島市街、台東鎮及台西鎮之界址為區域,其他各地均稱鄉。今市南區域大部分在市街及台西鎮範圍內。
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確定青島為特別市;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設甲等區5個、乙等區3個、丙等區4個,今市南區域多屬甲等區;後取消區的編制,同年10月,市內於大港、台東和台西各設辦事處1個,分別稱為市區第一、二、三區聯合辦事處;今市南區域大部分歸聯合辦事處管理。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青島市調整市鄉辦事處,市區於東鎮、西鎮、海濱、浮山等各設1個建設辦事處。今市南區地域為西鎮、海濱、浮山、小港諸辦事處的管理範圍。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通過警察局等機構強制設立保甲組織;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在市南、市北、東鎮、西鎮、四方等範圍分設總聯保辦事處。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青島以警察區劃為市南、市北、台東、四滄等7個區。以保甲區劃為12個區(其中市區4個、鄉區8個),4個市區分別為市南區、市北區、台東區、台西區。市南區作為行政區劃由此開始。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市南區開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1] 
市南區

市南區行政區劃

市南區區劃沿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市南區屬膠澳租界地內界的青島區、會前區。宣統二年(1910年)屬內界的青島區、台西鎮。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分屬青島區、別墅區和西鎮;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統治青島後,屬第一區、第二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海濱區、西鎮、浮山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後,屬“市南保甲行政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青島後,市南區建置併成為青島市4個市區之一。
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1954年,青島市撤銷浮山區,將麥島鄉、浮亢鄉、浮西鄉、三合鄉之田家村劃歸市南區,設立浮山辦事處。
1956年,浮山辦事處(後成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所轄浮西、麥島兩鄉劃歸嶗山郊區。
城市風光圖冊
城市風光圖冊(7張)
1963年,撤銷台西區,將其所屬雲南路、南村路等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市南區;同年,浮山人民公社劃歸嶗山縣。
1978年,浮山人民公社重新劃入市南區。
1987年,轄區有14個街道。
2004年5月,調整為9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社區工作委員會,分別為八大峽街道、雲南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八大關街道、湛山街道、香港中路街道、八大湖街道、金門路街道、珠海路街道及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下設78個社區居委會。
2008年6月,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改為江蘇路街道。
2011年3月,對八大峽、雲南路、中山路、八大關、金門路、珠海路6個街道規模較小的部分社區進行調整,減少社區13個。
2017年9月,在全省率先實施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社區由65個調整至50個。 [2] 

市南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市南區下轄11個街道,有香港中路街道八大峽街道雲南路街道中山路街道江蘇路街道八大關街道湛山街道金湖路街道八大湖街道金門路街道珠海路街道 [36]  。市南區人民政府駐青島市市南區寧夏路286號。 [3]  [19]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202001000
香港中路街道
370202002000
八大峽街道
370202004000
雲南路街道
370202005000
中山路街道
370202007000
江蘇路街道
370202009000
八大關街道
370202010000
湛山街道
370202011000
金湖路街道
370202012000
八大湖街道
370202013000
金門路街道
370202014000
珠海路街道

市南區地理環境

市南區位置境域

市南區地處青島市區南部,西起團島,與黃島區隔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南臨黃海。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東西長12.7千米,南北最寬處4.8千米,總面積30.01平方千米。 [37] 

市南區地質構造

青島地區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由於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佈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岩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市區地層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膠南羣;缺失整個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羅統萊陽組、下白堊統青山組和上白堊統王氏組;新生界分佈廣泛,層位為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區域內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南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37] 

