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濕熱便血

鎖定
濕熱便血,病證名。便血證型之一。因濕熱所致。患者每有嗜食辛辣或喜飲酒之病史,久之則胃腸濕熱藴蓄而下注大腸,陰絡灼傷,遂致便血。
中文名
濕熱便血
病    因
濕熱
類    型
病證名
症    狀
便血鮮紅

目錄

濕熱便血病症

濕熱便血 濕熱便血
見《金匱翼》卷二。其證便血鮮紅,多為先血後便腑行失暢,或微有腹痛,脈濡數,苔厚膩。《石室秘錄·通治法》:“血之下也,……非濕熱之相浸,即酒毒之深結。”治宜清熱利濕、解酒毒、涼營止血等法,方用約營煎、槐角丸,槐花散,或地榆散合赤小豆當歸散等方。參見熱毒下血濕毒下血等條。

濕熱便血釋意

濕熱便血為濕熱便血的證治。便血在先,大便在後,出血的部位離肛門較近,故稱為近血。其病機是濕熱藴於大腸,灼傷陰絡,迫血外溢所致。治以赤小豆當歸散清熱利濕,活血止血。方中赤小豆行水濕,解熱毒;當歸活血止血;漿水清涼解毒,清熱除濕。 本方與黃土湯均治便血,但有虛實寒熱之分,本方所治之近血,屬大腸濕熱灼傷陰絡;而黃土湯所治之遠血則為脾氣虛寒失於統攝所致。現將兩方證對比如下: 黃土湯證的病機為脾氣虛寒,氣不攝血;主要脈症下血暗紫稀薄,便溏腹痛,面色無華,神疲懶言,手足不温,舌淡脈細;治法温脾攝血。 赤小豆當歸散證的病機為大腸濕熱,迫血下行;主要脈症下血鮮紅或兼粘液,大便不暢,苔黃膩,脈數;治法清熱利濕,活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