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松形態特徵
編輯
濕地松(5張)
球果圓錐形或窄卵圓形,長6.5-13釐米,徑3-5釐米,有梗,種鱗張開後徑5-7釐米,成熟後至第二年夏季脱落;種鱗的鱗盾近斜方形,肥厚,有鋭橫脊,鱗臍瘤狀,寬5-6毫米,先端急尖,長不及1毫米,直伸或微向上彎;種子卵圓形,微具3稜,長6毫米,黑色,有灰色斑點,種翅長0.8-3.3釐米,易脱落。
[1]
花期3-4月,果期翌年10-11月。
[6]
[8]
濕地松分佈範圍
編輯濕地松生存環境
編輯適生於低山丘陵地帶,耐水濕,生長勢常比同地區的馬尾松或黑松為好,很少受松毛蟲危害。
[1]
適生於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氣候地區。對氣温適應性較強,能忍耐40℃的絕對高温和-20℃的絕對低温。在中性以至強酸性紅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釐米以下鐵結核層和沙黏土地均生長良好,而在低窪沼澤地邊緣尤佳,故名,但也較耐旱,在乾旱貧瘠低山丘陵能旺盛生長。抗風力強,在11~12級颱風襲擊下很少受害。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針葉不能抗鹽分的侵染。為最喜光樹種,極不耐陰。在中國北緯32度以南的平原,向陽低山均可栽培。
濕地松繁殖方法
編輯濕地松種子價格昂貴,生產上通常採用温牀移芽育苗,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浸種消毒
濕地松(2張)
建築温牀
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且靠近移芽圃地建築温牀。温牀規格:淨寬1米,長度一般不超過10米,北牆高50~55釐米,南牆高30~35釐米;牆框上每隔30~50釐米處預留出對稱的小缺口,用作支架;温牀底部鋪一層磚,以利排水和防止老鼠、蚯蚓等為害;温牀內下層鋪約5釐米厚沖洗乾淨的粗砂,上層再鋪上10~15釐米過篩的細砂;中上層砂子要用清水淘洗,保證既無泥土又無雜物,並且要用0.1%“新潔爾滅”溶液進行嚴格消毒;砂牀濕度以手握成團,鬆開即散為宜。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優缺點:容器育苗具有苗期短、圃地省、產量高、質量好、抗逆性強、造林成活率高、生長快等特點,但缺點就是帶容器袋上山造林不太方便。
濕地松(3張)
春播育苗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培育芽苗,3月中旬至下旬移栽上袋,5月下旬出圃造林,苗齡約90天左右。
秋播育苗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培育芽苗,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移栽上袋,第二年3月上旬出圃造林,苗齡120天左右。
圃地選擇: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靠近造林地,便於管理的地方,故忌選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雨季積水和風口處。
整地做牀:選好圃地後,把地耙平,進行土壤消毒,做到地平、土碎、無草根、石塊,然後作平牀,牀的規格可根據當地具體條件而定,通常長5-6米,寬1米為宜。
營養土配製
為了預防松苗立枯病,營養土以磷、鉀肥為主,用黃心土、火燒土、過磷酸鈣作配料。配方有:
黃心土48%、松林土(菌根土)2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
黃心土38%、松林土(菌根土)3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
濕地松栽培技術
編輯- 選地造林
根據濕地松的主要適生立地因子進行選地。濕地松為喜光、不耐蔭的強陽性樹種,需充足的光照條件。在原產地的分佈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該樹種又是一個喜温暖濕潤、適於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樹種,適生地平均氣温16~23.2℃,對氣温的適應性較強。濕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樹種,pH值一般要求在4~6之間。濕地松深根性、側根粗而密,主要分佈於根基下30 cm的深度範圍內,要求0~40 cm深度範圍內的土壤疏鬆,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結,其生長就受到影響。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選擇低山丘陵區山體中、下部,坡度小於20度,坡向為全坡向,土層較深厚(不低於50cm),排水、肥力中等,採伐跡地應對採伐剩餘物及雜灌進行清理。
[3]
編號 | 立地因子 | 適生條件 |
1 | 地貌 | 低山、丘陵、平原 |