市南區地形地貌

市南區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由於嶗山地區花崗岩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徵。受斷塊隆起與拗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山脈
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 [37] 
海灣、岬角、海島、礁石
市南區海灣區域海岸線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佈着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團島灣——位於團島與八大峽公園之間沿海,西部為膠州灣入海口,東部毗連青島灣,面積1平方千米;灣內水深浪急,岸邊建有遊船碼頭。青島灣——位於太平路沿海一帶,從青島河口(大學路南端)至火車站,岸灘長約1.5千米、寬約300米、面積1.80平方千米;灣內小青島和前海棧橋為青島標誌性建築,沿岸設有海濱公園,是青島著名的風景遊覽區;棧橋以西沙灘較好,為第六海水浴場。匯泉灣——東起匯泉角,西至魯迅公園沿海一帶,長約1.1千米,面積1.6平方千米;沿岸第一海水浴場水淺坡緩,浪小水穩,是市區主要的公共浴場;北岸有魯迅公園、小魚山等景點,為青島著名的海濱風景遊覽區。太平灣——位於太平角與匯泉角之間,沿岸為聞名全國的青島八大關風景區,環境清幽,風景優美;西部沿岸海灘長約400米、寬200米,坡緩沙軟,浪小水淨,為第二海水浴場。浮山灣——位於轄區東南部浮山所海口,東岬角是燕兒島,西岬角是太平角,內有3處礁石分隔,形成4處沙灘;海灣西部為第三海水浴場,海底坡度緩長,水勢平穩;海灣東岸北海船廠舊址改建為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簡稱奧帆中心,下同),面積4平方千米,為2008年奧運會帆船競賽項目賽場。
岬角燕兒島角——位於浮山灣東南角、奧帆中心處。太平角——位於太平灣東南角,海拔18.3米,面積0.2平方千米,向西南延伸,水下有礁石。匯泉角——位於匯泉灣東南角,海拔30.3米,面積0.13平方千米,三面臨海,松柏常青,丘陵地上建有小塔。青島角——位於青島灣東南角,與小青島對峙,是青島灣與匯泉灣的分界線。團島角——位於轄區最西端,海拔17米,東與團島對峙,南與薛家島隔海相望。
海島團島——位於轄區西南角,面積0.2平方千米,海拔15.8米;為膠州灣的入海口,南部與薛家島遙對,三面臨海,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有長堤與陸地相連;島上植物有黑松、泡桐、中國槐、大葉黃楊、櫻桃、白楊等。小青島——位於青島灣內,距海岸720米,面積0.025平方千米,海拔17.2米;西北與棧橋相望,東部與防波堤相連,島的北部高,南部較平緩;島四周岩石裸露,潮間帶礁石向外伸展較遠,周圍海域水深1—5米;島上長有黑松、刺槐、棉槐、糖豆樹、大葉黃楊、泡桐、櫻桃、白楊、中國槐等植物,1987年建成公園對外開放。燕兒島——位於浮山灣東岬角,因島上多燕鳥得名,面積0.14平方千米,海拔23.7米;該島三面臨海,西南與太平角遙對,西北是浮山所口,現已與陸地相連。太平角島——位於太平灣東岬角,面積0.01平方千米,海拔26.1米;島上無土層、無植被、無淡水源,周圍海域水深流急,魚類和海珍品資源豐富,現已與陸地相連。
礁石白鴿石礁——位於膠州灣東南近岸,方圓形花崗岩質,長20米、寬15米,為進出小港航道主要礙航物;周圍水深4—5米,礁石頂部設有燈樁,名白鴿石燈樁。雙礁——位於小港口南側,距陸地70米,長30米、寬20米,海拔3.3米。青島礁——位於小青島西1.1千米處,由貴州路東端海岸向南延伸約500米,長400米、寬150米、面積0.04平方千米,海拔2.3米,周圍水深2—5米。老鼠礁——位於太平灣東側、太平角西南,離太平角灣220米,寬100米、長200米,周圍水深5—8米。黑欄——位於浮山所灣西北,第三海水浴場東北側,距陸地120米,長60米、寬50米,海拔2.3米。北沙暗礁——位於浮山灣口南1.2千米,長2.45千米,最寬500米,面積0.80平方千米,水深5.2—8米。鈎藍角——位於浮山所灣口東側、燕兒島嘴西,距陸地220米,長80米、寬50米,海拔4.7米。 [37] 

市南區氣候特徵

市南區地處北温帶季風區域,屬温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麪上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温潤,雨量充沛,温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温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温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温低,但無嚴寒,持續時間較長。據2002年測定,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温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温為-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37] 

市南區水系水文

市南區的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佔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後,其他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區域海岸線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佈着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1] 

市南區土壤類型

市南區主要屬於暖温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
市南區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佈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巖或基性巖坡、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質地多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過程中,母巖風化後產生的鈣、鎂、鉀、鈉等鹽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不飽和。在耕作熟化情況下,土壤反應才接近中性,鹽基飽和。
鹽土
市南區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佈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50克/升,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37] 

