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澳洲銀鱸

鎖定
澳洲銀鱸(學名:Bidyanus bidyanus)是鯻科、銀鱸屬魚類。身體呈紡錘型,側扁。頭部相對較小,口前端位,上、下頜具細尖齒。鰓耙11+16,短疏,於鰓弓中部最長,兩端漸短,一側具細齒。魚體兩側的上半部呈灰黑色,至腹部上方顏色逐漸變淺,腹部白色。側線完全,在體側的上半部與背緣相平行,向後延伸至尾鰭基部。體表被細小櫛鱗。背鰭一個,起於魚體的最高處,第五至第七棘最長,其餘各棘漸短。胸鰭位低,後緣斜圓稍尖。腹鰭起點稍後於胸鰭的起點,但長度與胸鰭幾乎相等。臀鰭起於背鰭鰭條部的正下方,鰭棘與鰭條相連。尾柄細長,尾鰭微凹陷。
澳洲銀鱸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為廣温、廣鹽性魚類,喜歡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生存水温2~37℃,最佳生長水温23~28℃,適宜pH值7~8,可在純淡水或鹽度在10~18‰左右的鹹水水域生長。澳洲銀鱸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環境下成魚以小魚蝦及底棲生物為食,如螺螄、蚌、蜆、昆蟲幼體等;幼魚則主要以浮游動物、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兼食水草和絲狀藻類等。原產於澳大利亞墨累河與達令河流域,是該流域遊釣、捕撈業的四大魚類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澳洲銀鱸
外文名
Bidyan Perch、Silver Perch
別    名
澳大利亞銀鱸、甘旨魚、銀鱸
拉丁學名
Bidyanus bidya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鯻科
銀鱸屬
澳洲銀鱸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itchell,1838
保護級別
(IUCN 2019年 ver 3.1)——近危(NT) [3] 

澳洲銀鱸動物學史

養殖史:1998年5月,福建省從中國台灣省引進3釐米左右魚苗試養,1999年由這批魚苗育成親魚並人工繁殖成功。 [4] 

澳洲銀鱸形態特徵

澳洲銀鱸身體呈紡錘型,側扁。頭部相對較小,口前端位,上、下頜具細尖齒。鰓耙11+16,短疏,於鰓弓中部最長,兩端漸短,一側具細齒。魚體兩側的上半部呈灰黑色,至腹部上方顏色逐漸變淺,腹部白色。側線完全,在體側的上半部與背緣相平行,向後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鱗49~52片,側線上鱗15~19片,側線下鱗23~27片。體表被細小櫛鱗。 [5] 
背鰭一個,起於魚體的最高處,第五至第七棘最長,其餘各棘漸短。胸鰭位低,後緣斜圓稍尖。腹鰭起點稍後於胸鰭的起點,但長度與胸鰭幾乎相等。臀鰭起於背鰭鰭條部的正下方,鰭棘與鰭條相連。尾柄細長,尾鰭微凹陷。鰭式分別為:背鰭Ⅹ~ⅩⅢ9~11,臀鰭Ⅲ-7,胸鰭16,腹鰭Ⅰ-4~5,尾鰭18。 [5] 

澳洲銀鱸生活習性

澳洲銀鱸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為廣温、廣鹽性魚類,喜歡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生存水温2~37℃,最佳生長水温23~28℃,適宜pH值7~8,可在純淡水或鹽度在10~18‰左右的鹹水水域生長。澳洲銀鱸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環境下成魚以小魚蝦及底棲生物為食,如螺螄、昆蟲幼體等;幼魚則主要以浮游動物、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兼食水草和絲狀藻類等。人工飼養時可以投餵配合飼料,在不同生長階段應使用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飼料,如仔魚階段飼料的蛋白含量在40~42%,250克以上成魚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約27%左右。 [5] 

澳洲銀鱸分佈範圍

水域範圍:原產於澳大利亞墨累河與達令河流域。 [4] 
國家地區:分佈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首都特區)。 [3] 
澳洲銀鱸分佈圖 澳洲銀鱸分佈圖

澳洲銀鱸繁殖方式

澳洲銀鱸自然繁殖

澳大利亞銀鱸雌魚3齡性成熟,體長34釐米,雄魚23.3釐米。該魚屬洄游性產卵魚類,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末,於洪水期間洄游至產卵場產卵。產卵場為石礫碎石底質,有急流。水温達到23~30℃時產卵。產卵一般在午後開始,於水表層至4米之間產卵。1.8千克雌魚一般可產卵50萬粒,卵徑2.7~2.8毫米,在水温26~27℃約3.0小時孵出,剛孵出的仔魚3.6毫米。 [4] 