2 | 母巖母質 | 第四紀網紋層、鐵層紅壤、礫石層、砂岩、礫岩、石英岩、石英砂岩、長石砂岩、角礫岩、板岩、頁岩、千枚巖、雲母片巖、石灰岩、白雲岩、大理岩、鈣質巖、河湖沖積物 |
3 | 土壤類型 | 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潮土 |
4 | 海撥高度 | 400m以下 |
5 | 坡度 | 平坡、緩坡、斜坡 |
6 | 坡向 | 無坡向 |
7 | 坡位 | 中、下部、谷、平地 |
8 | 腐殖質層厚度 | 厚、中、薄 |
9 | 土壤厚度※ | 厚、中 |
10 | 立地類型 | 21、22、31、32、41、42、61、62、71、72 |
11 | 土壤質地 | 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
12 | 土壤酸鹼度(PH值) | 4~6 |
13 | 極端最低温度 | -12℃ |
- 整地
在不同的立地上採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是高效益栽培的技術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在濕地松適生區14指數級以上的立地條件營造濕地松高效益林時,只需對林地進行清理後,直接挖穴(不必全墾)造林,穴的規格依立地指數而定,中立地(立地指數為14、16)條件下,穴的規格為:中穴(50×50×40釐米);高立地(立地指數為18指數級以上)條件下,穴的規格為:小穴(40×40×30釐米),是最經濟的造林整地方法。既可節省勞力和整地費用,又能保證林木速生豐產。造林株行距宜為長方形配置(寬行窄株)。
[3]
- 栽植
用百分率分級法對苗木進行分級,用Ⅰ、Ⅱ級苗造林,嚴禁用Ⅲ級苗造林,中國中亞熱帶地區用裸根苗造林一般於早春即春梢萌發前進行定植。為提高成活率,宜選擇雨後陰天或無風雨前晴天定植。對遠途運輸的苗木,定植前應將苗木的根系浸入80ppmABT2號生根粉水溶液中15分鐘後,再根蘸泥漿定植。栽植深度應適宜,不宜栽植過淺。
栽緊踏實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關鍵,其方法是:先在定植穴的填土上面挖一小穴,深度約15cm,把松苗的根系放入穴中,用少量細土壓緊;然後稍稍上提樹苗,使苗正根舒後填土約三分之二再充分壓緊;再填土三分之一後充分壓緊填土,再在其上蓋一層土。若造林時陽光強、天氣乾燥、風大或下大雨,此時應將苗木暫時放在陰濕的地方或樹林中,並覆蓋保濕物(如草或濕布等),充分保濕,待天氣變陰、空氣濕潤、無風時再進行造林。
[3]
- 修枝、間伐
濕地松早期生長快,其優良家系更是如此,一般植後5~6年林分開始鬱閉。應禁止任何形式的任意打枝,適時修枝應當有組織的科學的進行,一般濕地松第一次修枝應在6~8年生時進行,修枝高度為全樹高的二分之一。修枝宜用手鋸進行,在貼近樹幹處,將要修除的枝條平整的鋸去。
[3]
- 施肥
施基肥
採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在中等立地新造林時,施用基肥及量為:濕地松專用肥1.0公斤/穴;在高立地上,可不施基肥。施肥方法是將肥料放入穴中,填入表土至穴深的一半後,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適時追肥
採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對林分進行施肥培育。在中等立地條件下,追肥時間、肥種及量為:4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1.0公斤/株,9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1.5公斤/株。在高等立地條件下,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0公斤/株,建築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0公斤/株。
對中立地上的現有林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0公斤/株 (大徑材林14年生時或主伐前5年需再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0公斤/株);對高立地上的現有林追肥,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0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5公斤/株,建築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專用肥2.5公斤/株。
一般於3~4月施追肥,施肥方法是沿樹冠滴水線(樹冠投影線)外側,在樹幹上坡方向挖半環行溝,溝深30釐米、寬30釐米,均勻放入肥料後,填入表土至溝深的一半後,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3]
- 中耕除草