市南區植被條件

青島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羣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19世紀末起,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羣落的建羣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
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佈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羣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羣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温性、暖温性、寒温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佈。
闊葉林植被
由暖温帶温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羣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羣落的主體。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常綠灌叢
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衞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繡線菊、榛、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灌木植被是園林和住宅小區綠化的主要植被之一。 [37] 

市南區人口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常住人口為48.97萬人。 [35] 

市南區政治

區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宋仁登 [32] 
區長:劉存東
副區長:傅躍鑫、於延濤、方建輝、馮洪珍、管偉、李宏建、張軍(掛職) [33] 
(截至2023年5月) [26]  [33] 

市南區經濟

市南區綜述

2022年,市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6.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從三產比重看,第二產業增加值155.97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1340.38億元,增長3.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4:89.6。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實有市場主體中,個體工商户達39960户,註冊資本(金)25.21億元;私營企業59062户,註冊資本(金)4932.8億元。 [35]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市南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其中產業類項目投資佔比為71.7%,同比下降8.5%,房地產類項目投資佔總投資比重為28.3%,同比增長63.3%。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三產投資佔總投資比重為95.1%。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316個,新開工129個,竣工項目80個。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1.8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1.53萬平方米。 [35] 
財税收支
2022年,市南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2.4億元,還原留抵退税因素影響後增長5.8%;區級税收收入累計完成78.3億元,還原留抵退税因素影響後增長4.2%;税收比重86.0%,高於全市12.3個百分點,居十區市首位。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57.03億元,同比增長5.9%。 [35] 
人民生活
2022年,市南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23元,增長3.6%。 [35] 
2023年,市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7.97億元,比上年增長5.5%。 [39] 

市南區第一產業

市南區為青島市中心城區,故無第一產業。

市南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市南區實現工業增加值65.75億元,同比增長6.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3.44億元,增長23.0%。 [35] 
建築業
2022年,市南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92.3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5.13億元,同比增長22.9%;實現利税總額6.73億元,同比下降17.02%。 [35] 

市南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市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0.8億元,同比下降1.4%。從消費結構來看,佔比較大的商品類別依次是石油及製品、中西藥和汽車類,分別佔比23.7%、15.8%和14.3%。 [35] 
對外經濟
2022年,市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804.36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出口602.44億元,同比增長20.3%;進口201.92億元,同比下降13.6%。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鐵礦砂、鋼鐵等大宗資源類商品。 [35] 
招商引資
2022年,市南區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51個,實際到賬外資50970萬美元,同比增長38.65%。 [35] 

市南區交通運輸

市南區境內主要高速公路有:青銀高速公路(G20)、青新高速公路(G2011)、榮烏高速公路(G18)、瀋海高速公路(G15)、青龍高速(在建)等。
膠濟鐵路橫貫市南區境,是連接青島、濟南的運輸大動脈,是中國第一條正式通車運行的鐵路客運專線。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道路總長度257千米,道路總面積430萬平方米。 [35] 

市南區社會事業

市南區科技事業

2022年,市南區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25個,爭取市級及以上科技資金4454.03萬元。技術合同成交額54億元。累計高新技術企業259家。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146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260件,有效發明專利7889件,註冊商標總量50142件。8家單位40項標準申請青島市標準化資助獎勵,其中,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3項,行業標準20項,團體標準5項,國家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個。 [35] 

市南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共有小學29所,在校小學生3.61萬人,較上年增長3.74%,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共有初級中學11所(含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1.04萬人,較上年增長13.04%,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35] 

市南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3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1處。現有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等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4家。 [35] 

市南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 [35] 

市南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市南區共有衞生機構449處,其中,醫院30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衞生服務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處,衞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1處,血站1處,門診部46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39處,其他類別衞生機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護理站等)329處。2022年末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3290人,其中執業醫師4897人,執業(助理)醫師5125人、註冊護士6476人,全區擁有醫療牀位8550張,其中醫院牀位數7431張。 [35] 

市南區社會保障

2022年,市南區新增登記失業人員11721人,市南區註冊單位吸納就業42980人,政策性扶持創業2900人次,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83人。
2022年,市南區共有2047户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全區有各類養老機構27處,牀位3860張。 [35] 

市南區基礎建設

2022年,市南區對老舊居民建築實施節能改造100萬平方米、道路15條、升級改建公廁4座,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8.5%。2022年,市南區共栽植喬、灌木3.4萬餘株,改建綠地2.58萬餘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5%,綠地總面積1009.10公頃,綠地率33.62%,綠化覆蓋面積1066.77公頃,公園綠地總面積544.18公頃。 [35] 