澳洲銀鱸人工繁殖

在澳大利亞,用刺網在天然水域捕撈親魚,然後在土池培育7個月以上,放養密度為13尾/667平方米,每天投餵飼料。在福建省漳州市魚種場,是用從台灣省引進的魚苗育成魚中選擇體重1.1~1.2千克的個體留做親魚。成熟的雌親魚腹部膨大柔軟,卵巢輪廓明顯,肛門微紅;雄魚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當春季或夏季水温達到23℃,並趨於穩定後,對上述親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藥物可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或鯉魚腦垂體。福建省漳州市魚種場第一針用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雌魚劑量0.5微克/千克體重,雄魚不注射;第二針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魚1500IU/千克體重,雄魚減半。親魚催產後按雌、雄比例1:1放入家魚產卵池或圓形水泥池(2000升),微流水,或不斷充氣,水温25℃左右,效應時間為32~39小時,親魚在池中可自行產卵,每尾產卵約7萬粒,受精率為47~51%。受精卵半浮性。產卵後90分鐘左右,將受精卵收集計數後放入孵化器或孵化環道中流水孵化,孵化密度為每升水約400粒左右。孵化期間的管理與家魚孵化相同。孵化水温保持在24~26℃之間,受精卵經28~31小時完全孵出,孵化後6天仔魚開始攝食,18天后發育完成。 [4] 

澳洲銀鱸養殖技術

澳洲銀鱸苗種培育

澳洲銀鱸魚苗以浮游動物為食,自開口攝食時就可以像家魚一樣放養到池塘中培育,採用肥水培養浮游生物方法。池塘面積667~1333平方米(1~2畝),水深1米以上。培育前注滿新水,培育期間不換水,每天用1000瓦的增氧機充氣11小時。每667平方米放養3.5釐米魚苗5400尾,放養前用1%食鹽浸浴魚苗l小時。魚苗達3釐米時,馴化攝食人工飼料,開始用適量飼料全池潑灑,2周後完全投餵顆粒餌料,粒徑2毫米。人工配合飼料的粗蛋白質為35%,投餌量為魚體總重的3~5%。魚苗一般在近水面和岸邊處攝食。在水温22~26℃,約40天可培育至長3.5釐米,體重0.6克,再經80天(約12周)培育,幼魚長至7.6釐米,體重7.5克,成活率可達98.7%,餌料係數為1.1。如放養量為1700尾/667平方米,幼魚可長至9.8釐米,體重16克,成活率99.7%,飼料係數1.2。飼養期間,池塘溶氧量要在6毫克/升以上,總氨氮和非離子氮(氨態氮)分別不超過0.8毫克/升和0.1毫克/升,pH值為7.8~9.1。 [4] 

澳洲銀鱸成魚飼養

澳洲銀鱸的商品魚飼養,池塘面積為4000平方米(6畝),不用增氧機的放養密度為967尾/667平方米,放養魚種乎均體長5.8釐米,體重2.5克。放養前,魚種用1%食鹽水溶液浸浴1小時。開始飼養時,魚種以池中的浮游動物為食,可適量少投人工配合飼料,2~3周後正式投餵人工飼料,每日2次。頭2個月投餌量分別為魚體重的1%和2%,以後為3%。餌料粒徑:體重2.5~20克的魚用1~3毫米,20~100克的魚用2~5毫米,100~160克的魚用3毫米×12毫米,大於160克的魚用5毫米×12毫米,每週投餵6天。養殖期間,水温在30℃左右,溶氧4毫克/升,總氨氮濃度在1~2毫克/升。經過6個月飼養,澳洲銀鱸平均長23.8釐米,平均體重202克,最大個體370克,成活率73.5%,平均每667平方米產量143.6千克,飼料係數0.7。 [4] 

澳洲銀鱸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近危(NT)。 [3] 

澳洲銀鱸主要價值

澳洲銀鱸被認為是最好的垂釣和食用魚。體內脂肪豐富,肉質細滑豐腴,肥而不膩;魚肉爽口,膠汁豐富、無細刺,食之口感極其甘甜、香醇,該魚耐凍存,適合做生魚片、炭烤、清蒸等。是老少咸宜之健康食品。是人們崇尚的保健美容食品。在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東南亞以及歐盟等地非常受歡迎。 [6] 
澳洲銀鱸魚含肉率52%以上,含蛋白質18.9%以上,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含8種,氨基酸含量達61.56%。銀鱸出油率高,富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被稱之為腦黃金的“DHA”和防止動脈硬化的“EPA”含量大大地超過真鯛、黑鯛、黃魚等名貴魚類,營養非常豐富。 [6] 
參考資料
  • 1.    Bidyanus bidyanus  .fishesofaustralia[引用日期2020-04-07]
  • 2.    Bidyanus bidyanus (Mitchell,1838)  .biolib[引用日期2020-04-09]
  • 3.    Bidyanus bidyanu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09]
  • 4.    沈俊寶,張顯良主編,引進水產優良品種及養殖技術,金盾出版社,2002.09,第261-265頁
  • 5.    雷建軍,王大鵬,施軍,楊瓊,李登明,李青,張益峯.澳洲銀鱸生物學特性及苗種培育技術[J].大眾科技,2012,(第6期):177,164
  • 6.    唐建清主編,鱸魚養殖一月通,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5,第99頁