在中立地上需連續撫育5次,即造林當年和第二年分別於5月、9月各撫育一次,第3年5月或9月撫育一次;在高立地上需連續撫育6次,即造林當年和第二年、第三年分別於5月、9月各撫育一次。撫育方式為剷草淺耕撫育。
[3]
- 水分管理
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在其生長的立地內,其根系能在最高的地下水位線生長最好,鬚根在土壤水分接近飽和狀態時能最有效的吸收水分,幼齡濕地松在林地土壤含水量接近飽和時生長最佳,成年母樹表現也是如此。一般7~8月為濕地松水分管理最重要的月份,如遇乾旱,應及時抗旱。同時在坡地撫育要沿等高線兩邊擴穴,外緣築成土埂,以利蓄水。
[3]
- 採伐
間伐
間伐的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劣留優、去密留疏、照顧均勻”,即下層間伐法。在間伐前,應對林木進行每木調查(主要測量胸徑和樹高),確定優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的等級。間伐時,首先砍去病蟲害嚴重、多梢、斷梢、嚴重彎曲木,其次砍去生長量遠低於平均木的樹木,按要求間伐的強度、時間進行間伐,不能任意加大間伐強度。儘管濕地松豐產林分化不大,但也不宜採用隔行、隔株或梅花形間伐,更不得拔大毛。
間伐時間及強度依初植密度、培育目標、立地條件而定,濕地松優良家系紙漿材林的合理經營密度:在中等立地(12指數級,下同)上,初植密度為1300~1400株/hm,林分不間伐,輪伐期為16~14年;或為1600~1700株/ hm,林分在8年生時實施一次間伐,強度為30%,輪伐期為17~15年;在高等立地(16指數級以上,下同)上,初植密度為1500~1600株/ hm,林分在7年生時實施一次間伐,強度為30%,輪伐期為15~13年。建築材林的合理經營密度:在高等立地上,初植密度為1600~2000株/ hm,林分在7年和14年生時實施間伐,強度分別為40%、30%,輪伐期為20~18年;中等立地上,在提高經營水平的前提下,培育建築材的初植密度為:1300株/ hm,林分在10年生時實施間伐,強度宜為40%,輪伐期為23~21年。
主伐
在培育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即以提供造紙、建築原料為培育目的的林分,應依據以材種工藝成熟、造紙工藝成熟和建築用材要求為基線,重點考慮經濟成熟,適當兼顧數量成熟的原則,確定其主伐年齡,按照林分採伐時所提供的木材質量、造紙工藝需求、建築工業需求和獲得的經濟效益結合起來考慮,濕地松紙漿材林的主伐年齡為12~16年,建築材林的主伐年齡為20~23年。
[3]
濕地松病蟲防治
編輯濕地松優良家系其抗病蟲害能力強,只要選擇好適生且豐產的立地與氣候區,一般很少有病蟲害發生。但有時也有病蟲害發生,一般是由選地不當或立地太差引發病蟲為害。常見的蟲害有:松梢螟、松梢小卷葉蛾、馬尾松毛蟲、松突圓蚧、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松褐天牛等,常見的病害有:松針褐斑病、松梢枯病、松赤枯病、松落針病等。若發生這些病蟲害應及時進行相應的防治。
害蟲防治方法有:釋放天敵昆蟲或噴灑80%敵敵畏1000倍液、90%敵百蟲1200倍液或2.5%敵殺死6000倍液等殺蟲劑1~2次;小面積防治採用傳統的點燈滅蛾也是較好的防治方法。
濕地松主要價值
編輯濕地松觀賞價值
濕地松經濟價值
材質好,松脂產量高。
小苗移栽一年生平均樹高生長達1米,二年生平均胸徑5釐米,樹高2.5米;4年生胸徑平均達11釐米,7年生胸徑達20釐米,年平均胸徑生長可達2.8cm,木材平均生長量每畝達22m3;如果種植15年砍伐,木材生長量將達到每畝22m3。
木材效益:第10年開始採收松脂,第15年砍伐,可生產木材22m3/畝,按900元/m3價格計算(雜交松木材市場價格高於同期同規格的桉樹價格),產值19800元/畝,平均效益:每畝每年可達1320元。
松脂效益:第10年時開始採脂,按每畝90株,每株產脂3公斤/年.株,松脂價格4元/公斤(2006年以來價格:4.4到5.4元/公斤),每年每畝生產松脂價值約1000元。這個額外的收入,是其它樹種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國際市場的松脂價格有趨升的態勢。
- 參考資料
-
- 1. 濕地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濕地松樹苗栽培的管理要點與病蟲害防治 .金海綠怡種苗[引用日期2013-11-18]
- 3. 濕地松栽培技術 .湖南省華容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4-17]
- 4. 濕地松 Pinus elliottii|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2]
- 5. Pinus elliottii .IUCN[引用日期2023-03-14]
- 6. 吳棣飛,尤志勉編. 常見園林植物識別圖鑑 第2版[M]. 2018.8頁
- 7. 樊守金編著. 泰山木本植物圖志[M]. 50頁
- 8. 濕地松|Pinus elliottii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