市南區環境保護

2022年,市南區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PM10年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濃度為15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9.6%,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優良天數比例與2021年同比改善11.5%、13.2%和4.4%,臭氧同比惡化2%。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晝間)59.1dB(A);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晝間)66.9dB(A)。 [35] 

市南區風景名勝

市南區綜述

青島海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區。市南區海濱全部在風景區範圍內,是整個青島海濱風景區的主幹部分。旅遊景點近50個。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後,對青島的山、海、島十分欣賞,意欲闢為服務於歐洲僑民的旅遊之地,而這些山、海、島大部分在今市南區區轄內。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德國殖民當局正式推出的膠澳青島區總體規劃中專門規劃了別墅療養區和海水浴場。對街道的分佈、寬度和房屋的造型、高度、間隔、色彩等做了細緻的籌劃和安排。使市南區今天成為一幅帶有濃郁歐陸風情的海上都市風景畫廊奠定了基礎。
青島市範圍內的旅遊園區、名優建築、名人故居等80%在市南區。
主要標誌性景觀:棧橋、小青島、五月的風;海濱名勝:青島灣、天后宮、海軍博物館、匯泉灣、魯迅公園、青島海產博物館、第一海水浴場、小魚山公園、匯泉炮台遺址、第二海水浴場、太平角、湛山寺、浮山灣、濱海景觀步行道等。園林花苑:中山公園、百花苑名人雕塑園、五四廣場、音樂廣場、動物園、植物園、觀象山公園、信號山公園、青島山公園等。
著名建築:膠澳總督府、膠澳總督樓、聖彌厄爾教堂、基督教堂、東海飯店、公主樓、花石樓、皇家觀象台等。
名人故居:康有為故居、沈從文故居、洪深故居、一多樓、老舍故居、梁實秋故居、王統照故居、蕭軍蕭紅舒羣故居等。
其它景觀:青島歷史文化博物館、北朝石造像、革命烈士紀念館。 [30] 

市南區主要景點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
市南景色
市南景色(9張)
位於太平山東南麓,芝泉路20號。始建於1977年4月,198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建築面積4878平方米,佔地面積22169平方米。館內設有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蹟陳列館、業務資料樓和革命烈士羣雕塑像。紀念堂主廳正面懸掛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李慰農、郭隆真及各個時期青島犧牲的142位著名烈士遺像,兩壁書寫6000多位革命烈士英名。是青島市革命傳統教育主場地。 [4] 
駱駝祥子博物館
位於黃縣路12號。20世紀30年代,現代作家老舍在此居住期間創作著名小説《駱駝祥子》。2005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將老舍故居改建為駱駝祥子博物館。2009年開始施工,2010年5月24日建成正式開館,為全國首個以文學名著命名的名人故居博物館。一樓展廳面積132.98平方米,全面展示老舍在青島期間的創作和生活情況。二樓為文藝沙龍,面積105.60平方米。 [5]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位於福山支路5號,建於1989年,原為德國膠澳總督副官、海軍上尉弗萊海爾·利利恩可龍的住宅。佔地4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124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民國十二年(1923年)近代思想家康有為購為寓所,取名“天遊園”,1927年病逝於此。198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建立康有為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1994年因年久失修房屋瀕危關閉。2000年9月30日修復後重新開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 

市南區榮譽稱號

2018年9月,市南區被評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 [7] 
2019年7月,市南區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8] 
2020年1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40。 [9] 
2020年2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第四位。 [10] 
2020年3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11] 
2020年4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12] 
2020年4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13] 
2020年6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14] 
2020年6月,市南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92位。 [15] 
2020年9月10日,市南區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57位。 [16] 
2020年12月,市南區被評為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17] 
2021年8月17日,市南區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0] 
2021年10月,市南區入選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建議公示名單。 [21] 
2021年11月17日,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推薦對象。 [22] 
2021年12月2日,市南區入選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23] 
2021年12月,市南區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山東省財政廳公佈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縣(市、區)”。 [24] 
2022年6月,市南區入選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名單。 [27]  [29] 
2022年6月,市南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 [28] 
2022年6月26日,被評為2021年度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 [31] 
2023年8月,入選2023賽迪百強區,排名第70。 [34] 

市南區現任領導

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書記、黨校校長:趙燕 [18] 
政協主席:管壽果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